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长期稳定可逐渐减药

    发布时间:2015-12-13   来源:中华康网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侵犯关节为主的全身性免疫疾病,这种疾病并不能完全治愈,需要长期控制,治疗效果因方案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效果理想的患者,虽患病多年却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而效果不佳的患者除关节疼痛、变形之外,还会出现肺间质纤维化、IgA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另一方面,服药可能带来一定的肝肾损伤,部分药品也给患者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该用什么药,什么时候能减药,都是患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在2015年1月17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友讲座上,风湿免疫科的张学武和姚海红两位大夫,针对如何减药停药的问题作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李春

  张学武教授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于30-50岁人群,显著特点是四肢小关节(如指关节、腕关节、踝关节等)对称性疼痛且持续6周以上,每日晨僵(早上关节活动不便)超过一小时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到医院风湿免疫科检查确诊。

  

  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后应尽早启动治疗。慢作用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等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用的药物,可有效阻止疾病对关节结构的破坏,但药物起效较慢,一般在坚持服药2~3个月后才能改善疼痛,并且出现检查指标的变化。因此,在疾病早期,患者还需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美洛昔康等)联合治疗,缓解关节肿痛,帮助患者四肢活动,起到疾病治疗初期的桥梁作用。张教授指出,激素并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如果部分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效果不佳,可能需要应用激素缓解疼痛症状。

  

  患者用药后需要定期复诊,在首次用药后一个月要检查用药的安全性,观察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药物是否造成白细胞下降或肝肾功能损害,副作用较轻的患者可以使用一些升白药、保肝药,而损害较重则需换药;用药后每三个月需要检测疾病的治疗效果,如果检查指标不好也需调药。对于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是用药副作用比较强的患者,生物制剂注射也是一个良好的选择,起效快,但价格比口服药高出很多。

  如果检查发现患者症状稳定,关节破坏停止,可以考虑将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减量,以小剂量长期维持治疗。张教授指出,疾病减药停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需要停用的是抗炎药,如果患者没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激素,也没有出现关节疼痛,那么说明抗风湿药物已经起效,抗炎药可以停用;在6个月复查时如果发现疾病控制良好,可以将减用抗风湿药物提上治疗日程。生物制剂的一个疗程是六个月,一般来说一个疗程之后疾病会得到明显改善,可以停用。而口服药减药应先考虑副作用较大的药物,或是结合患者经济情况停用昂贵的药物;每次减药需要间隔2~3个月,期间需密切关注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防止疾病复发。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药物用量越少,减量越慢。一般来说小剂量控制治疗5年后可以停药,之后定期复诊即可,效果良好的患者最短可以3年停药。

  姚海红大夫对于疾病复查事项做了补充,复诊时医生除了会询问患者的症状以及检查各项免疫学指标,还可以通过关节超声观测关节滑膜增生、滑膜积液、骨破坏等问题,以此来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临床症状已经缓解,但从超声检查来看依然存在炎症反应,姚大夫指出,为了防止疾病再发,这种患者还不适合减量用药,需维持现量继续治疗。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概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危人群:80%发病于35-50岁,男女比例约为3:1;目前我国约有500万患者,平均...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