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的诊治常识

    发布时间:2016-01-17   来源:中华康网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好发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及小脑幕等部位,也可多发。其人群发生率为2/10万。占同期原发脑肿瘤的   19.2%,仅次于胶质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

  脑膜瘤的发生原因    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朱宁喜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大部分来自蛛网膜细胞,因此可以发生在任何含有蛛网膜成分的地方。
    脑膜瘤的发生原因尚不明确,据分析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包括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并非单一因素造成。

  脑膜瘤的性质――良性为主

      脑膜瘤呈球形生长,与脑组织边界清楚,瘤体多为球形、扁平形或哑铃形。

  大多数的脑膜瘤都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其出现早期症状平均约为2.5年,长者可达6年之久。

  部分脑膜瘤可能间变为恶性,切除后复发很快。

  脑膜瘤的常见临床症状
    不同部位脑膜瘤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成年人发病较多,故凡成年人有慢性头痛、精神改变、癫痫,一侧或两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共济失调或有局限性颅骨包块等。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时,要考虑脑膜瘤的可能性。眼底检查常发现慢性视神经乳头水肿或已呈继发性萎缩。

  脑膜瘤的检查

  1、颅骨平片
    颅内脑膜瘤需要常规摄颅骨平片,约有75%病例在平片上可以显示出颅内肿瘤的征象,而30%~60%的病例可根据平片的征象作出脑膜瘤的诊断。
    X线颅骨平片的征象,一部分属于颅内肿瘤,颅内压增高的间接征象,如蝶鞍骨质侵蚀与扩大,脑回压迹明显与松果体钙化斑移位,少数情况下,颅缝分离。另一部分是脑膜瘤直接引起的征象,包括肿瘤局部骨质增生与破坏,肿瘤血运增加引起的脑膜动脉沟变宽与增多,肿瘤钙化,局部骨质变薄等,这几点常是脑膜瘤可靠的诊断依据。

  2、CT和MRI扫描
    在脑膜瘤的诊断上,CT和MRI扫描已取代同位素脑扫描、气脑和脑室造影、脑膜瘤多为实质性且富于血运,最适合于CT和MRI检查,其准确性能够达到发现1cm大小的脑膜瘤。

   CT扫描,脑膜瘤有其特殊征象,在颅内显示出局限性圆形密度均匀一致的造影剂增强影像,可并有骨质增生,肿瘤周边出现密度减低的脑水肿带,相应的脑移位,以及脑脊液循环梗阻引起的脑积水征象。

  MRI扫描,在T1WI上,脑膜瘤信号与临近脑皮层相似,常为等信号,而与脑白质比较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所掩盖。增强后,脑膜瘤有显著而均匀的增强,其附着处的硬脑膜因受肿瘤浸润有显著增强,称“硬膜鼠尾征”或“脑膜尾征”。

  3、脑血管造影
    对某些脑膜瘤,脑血管造影仍是必要的。尤其是深部脑膜瘤,它的血液供应是多渠道的,只有通过脑血管造影,才能够了解肿瘤的供应来源,与肿瘤的血运程度和邻近的血管分布情况,这些对制定手术计划,研究手术入路与手术方法都有重要价值。
    如果能作选择性的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特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则血管改变征象更为清晰而明确。

  脑膜瘤的治疗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对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如能早期诊断,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对于一部分晚期肿瘤,尤其是深部脑膜瘤不可勉强从事全切除术,以免引起危险招致病人死亡;而宜限于肿瘤次全切除,消除肿瘤症状。

   放疗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对于难以进行手术或术后残余的脑膜瘤,放射治疗特别是伽玛刀治疗都是可选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的停止肿瘤生长、缩小肿瘤体积、降低复发率。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脑膜瘤的介绍 
脑膜瘤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有报告认为,脑膜瘤出现早期症状平均2.5年,少数病人可长达6年之久。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部位不同,还可以出...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