牡丹皮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发布时间:2015-02-05   来源:中华康网   
      手机查看

牡丹皮各家论述

1.张元素:牡丹皮,治神志不足,神不足者手少阴,志不足者足少阴,故仲景八味丸用之,能泻阴中之火。牡丹皮入手厥阴、足少阴,治无汗骨蒸;地骨皮(入)足少阴、手少阳,治有汗骨蒸也。牡丹皮治无汗之骨蒸,须与青蒿子、天麦门冬、沙参、地黄、五味子、牛膝、枸杞之属同用,始得其力。

2.李杲: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甚,心气不足者,以牡丹皮为君。

3.《本草纲目》:牡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盖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肾气丸用之。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

4.《本草经疏》: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气寒而无毒,辛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药也。寒热者,阴虚血热之候也。中风瘛疭、痉、惊痫,皆阴虚内热,营血不足之故。热去则血凉,凉则新血生、阴气复,阴气复则火不炎而无因热生风之证矣,故悉主之。痈疮者,热壅血瘀而成也。凉血行血,故疗痈疮。辛能散血,苦能泻热,故能除血分邪气,及症坚瘀血留舍肠胃。脏属阴而藏精,喜清而恶热,热除则五脏自安矣。《别录》并主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者,泄热凉血之功也。甄权又主经脉不通,血沥腰痛,此皆血因热而枯之候也。血中伏火,非此不除,故治骨蒸无汗,及小儿天行痘疮,血热。东垣谓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甚,心气不足者,以牡丹皮为君,亦此意也。

5.《本草汇言》:沈拜可先生曰:按《深师方》用牡丹皮,同当归、熟地则补血;同莪术、桃仁则破血;同生地、芩、连则凉血;同肉桂、炮姜则暖血;同川芎、白芍药则调血;同牛膝、红花则活血;同枸杞、阿胶则生血;同香附、牛膝、归、芎,又能调气而和血。若夫阴中之火,非配知母、白芍药不能去;产后诸疾,非配归、芎、益母不能行。又欲顺气疏肝,和以青皮、柴胡;达痰开郁,和以贝母、半夏。若用于疡科排脓、托毒、凉血之际,必协乳香、没药、白芷、羌活、连翘、金银花辈,乃有济也。牡丹皮,清心,养肾,和肝,利包络,并治四经血分伏火。血中气药也。善治女人经脉不通,及产后恶血不止。又治衄血吐血,崩漏淋血,跌扑瘀血,凡一切血气为病,统能治之。盖其气香,香可以调气而行血;其味苦,苦可以下气而止血;其性凉,凉可以和血而生血;其味又辛,辛可以推陈血,而致新血也。故甄权方治女人血因热而将枯,腰脊疼痛,夜热烦渴,用四物重加牡丹皮最验。又古方用此以治相火攻冲,阴虚发热。又按《本经》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诸症,总属血分为眚。然寒热,中风,此指伤寒热入血室之中风,非指老人气虚痰厥之中风也。其文先之以寒热二字,继之以瘛疭惊痫可知已,况瘛疭、惊痫,正血得热而变现,寒热又属少阳所主者也。

6.《本草正》:丹皮,赤者行性多,白者行性缓,总之,性味和缓,原无补性。但其微凉辛,能和血、凉血、生血,除烦热,善行血滞。滞去而郁热自解,故亦退热。用此者,用其行血滞而不峻。

7.《得配本草》:丹皮、川柏,皆除水中之火,然一清燥火,一降邪火,判不相合。盖肾恶燥,燥则水不归元,宜用辛以润之,凉以清之,丹皮为力;肾欲坚,以火伤之则不坚,宜从其性以补之,川柏为使。

8.《本草求真》:世人专以黄柏治相火,而不知丹皮之功更胜。盖黄柏苦寒而燥,初则伤胃,久则伤阳,苦燥之性徒存,而补阴之功绝少,丹皮能泻阴中之火,使火退而阴生,所以入足少阴而佐滋补之用,较之黄柏不啻霄壤矣。

