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诊断方法与检查

    发布时间:2016-02-23   来源:中华康网   

  胆管癌是什么原因造成?生活中,很多胆管癌患者朋友都很疑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胆管癌, 加上胆管癌危害性大,不可小视。

  诊断方法

  肝门部胆管癌的经典诊断模式为:黄疸+肝内胆管扩张+肝外胆管口径正常+胆囊空虚+肝门部占位病变,诊断并不困难,但多已属中晚期,若能在黄疸出现之前得以确诊,对提高切除治愈率具有积极意义。

  一、影像学检查:

  1. B型超声扫描以无创伤、可重复、简单、经济而成为梗阻性黄疸病因筛选的首选检查方法。其优点是:

  ①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肝外胆管和胆囊空虚;

  ②扩张胆管远侧的管腔突然截断闭塞,并可发现中等或低回声的团块影;

  ③可以明确肿瘤的部位及浸润范围;肿瘤与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关系,以及门静脉有无癌栓;

  ④同时还可了解肝内有无转移及肝外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B超的不足之处是清晰度不高,可受肥胖、肋弓遮盖、肠道气体以及操作者本身等因素影响。

  肝门部胆管癌B超图像:a. 浸润型,b.肿块型.

  根据B超声像肝门部胆管癌可分为4型:1.团块型:肿块无明显境界,形态不规则,回声稍高而杂乱不均。受累胆管穿行于不均回声区,肿瘤周边扩张的胆管呈截断性改变,于胆管截断处可见肿块实体凸入管腔;2.结节型:肝实质与扩张的肝内胆管内出现多个低、高或等回声结节,肝实质内结节与肝管内结节相连或不相连;3.弥漫狭窄型: 肿瘤影像无边界,肝某一叶内级胆管扩张,管壁节段性增厚呈短杵状强回声;4.厚壁小乳头型: 肝内胆管扩张呈囊状,管壁明显增厚达5mm,黏膜上见乳头状细小突起,管腔内见黏液状物回声。由于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类型多样,声像图表现也多样,有低回声、中等偏低或中等偏高回声、高回声等。小胆管的肿瘤超声诊断较困难,可不伴有胆管扩张,呈境界不清、内部回声欠均匀的结节或团块。较大胆管的肿瘤可引起其远端的胆管扩张。肝门部胆管癌除沿胆管壁浸润扩散外,还常以病变胆管为中心向周围肝组织浸润,导致肿瘤境界不清。胆管的早期肿瘤难以辨认,病变以纤维化改变为主,超声仅显示胆管壁僵硬、增厚,或类似结石影像,容易漏诊或误诊。

  2. CT CT扫描的图像比较清晰,不受肥胖、肠道气体和操作者的主观因素影响,是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方法。

  肝门部胆管癌CT门静脉期扫描:门静脉右支上方可见一结节状软组织影,密度较肝实质密度低,但较扩张的胆管高.

  对于胆管癌病变局部而言,CT可发现肝门部肿块影或胆管壁局部不规则增厚征象。胆管癌肿块在增强早期(动脉期)呈低密度,门静脉期肿块密度逐渐增高即延迟强化。

  肝门部胆管癌多乏血管,而包绕腺腔的致密纤维基质潴留造影剂的时间较长,故在CT增强时动脉期往往呈现低密度或等密度,而在门静脉期或平衡期相对高密度,这就是肝门部胆管癌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

  胆管癌间接影像有胆道梗阻征象、受累相应胆管引流区域肝萎缩征象。若同时肝内见有多个小结节低密度影,提示胆管癌有肝内转移。若胆管癌较小或肿瘤沿管壁生长而直接征象不明显,诊断胆管癌主要靠CT间接征象,即肝内外胆管扩张、范围、胆囊的大小及肝门淋巴结等来确定胆管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了解胆管癌的症状 
在胆囊疾病中,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是发病率比较高的。专家指出,如果患者得了胆管结石之后不能尽快治疗的话,就有一定的机率引发胆管癌。而胆管癌属于危及患者生命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