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2016-01-31   来源:中华康网   
尿崩症是指下丘脑―垂体后叶病变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或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不起反应而引起的一组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症群,前者称中枢性尿崩症,后者称肾性尿崩症,属中医“消渴”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伤肾,先天禀赋不足,过服温燥药物是消渴发生的重要因素,此外手术颅脑创伤,瘀血内留,瘀阻脉络,化热伤津,水津输布失常,肾失充养,肾气不固,多饮多尿,邪热耗津,肺肾阴亏,肺失敷布,肾失固摄,烦渴多饮多尿。病邪久羁,耗损精气,肾精亏虚,肾气不固,多尿而多饮以自救,也多引发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各种原因造成的下丘脑合成ADH减少或者神经垂体释放障碍都会造成尿崩症,例如颅内肿瘤和头部外伤。肾脏的ADH受体异常或其信使系统异常也会导致尿崩症。这种尿崩症称为肾性尿崩症。引起肾性尿崩症的原因有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性肾病,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去除病因,特别是对继发性尿崩症:可根治本症,肿瘤引起者应进行放射或手术治疗,感染引起者则宜采用相应的各种抗感染治疗。应注意给予足量的饮水,防止失水,失钾,在饮食上应适当限钠,禁忌饮茶,咖啡,避免劳累情绪波动等。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气阴两虚 多饮多尿,乏力,自汗,气短,动则加重,口干舌爆,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肆酸软,舌淡红暗,舌边齿痕,苔薄白少津,脉细弱。 [治法] 益气养阴. [方药] 六味地黄丸加味:生地25克,山萸肉16克,淮山药25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黄芪35克,党参16克,苍术12克,玄参25克。 2.阴阳两虚 多饮多尿,混浊如膏,乏力自汗,形寒肢冷,面色熏黑,腰膝酸软,耳轮焦干,浮肿尿少,或五更泄泻,阳羹早泄,舌淡,苔白,脉沉数无力. [治法] 温阳育阴, [方药] 金匮肾气丸加味:制附于12克(先煎),肉桂4克,熟地2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25克,茯苓25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黄芪35克,天花粉16克,益智仁1s克,桑螺蛸16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轻型部分性尿崩症患者,如不影响生活和上作,不需用药。但饮食中应减少食盐量,避免高蛋白,以减少溶质利尿。重型患者必须服用加压素替代疗法。 1.血管加压素类药物 鞣酸加压素油剂(长效尿崩停)从小剂量开始,每次9~18单位肌注,每2~3天1次,以后可增大剂量。该药难以混匀。吸收不均匀疗效不恒定,过量会致水中毒。 2.非加压囊制剂 (1)双氢克尿塞可使尿量减少30%~50%,同时应限制钠入量,口服25一So毫克,每日3次,需注意补充钾盐。长期服药可使血糖升高,尿糖阳性,此药为非加压素类物中最常用者。 (2)氯磺丙脲100亳克,每日1~2次,因其可引起低血糖,与双氢克尿噻合用可增加疗效. (3)冠心平又称氧苯丁酯,每次o.5克,每日2~3次。 (4)酰胺咪嗪(卡马西平)每日100~200毫克,每日3次。可使尿量明显减少.副作用为嗜睡,复视及骨髓抑制。 3.肾性尿崩症 治疗原发疾病,双氢克尿噻有一定疗效。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葵花根200克水煎,清早服。 (2)芹菜600克,绞汁,煮沸服,或水煎服。 (3)芡实16克,金樱子16克,覆盆子16克,桑螺蛸16克,益智仁16克,生白果16克,煎水服,以补肾缩尿。 (五)针刺穴位疗法 耳针:脑点、内分泌、交感、神门、肾、膀胱,每次取2-3穴,留针20-30分钟,或埋针。 (六)饮食疗法 沙参,生山药、荸荠,生黄芪各20克,天门冬,麦门冬,玉竹,天花粉各12克,粳米50克。先将前7味药加水煎煮1小时,去渣取液。用此药液与粳米共煮粥,服之,每日l剂。 预防与护理 (1)避免长期精神刺激。长期精神刺激(如恐吓、忧伤、焦虑或清神紧张等)可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进而引起内分泌失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更加来足,尿量更多,使本病更加严重。 (2)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辛辣和含盐过高的食品及烟酒。因为这些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兴奋大脑口渴中枢;并且易助火生热,化燥伤阴,加重本病烦渴等症状。 (3)忌饮茶叶与咖啡。茶叶和咖啡中含有茶碱和咖啡因,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肾及周围血管,而起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病情加重。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尿崩症的介绍 
定义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是由于下...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