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之后可以做哪些康复训练

    发布时间:2016-02-28   来源:中华康网   

  骨折使得患者的身体活动受到限制,如果强行活动或是得骨折部位再次受伤,因此一定要注意做好护理,当然适当的体育锻炼时必不可少的,促进骨骼代谢,加速生长,才能早日远离骨折给患者带来的不便,那么骨折之后可以做哪些康复训练呢?

  1、 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骨折愈合。

  当肌肉收缩时对组织压力增高,推动静脉血回流;而肌肉松驰时对组织压力降低,使更多的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开放,从而改善局部肢体软组织和骨髂内的血流,这样就可减轻骨折局部软组织的肿胀,同时在血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促进骨痂生长,使新生的骨痂很快地具有正常骨髂的功能,促进骨折的愈合。据观察,早期采用功能锻炼者骨痂的形成时间比不进行锻炼者缩短1/3,而且骨痂生长良好。

  2、 功能锻炼可促进骨髂代谢,提高骨质修复能力。

  骨组织由骨细胞和骨基质组成。骨组织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骨组织释放的钙进入血浆,血浆中的钙又沉积于新骨之中,如此循环不止维持动态平衡。骨折后若肢体固定不动,骨钙释放的多补充的少,造成骨质中的钙丢失,久而久之会使骨质疏松。因此,骨折固定后要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新陈代谢,提高修复能力,防止骨质疏松。

  3、 功能锻炼可减轻骨关节粘连,防止骨关节僵硬。

  关节内的骨膜,在关节活动时,关节腔内的滑液不断地循环,可防止粘连。骨折后关 节被固定,影响了关节活动,折叠的滑膜易粘连在一起,形成关节的粘连。若伤后不及时活动,又可因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血肿逐渐被肉芽组织所代替,形成瘢痕而造成关节僵硬。所以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可以增加滑液分泌,改善软骨营养,牵伸挛缩和粘连组织,有效地减轻关节粘连和预防关节僵硬,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

  4、 功能锻炼可加强肌肉力量,预防肌肉用性萎缩。

  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提高酶的活性,使肌纤维增粗,有效防止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

  四个时期出发为您阐述骨折的锻炼。

  第一阶段:骨折l一2周内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偶而伴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残余,此时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因此锻炼主要形式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在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以帮助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使压力垫效应力增强,对稳固断端和逐渐整复残余畸形有一定作用。例如尺、挠骨双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即可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的屈伸锻炼,手指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锻炼。

  第二阶段:骨折3—4周后肢体肿胀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已基本修复,骨痂开始形成,断端初步连接,除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均可逐渐加大主动活动度,由单一而到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在牵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来带动患肢的活动。

  第三阶段:一般在伤后5—7周,这时局部软组织已恢复正常,骨折部位已有足够的骨痂生长,骨折已接近临床愈合标准。在这阶段里,患者除了不宜进行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向的关节活动外,可以作患肢及全身的主动运动,在可能范围内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固定和牵引拆除后,除了固定期间所控制的关节活动需继续锻炼修复外,某些病人由于初期锻炼比较差,固定拆除后,还可能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水肿等症状,那么必须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外洗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另外,还可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物理治疗,但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

  第四阶段:一般在伤后7—10周,骨折已经临床愈来合,外固定已经解除,关节功能逐步恢复,这时对运动功能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要尽快恢复关节活动度,可采用主动运动以牵伸挛缩及粘连的组织。

  每个疾病的治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恢复阶段,骨折也不例外,对于骨折在不同时期的锻炼,希望患者要配合,尤其是第一阶段的护理比较重要,骨组织还没有得到回复,止咳适当的做一些简单的训练,缓解肿胀的情况即可,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骨质疏松有什么危害 
骨质疏松症是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是目前世界上绝经后妇女、中老年人中发病率、死亡率及保健费用消耗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