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脓胸合并呼吸衰竭手术治疗

    发布时间:2016-01-15   来源:中华康网   

  发表在中国误诊学杂志

  男,54岁,主诉胸闷、气促二十余年,加重十天入院。患者二十年前因胸闷在当地曾诊断为“肺结核”,“胸膜炎”,曾经于“左胸腔穿刺抽出淡黄色、或棕红色胸水”,并间断服“抗结核药”,总治疗时间约十年,其中及近十年来因经济因素未作治疗亦未做任何检查。入院体格检查呼吸困难,面部及口唇略紫绀,气管右偏,左胸呼吸动度及语颤明显减低,肋间隙无明显狭窄,叩诊浊音,呼吸音消失,无杵状指。胸部CT示“左侧胸廓变小,肋间隙变窄,左侧胸膜明显增厚钙化,左侧胸腔由胸廓入口至膈顶巨大球形块影,内见点状钙化及气体影,左肺受压呈条状贴近肺门,心脏向右侧明显移位”。纤维支气管镜(BF)见左侧上下叶支气管均外压性狭窄、闭塞。血气分析见表(表1)。于2008年12月18日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左侧剖胸探查术,手术中见左胸内巨大包裹性肿物,切开肿物为明显增厚的纤维膜(板),最大厚度1cm,部分钙化,脓腔内为陈旧性、红褐色、豆渣样、陈旧性机化组织,总重量5kg,清除脓腔内容物后切开纵隔胸膜,探查左全肺已完全萎缩、实变,结合手术前BF检查结果,考虑左肺由于长期肺不张所致肺萎陷、实变,无通气及换气功能,且肺循环分流无意义,故行左全胸膜全肺切除术。手术后呼吸机支持呼吸48h,手术后25天出院。南京市胸科医院胸外科邹卫

  讨论:急性脓胸未愈病程超过6周至3个月,脓腔壁硬结,脓腔容量已固定,称为慢性脓胸;结核性胸膜炎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有部分病人完全不知已患该病而从未治疗)亦有可能形成慢性脓胸。由于胸膜腔长期积脓,大量纤维素沉积在胸膜表面,并逐渐增厚机化,特别是壁层胸膜增厚尤为明显,临床手术中可见有0.3-2cm的纤维层,表面有肉芽组织,结核性脓胸可有干酪组织物质,病程长者有厚薄不一的钙化形成。因胸膜纤维瘢痕收缩内陷,肋骨聚拢,肋间隙相对狭窄,肋骨断面呈三角形,导致脊柱向患侧侧弯。肺组织由于脏层胸膜纤维瘢痕包裹受限,当脓腔巨大时,甚至可导致患侧肺不张,同时,膈肌及纵隔也均因增厚的纤维板而相对固定,严重影响肺的呼吸运动,长期呼吸运动受限的结果,必然导致病人慢性缺氧,以至于呼吸衰竭。本病例患者病史20年;胸腔内脓腔达××cm,重量达4.5kg,长期的肺组织受压导致肺萎陷、以至肺不张,胸廓变形,呼吸肌受压,手术前血气分析明显的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蓄积,为Ⅱ型呼吸衰竭。但由于该状态长达二十年之久,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为漫长的、逐渐加重的过程,所以患者尚处于呼吸衰竭的慢性代偿期,在如此严重的呼吸衰竭的同时,尚能维持生存状态。

  慢性脓胸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诊断性穿刺等综合分析,典型的慢性脓胸诊断并不困难,诊断性穿刺对该病除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外,同时可根据抽到的脓液进行相关的细菌学检查,对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选择有所裨益。但本例是个例外;本例手术前胸腔穿刺未能抽到液体,胸部CT见左胸内为巨大的包裹性肿物,肿物内容物为均质性,手术中见纤维板增厚达1cm,部分纤维板明显钙化,脓腔内容物完全为固体样、红褐色、豆渣样物,病理为“”,符合慢性、包裹性、结核性脓胸之诊断。但本例手术前在鉴别诊断方面也曾考虑过左胸巨大纵隔肿瘤,因本例胸部CT见右肺无明显结核病灶,病程中无结核中毒症状,入院时除呼吸状态较差外,营养状态良好,体重达kg;手术中肋间隙无明显狭窄,肋骨断面非三角形改变,上述征象均不支持典型的结核性脓胸的诊断,

  慢性脓胸的外科治疗主要是改进脓胸的引流、胸廓成形术、胸膜纤维层剥脱术胸膜纤维层剥脱术及全胸膜肺切除术。胸膜剥脱术即胸膜纤维层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脓胸的经典手术方法,也是最为理想的方法,在完整剥除胸腔内脏壁层增厚的纤维板后可使肺组织得以重新扩张,达到消灭脓腔,改善呼吸运动的目的;但一旦患侧肺合并有空洞、支气管狭窄、支气管扩张症,或如同本例病程过长,手术中见肺组织萎陷时间长达二十年,肺组织已经基本实变,根本无法重新复张,完全失去其功能,此时全胸膜肺切除术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佳选择。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什么是呼吸衰竭 
当疾病导致肺功能损害,致使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和(或)二氧化碳分压增加,并超过正常预计范围时,即为呼吸衰竭。诊断1.有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如呼...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