9.《重庆堂随笔》:丹皮虽非热药,而气香味辛,为血中气药,专于行血破瘀,故能堕胎,消癖。所谓能止血者,瘀去则新血自安,非丹皮真能止血也。血虚而感风寒者,可用以发汗,若无瘀而血热妄行,及血虚而无外感者,皆不可用,惟入于养阴剂中,则阴药借以宣行而不滞,并可收其凉血之功,故阴虚热入血分而患赤痢者,最为妙品。然气香而浊,极易作呕,胃弱者服之即吐。诸家《本草》皆未言及,用者审之。

10.《本经疏证》:牡丹皮入心,通血脉中壅滞与桂枝颇同,特桂枝气温,故所通者血脉中寒滞,牡丹皮气寒,故所通者血脉中热结。 1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12.《名医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13.《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14.《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15.《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16.《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17.《医学入门》: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18.《本草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牡丹皮药方选录

1.青蒿鳖甲汤(《瘟病条辨》)主治瘟病后期,邪伏阴分证。青蒿6克,鳖甲15克,细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上药以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方中佐以牡丹皮辛苦性凉,泻阴中之伏火,使火退而阴升。

2.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主治热入血分证,热伤血络证。水牛角30克,生地黄24克,赤芍12克,牡丹皮9克上药四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方中丹皮苦辛微寒,入心肝肾,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可收化斑之效。

3.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 心忪颊赤口燥咽干 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 月水不利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治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 痰嗽潮热肌体羸瘦 渐成骨蒸:牡丹皮50克,干漆(炒)100克, 苏木、蓬莪术(炮)、鬼箭各0.5克,甘草 (半盐汤炙、半生)、当归、桂心、芍药、延胡索(炒)、陈皮(去白)、红花、乌药、没药(别研令细)各50克.上为末.每服10克,水一盏煎至七分 不拘时候服.(《局方》牡丹散)

4.治妇人月水不利 或前或后乍多乍少 腰痛腹痛手足烦热:牡丹皮50克 苦参半两贝母1.5克(去心称).上三味捣罗为末 炼蜜和剂捣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空腹米饮下日三.(《圣济总录》牡丹丸)

5.治通经 :牡丹皮6-9克 仙鹤草、六月雪、槐花各9-12克 水煎冲黄酒、红塘经行时早晚空腹服.忌食酸、辣、芥菜.(《青岛中草药手册》)

6.治产后血晕、血崩经水不调远年干血气:红花、干荷花、牡丹皮、当归、蒲黄(炒)各等分.上药共为细末每服25克 酒煎连渣温服.(《保命集》红花散)

用法用量

⑴内服:煎汤,6-9克;或入丸、散。 ⑵内服:煎汤,6-12克。

用药禁忌

1.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2.《本经逢原》:自汗多者勿用,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

3.《得配本草》: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

4. 《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

5. 《古今录验方》:忌胡荽。

6. 《唐本草》:畏贝母、大黄。

7. 《日华子本草》:忌蒜。

牡丹皮药用配伍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该品苦寒,入心肝血分。善能清营分、血分实热,功能清热凉血止血。治温病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所致发斑、吐血、衄血,可配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等药用;治温毒发斑,可配栀子、大黄、黄芩等药用,如牡丹汤(《圣济总录》);若治血热吐衄,可配大黄、大蓟、茜草根等药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若治阴虚血热吐衄,可配生地黄、栀子等药用,如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篇》)。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该品性味苦辛寒,入血分而善于清透阴分伏热,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常配鳖甲、知母、生地黄等药用,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该品辛行苦泄,有活血祛瘀之功。治血滞经闭、痛经,可配桃仁、川芎、桂枝等药用,如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治跌打伤痛,可与红花、乳香、没药等配伍,如牡丹皮散(《证治准绳》)。

4.痈肿疮毒。该品苦寒,清热凉血之中,善于散瘀消痈。治火毒炽盛,痈肿疮毒,可配大黄、白芷、甘草等药用,如将军散(《本草汇言》);若配大黄、桃仁、芒硝等药用,可治瘀热互结之肠痈初起,如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
      换一换
        定义肝气郁结证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职,气机郁...
        吃花生要连红皮一起吃”,花生外面那层薄薄的红...
        根茎短,棕黑色,匍匐丛生;营养茎与孢子囊无区...
        身体的健康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但能保障自己生活...
        到底中医的“肾虚”和西医的“肾炎”或“肾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