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

    发布时间:2016-02-25   来源:中华康网   

  平日里,患上皮肌炎的几率很大,同时也成为很多皮肌炎患者的“老毛病”,同时越来越多的皮肌炎患者想要找到根治皮肌炎的方法。

   血象通常无显著变化,有时有轻度贫血和白细胞增多,约1/3病例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中等度增加,血清蛋白总量不变或减低,白球蛋白比值下降,白蛋白减少,α2和γ球蛋白增加。

   1.免疫学检测

   DM/PM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两类自身抗体。

   (1)直接抗肌肉及其成分的抗体以及抗核抗体和细胞浆抗体。

   (2)其他免疫学检查 约1/3患者C4轻度至中等度降低,C3偶尔减少,有报告DM遗传性C2缺陷。有的病例CIC增高。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变肌肉中毛细胞血管壁特别是儿童病例显示有IgG、IgM和补体沉积,但在病变皮肤皮损局灶性真皮表皮交界处可见局灶性Ig和C沉积。但无连续性沉积,与SLE不同。

   2.尿肌酸排泄量增加

   在发育期、妇女月经来潮前后和老年人可有生理性肌酸尿,但其24小时排出总量不超过每千克体重4mg。患本病时由于肌肉的病变,所摄取的肌酸减少,参加肌肉代谢活动的肌酸量亦减少,形成肌酐量因之亦减少,血中肌酸量增高而肌酐量降低,肌酸从尿中大量排出而肌酐排出量却降低。皮肌炎患者24小时肌酸排出量甚至可高达2g。

   3.血清肌浆酶测定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醛缩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测定值增高,特别CPK,血清酶的增高常与本病肌肉病变的消长平行,可反映疾病的活动性,一般在肌力改善前3~4周降低,临床复发前5~6周升高,可预示病情的恶化。当患者CPK值增高,其CKMM1:CKMM1时提示PM病情严重,未经治疗的活动性肌炎患者通常异常,但此酶对肌肉无特异性,肝脏内具有较多的醛缩酶,肝病时该酶亦可增高。碳酸酐酶Ⅲ为惟一在于骨骼肌的同工酶,骨骼肌损伤时可增高。

   4.肌电图改变

   呈肌原性萎缩相,常见的为失神经纤维性颤动,病变肌肉示失神经现象,呈现不规则不随意的放电波形,罹患肌肉不是全部肌纤维同样受累,其中多半有正常的肌纤维散在。轻用力时呈短时限的多相运动单位,最大用力时呈低电压干扰相多波增加。

   5.组织学改变

   (1)肌肉改变 肌肉广泛或部分地受侵犯,肌纤维初期呈肿胀、横纹消失,肌浆透明化,肌纤维膜细胞核增加,肌纤维分离、断裂。在进行性病变中肌纤维可呈玻璃样,颗粒状、空泡状等变性,有时甚至坏死,或肌肉结构完全消失代以结缔组织,有时可见钙质沉着、间质示炎症性改变,血管扩张、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甚至栓塞,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伴同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主要发生在横纹肌中,有些病例平滑和心肌也可发生相同病变。

   (2)皮肤改变 在初期水肿性红斑阶段,可见表皮角化,棘层萎缩,钉突消失,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全层黏液性水肿,血管扩张、周围为主淋巴细胞浸润,间有少许组织细胞,有色素失禁,在进行性病变中,胶原纤维肿胀,均质化和硬化,血管壁增厚、皮下脂肪组织黏液样变性,钙质沉着,表皮进一步萎缩,皮肤附属物亦萎缩。

   6.其他

   肌红蛋白存在于骨骼和心肌中,正常人血和尿中仅有少量肌红蛋白,严重的肌损伤可释放大量的肌红蛋白,血清肌红蛋白测定可作为衡量疾病活动程度的指标,尿中出现可见的血红蛋白样色素;病情加重时排出增多,缓解时减少。亦有报导尿3-甲基组氨酸排出增多为肌肉损伤的标志,缺点是无特异性。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皮肌炎患者对皮肌炎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患有皮肌炎不要着急,坚持皮肌炎的科学治疗一定会康复的。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解析皮肌炎的危害主要有哪些呢 
当皮肌炎症状发生的时候,人们一定要正确的对待皮肌炎疾病的出现,不要小看这个表面的皮肤症状,如果皮肌炎症得不到及时治疗的话会危及到患者的皮肤受到损害甚至严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