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

    发布时间:2016-02-09   来源:中华康网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并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其防治的常用药物有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M胆碱受体阻滞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白三烯等,近年来,许多新的药物治疗方法以及一些老药新用屡见报道,现对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一、糖皮质激素类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哮喘已近40年,是治疗哮喘的一线药物,其平喘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机理为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如白三烯及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微血管渗出,抑制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炎症细胞迁移和活化,增加呼吸道平滑肌对β2受体兴奋剂的反应性。此类药物过去多通过口服、注射方式给药(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由于吸入用药可以较高浓度迅速到达病变部位,起效迅速,且所需药物剂量较小,全身不良反应较轻,故应大力提倡。目前常用的吸入治疗的糖皮质激素有2种: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气雾剂)和布地奈德(普米克气雾剂)、氟替卡松等,临床上可用于哮喘持续状态或重症患者应用其它药物无效时应用,哮喘早期吸入激素作为抗炎剂可有效控制或预防因炎症持续存在而继发的结构变化,防止出现不可逆的呼吸道梗阻。氟替卡松较丙酸倍氯米松和布地奈德有更强的亲脂性和糖皮质激素受体亲和力,具有更高的抗炎活性,药效维持时间长,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早期吸入激素不仅改善症状,还可改善哮喘的长期预后,防止肺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且能使部分患者逆转哮喘的自然病程。有研究显示经过12周的治疗,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提高了不同病情哮喘患儿峰值呼气流速(PEFR)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或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表明其明显改善了哮喘患儿的肺功能,丙酸氟替卡松还能够改善哮喘患儿的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通过一段时期使用,患儿支气管激发试验PD20FEV1明显增加,气道高反应性明显改善。   二、选择性β2受体兴奋剂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扩张支气管的作用较快,可与气道平滑肌内的β2受体特异性地结合并激活该受体,并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cAMP的合成,提高细胞内cAMP的浓度,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同时,该类药物还可通过与肺组织细胞表面的β2受体作用来抑制气道肥大细胞释放过敏炎性介质,有助于预防哮喘的发作,从而使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成为首选的支气管扩张剂。此类药物目前常用的有沙丁胺醇(舒喘灵片、喘乐宁气雾剂)、特布他林(喘康速气雾剂、博力康尼片)、克仑特罗(氨哮素)、丙卡特罗(美普清)、福莫特罗、沙美特罗(施立稳)等。短效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以沙丁胺醇为代表,该药起效较快,是较理想的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药物。丙卡特罗、福莫特罗、沙美特罗则作为长效制剂应用较广,可持续12小时缓解症状,适用于慢性哮喘、夜间发作性哮喘。   三、茶碱类   茶碱用于哮喘的治疗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并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作用,亦可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动物和人体研究表明,茶碱具有一定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的浸润,降低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积聚,抑制夜间哮喘时的抗原诱导的迟发反应。控释型茶碱用后昼夜血液浓度稳定,作用持久,尤其适用于控制夜间哮喘发作。该类药物能降低持续哮喘的发作频率和缓解其严重程度,长期应用可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该类药物治疗窗狭窄,常见恶心、脑血流量减少、失眠、头痛、高血糖、室性心律失常等副作用。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并发症表现 
对于问题患上疾病也是要早点发现,积极的注意这些问题还是要有自己的发现,所以当儿童患上了支气管哮喘是很常见的疾病,但了解这些之后还是要了解所出现的并发症表现,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