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二)

    发布时间:2016-01-13   来源:中华康网   

  四、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⑴跛行距离及跛行时间测定:缺血越重,跛行距离越短,行走相同距离,耗时越长。原因是肌肉在运动时产生一些酸性代谢产物,由于血液循环障碍而使之在局部蓄积,刺激末梢神经感受器所致。

  ⑵压迫试验:让患者平卧,用双手抓压两侧足的趾跖部分1分钟,迅速松开双手,观察趾、跖皮色苍白恢复正常皮色时间,若超过5秒或某趾对比明显恢复延迟,即提示有缺血改变,即压迫试验阳性。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徐庆田

  ⑶Buerger试验:患者平卧,患肢抬高45°,3分钟后观察患足皮肤的色泽改变。如足部特别是足趾和足掌部,皮肤呈苍白或蜡黄色,以手指压迫时更加明显,可有麻木或疼痛感;此时让患者坐起,患肢自然下垂于床沿(避免压迫N窝部),患足皮肤色泽逐渐变为潮红或斑块状青紫色。这提示患肢有严重的循环障碍,组织供血显著不足。

  ⑷解张试验:行腰椎或硬膜外麻醉,以阻滞交感神经的作用,然后用皮肤测温计在患肢同一位置,对比麻醉前、后温度的变化。若麻醉后温度升高越明显,说明痉挛因素所占比重越大;如果温度升高不明显或不升高,则说明病情严重,受累血管都已处于闭塞状态。

  2、无创检查:

  ⑴光电容积描记(PPG):主要是检测患肢末端的动脉血供情况。

  ⑵四肢节段测压(SEG):主要是检测病变所在部位。

  ⑶多普勒超声血流图描记(CW):主要是检测动脉管腔病变的程度。

  ⑷节段气体容积描记(APG):主要是在无法触及受检动脉搏动而不能做SEG检测时,用以确定病变的部位。

  ⑹电阻抗血流图:通过测定组织的阻抗,了解血液供应状况和血管弹性。

  ⑺红外热象图:通过红外热象仪将肢体表面辐射的红外线转变为热图象,来比较两个相应部位的温度差,帮助判断病情的发展变化。

  3、双功彩超:对检测和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具有很高的正确率,可检测出肢体末端的小动脉广泛闭塞,而其近侧动脉则保持通畅。

  4、动脉造影或DSA:可发现肢体动脉节段性狭窄或闭塞,病变部位多局限于肢体远段,而近侧血管则未见异常。从正常到病变血管段之间是突然发生转变的,即病变近、远段的动脉光滑、平整,显示为正常形态。可见“树根”状、“蜘蛛”状、“螺旋”状的侧支血管。

  5、血液流变学、血凝学和免疫学检测: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判断病情的发展。

  五、诊断标准:

  ①几乎全为男性者,发病年龄20-40岁;②有慢性肢体缺血的表现,如麻木、怕冷、间歇性跛行、瘀血、营养障碍改变等,常累及下肢,上肢发病者少;③有游走性浅静脉炎的病史和体征;④各项检查证明,肢体动脉闭塞、狭窄的位置多在N动脉及其远端动脉(常累及肢体中小动脉),上肢受累者Allen检查阳性;⑤几乎全有吸烟史,或有受寒冻史;⑥排队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足、大动脉炎、急性动脉栓塞、雷诺病、结缔组织病性血管病、冷损伤血管病和变应性血管炎等病;⑦在疾病活动期,病人血液中IgG、IgA、IgM、抗动脉抗体、免疫复合物阳性率增高,T细胞功能指标降低;⑻动脉造影:病变多在N动脉及其远端,呈节段性闭塞、狭窄,闭塞段之间的动脉和近心端动脉多属正常,动脉闭塞的近远端多有“树根”状、“蜘蛛”状、“螺”状的侧支循环动脉,动脉没有纡曲、僵硬和粥样硬化斑块影像。

  六、治疗:

  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以改善血液循环、控制病情发展、控制坏疽感染为原则。具体措施有:

  ㈠一般治疗:

  严禁吸烟,避免寒湿,保暖适宜,防止受伤,患肢锻炼。

  患肢锻炼的方法:病人平卧,先抬高患肢45°以上,维持1-2分钟,再在床边下垂2-3分钟,然后放置水平2分钟,并作足部旋转、伸屈活动。反复活动20分钟,每天数次。运动和锻炼的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㈡西药治疗:

  1、扩血管药物:妥拉苏林、烟酸、罂粟碱、2.5%硫酸镁等。

  2、低分子右旋糖酐疗法:有减少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的延伸,促进侧支循环的作用。

  3、抗生素:有溃疡坏疽感染者,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4、支持疗法:对于病情较重,体质差的病人应加强支持治疗,给予高营养、维生素、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等综合支持疗法。

  5、高压氧舱疗法:可增加肢体的供氧量,对减轻疼痛和促进伤口愈合有一定疗效。

  6、疼痛处理:对于晚期病人长期剧烈的疼痛,应给予止痛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索密痛、消炎痛、利多卡因、东莨菪碱等药以对症处理,但不能长期应用,应尽快设法解除引起剧烈疼痛的病因。

  ㈢中药治疗:

  A、结合病情发展,辨证分型论治如下。

  1、阴寒型:患肢特别怕冷、冰凉,局部皮肤苍白或潮红色,恢复阶段创口愈合,而寒凝不易消退,患肢仍发凉怕冷,舌苔薄白,舌质淡,脉象沉细或迟。治疗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主,方药选用阳和汤加减:熟地、炙黄芪、鸡血藤、党参、当归、干姜、赤芍、怀牛膝、肉桂、白芥子、熟附子、炙甘草、鹿胶霜(冲)、地龙、麻黄等。

