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茯苓祛斑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

    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中华康网   
      手机查看

茯苓是我们常常听说的一种中药材,俗称松苓、伏灵等,是一种菌类植物,多产于西南、华北等地。且其功效广泛,将其与各种药物配伍,都能产生独特的功效,对寒、温、风、湿均有一定的疗效。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茯苓有不同的形态,即为:菌丝体,菌核以及子实体。茯苓是滋补佳品,营养价值较高,尤其是白茯苓祛斑祛湿功效极为显著,其机理主要是茯苓使皮肤的一些色素细胞发生了改变,从而减少了斑点,使皮肤变白。

茯苓祛斑

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表现出3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即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

1、菌丝体 包括单核及双核两种菌丝体。单核菌丝体又称初生菌丝体,是由茯苓孢子萌发而成,仅在萌发的初期存在。双核菌丝体又称次生菌丝体,为菌丝体的主要形式,由2个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体相遇,经质配后形成。菌丝体外观呈白色绒毛状,具有独特的多同心环纹菌落。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丝体由许多具分枝的菌丝组成,菌丝内由横隔膜分成线形细胞,宽约2-5微米,顶端常见到锁状联合现象。

2、菌核由大量菌丝及营养物质紧密集聚而成的休眠体呈球形、椭球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块状;小者重数两,大者数斤、数十斤;新鲜时质软、易折开,干后坚硬不易破开。菌核外层皮壳状,表面粗糙、有瘤状皱缩,新鲜时淡褐色或棕褐色,干后变为黑褐色;皮内为白色及淡棕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核中白色部分的菌丝多呈藕节状或相互挤压的团块状。近皮处为较细长且排列致密的淡棕色菌丝。

3、子实体 通常产生在菌核表面,偶见于较老化的菌丝体上。蜂窝状,大小不一,无柄平卧,厚约0.3-1厘米。初时白色,老后木质化变为淡黄色。子实层着生在孔管内壁表面,由数量众多的担子组成。成熟的担子各产生4个孢子(即担孢子)。茯苓孢子灰白色,长椭圆形或近圆柱形,有一歪尖,6×2.5-11×3.5微米。

茯苓需要的生活条件∶

(1)营养:包括碳素、氮素及矿物质3大 类。野生茯苓主要生长在砍伐后的松树蔸或朽木上。经试验观察,除松树外其它树种如杉、枫、柏、杨、柳、栎、桑、玉兰、玉米杆等虽然能满足茯苓菌生活需要,但所结菌核的药效,与松茯苓有否差异尚不清,故人工栽培仍沿用松树做为营养源。在茯苓菌丝的纯培养过程中常用土豆汁、松木屑、松木片作综合营养源,或使用 葡萄糖、蔗糖、米糠等作碳源;氨基酸、蛋白胨等作氮源;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硝酸镁、硝酸铵、熟石膏等作矿物质来源。为保证茯苓菌丝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要,配制培养基时使用天然水而不使用蒸馏水。

(2)温度:菌丝体在10-35℃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3-28℃。高于35℃,菌丝体易老化,持续时间较长或温度过高,则引起死亡;20℃以下,生长缓慢;0-4℃的低温可保藏菌种。

(3)湿度:菌丝体及菌核生长发育要求土壤含水量20%左右。子实体的形成需要空气相对湿度70-85%的环境。

(4)酸碱度:生长的土壤pH3-7,以pH4-6为好。

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茯苓菌丝体分解基质(培养基或松木)成分,选择吸收并转化成自身的营养,逐渐增大。当菌丝体大量形成并占据整个基质后,在适宜处聚结成团,形成菌核。当菌核在土壤中发育到一定程度,逐渐向上膨大增长上部露出土面,并在露出土面的侧下方产生乳白色片状细小蜂窝状的子实体。子实体成熟 后,大量孢子从子实体层内释放逸出。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生长,形成新的菌丝体,开始了新一代的生活。茯苓子实体除在菌核表面形成外,也可以不通过菌丝直接由菌丝体产生,这种现象在茯苓种植场露出地面的料筒或试验室培育菌种的过程中常可见到。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
      换一换
        巴豆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治疗自身容易出现消化不...
        出汗是正常生理现象,它有助于调节体温、促进体...
        炎炎夏季,想要一款润嗓缓解疲劳,并且能缓解宿...
        到底中医的“肾虚”和西医的“肾炎”或“肾衰”...
        中医与中华民族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