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预后模型

    发布时间:2015-09-30   来源:中华康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其治疗讲求个体化,故疾病危险度分析、预后分组对指导治疗、评估患者生存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何广胜

  1MDS的诊断分型

  1982年FAB协作组提出以形态学为基础的FAB标准,将MDS分为5型: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FAB分型使得MDS有了明确的诊断分型,也起到了一定的预后提示作用。RA和RAS患者多以贫血为主,临床进展缓慢,中位生存期43月、73月,白血病转化率约5%~15%。RAEB和RAEB-t多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病情进展快,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5个月,白血病转化率高达40%、50%。CMML以贫血为主,可有感染或/和出血,脾肿大常见,中位生存期约20个月,约35%转变为AML。

  WHO分型系统认为MDS分类不仅依靠形态学,还要结合细胞遗传学、免疫学等指标来明确疾病本质。WHO分型确实比FAB分类与MDS预后和向白血病转化有了更好的相关性,比如,RA的中位生存期显著较RCMD长,RAS的中位生存期显著较RCMD-RS长,生存时间:RA>RCMD>RAEB,复杂染色体核型比例:RA<RCMD<RAEB,白血病转化:RA<RCMD<RAEB。

  2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

  IPSS是临床中评估MDS预后最常用的系统,是对800例初治仅输血支持的MDS患者自然病程总结,患者被分成低危组(低和中危1)或高危组(中危2和高危)两个亚组。

  IPSS主要优点是:它是以一组之前尚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来计算评分的,这就能评估本病的自然病程。评分如下:低危 0分;中危-1(Int-1) 0.5-1分;中危-2(Int-2) 1.5-2分;高危≥2.5分(表1)。低危、Int-1、Int -2、高危MDS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7、3.5、1.2和0.4年,且随年龄增高缩短;25%AML转化率则分别为9.4、3.3、1.1和0.2年,且与年龄相关。IPSS表明MDS预后与血细胞减少程度、原始细胞数、染色体及年龄相关。目前对MDS的治疗多依据IPSS预后分组。此预后积分系统提出有助于MDS治疗研究的标准化,允许对发表的不同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并对MDS患者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其他治疗提出建议。

  1  MDS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

  预后变量

  标准

  积分

  骨髓原始细胞

  <5%

  0

   

  5%~10%

  0.5

   

  11%~20%

  1.5

   

  21%~30%

  2.0

  染色体核型

  好[正常,-Y,del(5q),del(20q)]

  0

   

  中度(其余异常)

  0.5

   

  差[复杂(≥3个异常)或7号染色体异常]

  1.0

  血细胞减少*

  没有或1系

  0

   

  2系或3系

  0.5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是什么病? 
数据表明,有相当一部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最后发展为白血病,但是事实上,某些怀疑为或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人,发展为白血病的几率并不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