  2、血瘀型:患者持续性固定疼痛,患肢呈紫红、暗红或青紫色,肢端皮肤有瘀点、瘀斑,舌质红绛、紫绛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涩;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方药选用活血通脉饮加减:丹参、赤芍、当归、川芎、鸡血藤、川牛膝等;或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牛膝、柴胡、枳壳、桔梗、川芎、甘草等;或活血通脉饮Ⅱ号加减:丹参、赤芍、当归、川芎、鸡血藤、川牛膝等。

  3、湿热下注型:患肢潮红,紫红肿胀,伴有游走性浅静脉炎,肢端轻度溃疡或坏疽伴有感染,舌苔黄,舌质红,脉象弦细数;治疗以清热利湿、佐以活血化瘀为主,方药选用四妙勇安汤加减:双花、玄参、当归、赤芍、牛膝、黄柏、黄芩、山栀、连翘、苍术、防已、紫草、生甘草、红花、木通等。

  4、热毒炽盛型:患肢发生溃疡或坏疽继发严重感染,局部红肿热痛,脓液多,有恶臭味,全身发热或高热、恶寒等,舌苔黄腻、黄燥或黑苔,舌质红绛,脉滑数、洪大或弦细数;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方药选用四妙活血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双花、公英、地丁、天葵、玄参、当归、黄芪、生地、丹参、牛膝、连翘、漏芦、防已、黄芩、黄柏、贯众、红花、乳香、没药等。

  5、气血两虚型:患者身体虚弱,面容憔悴萎黄,消瘦无力,患肢皮肤干燥、脱屑,趾(指)甲干燥、增厚,生长缓慢,肌肉萎缩,创口久不愈合,肉芽灰淡、暗红,脓液稀清,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治疗以补气养血、调和营卫为主,方药选用顾步汤加减:黄芪、党参、鸡血藤、石斛、当归、丹参、赤芍、牛膝、白术、甘草等;或人参养荣汤加减:党参、熟地、黄芪、当归、白术、白芍、茯苓、远志、陈皮、五味子、炙甘草、生姜、大枣等。

  B、利用中药煎汤,乘热在皮肤或患部进行熏洗、浸浴、溻渍、淋洗等治疗,能取得独特的治疗作用。具体方案如下:

  1、寒瘀者,患肢发凉、怕冷明显,触之冰凉,呈苍白色,遇寒冷症状加重,或引起发作,疼痛加重,宜用温通活血法,应用回阳止痛洗药(透骨草30克、当归、赤芍、川椒、苏木各15克、生南星、生半夏、生草乌、川牛膝、白芷、海桐皮各10克)、温脉通洗药(当归、川芎、赤芍、艾叶、羌活各20克、川椒、白芷、生附子、生南星、干姜、红花、甘草各10克)、二号洗药熏洗患肢。

  2、血瘀者,肢体发凉怕冷,呈紫红色,或有瘀斑,或在疾病恢复阶段患肢遗留瘀肿和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宜用活血通络法,应用活血止痛散(透骨草、延胡索、当归、姜黄、川椒、海桐皮、威灵仙、川牛膝、乳香、没药、羌活、白芷、苏木、五加皮、红花、土茯苓各10克)、活血消肿洗药(刘寄奴、海桐皮、苏木、羌活、大黄、当归、红花、白芷等)熏洗患肢。

  3、瘀热者,肢体感染,或并发足趾甲沟炎,发红肿胀灼痛,宜用解毒活血法,应用解毒散瘀洗药(大黄50克、芒硝、紫花地丁、芙蓉叶各30克、川芎、红花、白芷、苏木、皂角刺各15克)、硝矾洗药(芒硝50克、硼砂、明矾各50克)薰洗或浸洗患处。

  4、热毒盛者,肢体发生溃疡或坏疽感染,已经局限稳定,创口脓多,局部红肿热痛,宜用清热解法,应用解毒洗药(蒲公英30克、苦参、黄柏、连翘、木鳖子各12克、金银花、白芷、赤芍、丹皮、甘草各10克)、疔毒洗药(金银花、苦参、黄柏、紫花地丁、蒲公英、大枫子各30克、连翘、丹皮、泽兰各24克、大黄、黑豆各15克、荆芥、防风、白鲜皮、生杏仁、甘草各10克)、四黄洗药(大黄、地丁各50克、黄芩、黄柏、赤芍各30克、黄连10克)熏洗患处,将创口放入药汤内浸洗后,应根据创口情况进行换药。

  5、创口久不愈合者,肢体形成慢性溃疡,长期不愈合时,宜用生肌敛口法,应用溃疡洗药(金银花、当归、白蔹各30克、黄柏、苦参各24克、乳香、没药、煅石决明各12克、赤芍、连翘、大黄、甘草各15克)、艾黄洗药(艾叶、蒲公英各50克、黄芩、丹参、白蔹各30克)、润肤洗药(当归、黄柏各25克、甘草、败酱草各50克)煎汤乘热浸洗患处和创口,熏洗后常规换药。

  ㈣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可酌情选择腰交感神经切除术、血栓内膜剥脱术、旁路转流术、大网膜移植术、创口清创术、截趾(指)术、截肢术、分期动静脉转流术(静脉动脉化手术)等手术方式。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脉管炎的定义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脉管炎疾病的人群范围越来越广了。脉管炎,简单说,就是因为血管堵塞而造成的血液不流畅的现象。下面,我们就请专家为我们解答什么是脉管炎疾病。另...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