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科普问答之六: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是怎么做的?

    发布时间:2015-11-23   来源:中华康网   

  由于介入栓塞手术不需要开颅,创伤小,痛苦少,因此越来越受到患者青睐。那么,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认识一下介入手术的必备神器――弹簧圈(如图6所示)。这是一种铂金材质的金属丝,质地柔软,有不同的直径、长度和形状等多个规格,适用于不同形状、大小的脑动脉瘤。弹簧圈与一根一米多长的金属推杆相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吕明

   

   

  图6 弹簧圈

  在介入栓塞手术过程中,这个推杆可以将其前端的弹簧圈推到动脉瘤腔内,当弹簧圈在动脉瘤腔内稳定时,用通电、水压或机械牵拉等方法解除推杆和弹簧圈之间的连接,这个过程叫弹簧圈的解脱。在弹簧圈解脱前,如果发现弹簧圈的形状和大小跟动脉瘤不匹配,则随时可以用推杆回收弹簧圈,换用另一枚更适合的弹簧圈。解脱后的弹簧圈就会滞留于动脉瘤腔内无法回收了,接着撤出推杆,送入下一枚弹簧圈,直到把瘤腔塞满。用弹簧圈填塞动脉瘤的过程,就像用石头装箱的过程,箱子装满了,但石头和石头之间还是会有空隙,同样,弹簧圈的螺旋之间也是有空隙的,那么这些空隙靠什么封闭呢?靠的是机体即刻形成的血栓。一般来讲,一个得到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其内弹簧圈的总体积会占到20-30%,剩下的体积是由血栓占据的。所谓致密栓塞,指的是术后脑血管造影时动脉瘤完全不显影,这意味着血流无法进入动脉瘤,从而达到防止动脉瘤出血的目的。

  可能有人会问,介入栓塞后的瘤体不是照样还在吗?其实,脑动脉瘤并不是通常所讲的肿瘤,而只是血管壁上的“鼓包”,我们栓塞手术的目的不是清除这个“鼓包”,而是填塞它,使血流不再进入“鼓包”。即使是开颅手术,也并不是切除这个“鼓包”,而是用特制的夹子夹闭它。术后动脉瘤虽然还在,但只要跟血液循环隔绝,就不会破裂出血了。

  介入手术的过程,归根结底还是导管操作的过程,常规途径如下:经一侧股动脉穿刺,置入一根粗导管――导引导管,将导引导管经腹主动脉、胸主动脉送入长动脉瘤的脑动脉(载瘤动脉)内。然后将一根微导管(头端比缝纫线粗不了多少的细导管)经这根粗导管送入载瘤动脉,并在微导丝的引导下将微导管头端小心送入动脉瘤腔内,前面所讲的弹簧圈的输送、填塞就是通过这根微导管完成的。(如图7所示)

   

  图7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示意图

  由于介入操作就是医生操纵各种导管在人体蜿蜒迂曲的血管内穿行抵达病变,所以我们介入医生也自称“管道工”。介入手术全程是在X射线的辐射下完成的,大家都了解X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患者一生可能也就接受一次或有限的几次X射线辐射,而我们介入医生是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X射线下工作的,所以有人颂扬介入医生为“铅衣天使”(如图8所示)。

   

   

  图8 我的老师吴中学教授在神经介入手术中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脑动脉瘤是什么疾病 
“动脉瘤”一词,通常会引起人们的误解,与“肿瘤”混为一谈,其实完全是两回事。医学上对动脉瘤的定义是脑动脉局部异常的膨大。通俗地讲,动脉管壁就象自行车的内胎,所不...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