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OR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发布时间:2016-01-18   来源:中华康网   

  在人们生活中常有人在患感冒或其它感染后,颈部、耳后、腋下或腹股沟处可出现如玻璃球大小的结节,局部红肿压痛,这就是患了淋巴结炎

    细菌沿淋巴管侵人淋巴结所致淋巴结炎。但并不是每个人遇到细菌感染就会发生淋巴结炎,只有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容易发生本病。长期的营养不良,贫血及其他慢性疾病使抵抗力明显下降时,感染细菌后易发生淋巴结炎。引发本病的细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张强

      各种损伤和刺激常引起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称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一、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

  (一)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淋巴结肿大常见有二种情况:
1、良性肿大,如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或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包括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肿大。临床常呈良性经过,随着病因去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全恢复。
2、恶性肿大:如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或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等。
    各种损伤和刺激常引起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称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 proliferation of the cervical lymph node),尤以颈部淋巴结常见。其原因很多,包括细菌、病毒、毒素、变性的组织成分及异物等,都可成为抗原或致敏原刺激淋巴组织引起反应。如乳腺增生、甲状腺瘤等都可引起颈部或腋下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不等,有时可达10cm.镜下,由于致病原因不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成分和分布情况不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为良性病变,但肿大的淋巴结常与淋巴结的肿瘤混淆,但其治疗和预后差别很大,应注意鉴别。滤泡增多、滤泡外淋巴组织增生是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最常见的,淋巴结组织学结构紊乱,滤泡外淋巴组织内核分裂像比较常见,但均是正常核分裂。恶性淋巴瘤中的核分裂像数量常与其恶性程度相平行,可出现异常核分裂像。临床上需要鉴别的疾病除恶性淋巴瘤外,还有淋巴结核、淋巴结炎以及转移癌等。

    1.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

    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nonspecific reactive follicular hyperplasia)的主要特点为淋巴结肿大,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明显扩大。淋巴滤泡数量增多,不仅分布于淋巴结皮质,并可散在于皮髓质交界处和髓质内。滤泡大小、形状不一,界限明显。生发中心明显扩大、增生,内有大量各种转化的淋巴细胞,核较大,有裂或无裂,核分裂像多见,并有多数吞噬细胞,细胞质内含有吞噬的细胞碎屑。生发中心周围有小淋巴细胞环绕。在滤泡之间的淋巴组织内可见浆细胞、组织细胞及少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窦内的网状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易与滤泡性淋巴瘤混淆,后者的淋巴结结构破坏,滤泡大小形状相似,界限不明显。滤泡内增生的细胞呈异型性,但类型比较一致,核分裂像较少,一般不见吞噬异物的巨噬细胞,增生的淋巴细胞为单克隆性;而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时增生的淋巴细胞为多克隆性。

    2.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angiofollicular lymph node hyperplasia)为一种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Castleman淋巴结增生症(lymph node hyperplasia of Castleman,Castleman disease)、淋巴结错构瘤、血管瘤性淋巴错构瘤、良性巨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网织细胞瘤、淋巴组织肿瘤样增生、血管滤泡性纵隔淋巴结增生、胸内巨大淋巴结、良性胸腺瘤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结增生,不是肿瘤也不是错构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最常发生于纵隔淋巴结,也可见于肺门淋巴结及颈部、腋窝、肠系膜、阔韧带和腹膜后淋巴结。淋巴结明显肿大,直径3~7cm,可达16cm,常呈圆形,包膜完整,界限清楚,切面呈淡黄白色,粗颗粒状或分层状结构,有时有灶状硬如软骨的区域,无出血、坏死。

      3.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又称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发热,体重减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肤斑丘疹,瘙痒,并常有多克隆性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的主要病变为全身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一般约为2~3cm,灰白色,质软,活动,有时有压痛。镜下可见淋巴结的结构消失,淋巴滤泡和淋巴窦不明显。淋巴结内有大量免疫母细胞和转化的淋巴细胞浸润。有时还有多数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毛细血管后小静脉明显增生呈分支状。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淋巴结间质内可见无定形伊红色蛋白样物质沉积。除淋巴结外,肝、脾、骨髓和肺内也可见类似病变。

      这种疾病的原因和性质尚不清楚。有些病人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发病,有些病人发病前有用某些药物如抗菌素的病史。过去曾认为本病是T细胞调节障碍引起的B细胞过度增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很多病人是T细胞淋巴瘤。基因重组研究证实为单克隆性T细胞增生。目前认为本病可能是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克隆性淋巴细胞增生,在此基础上出现恶性细胞株大量增生,发展成为恶性淋巴瘤。

      本病预后差别很大。约半数病人不经任何治疗可生存2~4年,约25%用激素治疗或并用其他化疗药物可缓解。有些病变为进行性,可发展为恶性淋巴瘤,预后不佳。到晚期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多数病人死于继发感染。

  (二)急性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常继发于其它化脓性感染性疾病。淋巴结迅速肿大,压痛。若患者抵抗力较强,可无全身症状,不需治疗也可自愈。较重者局部红肿热痛,非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通过及时的抗菌消炎治疗,红肿即能消退,但有时因炎症引起组织增生,可遗留一个小硬结。若炎症未能及时控制,扩散到淋巴结且互相粘连,严重者可形成脓肿。

  (三)慢性淋巴结炎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局部淋巴结肿大,最初在常见部位,如:颌下、颏下、颈深上、颈侧区淋巴结肿大,多如绿豆至蚕豆样大小,较扁平,硬度中等,轻度压痛或无压痛、边界清、活动无粘连。病情继续发展,淋巴结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时,淋巴结触诊不活动。有时肿大的淋巴结反复消退和肿大。

  二、临床治疗

     (一)急性淋巴结炎治疗

     1、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的传统中医外科膏药治疗."膏药外敷治疗,局部渗透力强,药物分子经皮肤吸收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处,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目地。口服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中药。

     2、适当应用抗生素

     3、患者平时应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外伤,若有皮肤损伤则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蔓延。若患有扁桃体炎、龋齿、手指感染、足癣、疖痈等也应及时抗菌消炎或做适宜的治疗以控制感染。平日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饮食宜清淡,营养宜均衡,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4、适量应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调节剂。

      (二)慢性淋巴结炎治疗

  主要是治疗原发炎症病灶。包括:1.不喝酒 2.不吃辛辣食物. 3.用些免疫调整药物. 4.中药治疗。有些慢性淋巴结炎的肿大淋巴结可长期存在。

  (三)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治疗

  由于致病原因不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成分和分布情况不同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淋巴结炎定义 
淋巴结炎是由淋巴结所属引流区域的急、慢性炎症累及淋巴结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如上肢、乳腺、胸壁、背部和脐以上腹壁的感染引起腋部淋巴结炎;下肢、脐以下腹壁、会阴和...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