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

    发布时间:2015-11-06   来源:中华康网   

  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noma)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8~10%,占后颅窝肿瘤的40%,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好发于中年人,10岁以下很少见(0.12%)。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陈红伟

  听神经瘤一般由神经鞘膜(Schwann氏)细胞发展而来,为良性脑外肿瘤。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包膜。早期位于内耳道内,以后发展长入桥小脑角。肿瘤长大可囊变或脂肪性变,偶有肿瘤出血。可有内听道扩大。亦可压迫脑干和小脑,使其移位,产生阻塞性脑积水。多为单侧,偶可累及两侧,可与神经纤维瘤病或脑膜瘤并发。

  临床主要表现为桥脑小脑角综合征,即病侧听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受损以及小脑症状。肿瘤亦可压迫脑干出现锥体束征。后期肿瘤压迫第四脑室,脑脊液循环受阻出现高颅压。

  【影像学表现

  X线:头颅平片常表现为内耳道、内耳道口的扩大和邻近骨质破坏。

  CT:肿瘤居岩骨后缘,以内听道为中心。肿瘤多为类圆形。平扫呈等密度占50~80%,其余为低密度、高密度和混合密度。肿瘤周围水肿轻,出现率不足50%。桥小脑角池闭塞,而相邻脑池扩大,这是由于脑外肿瘤将脑干及小脑挤开之故。50~85%的病例可显示内听道漏斗状扩大。肿瘤增大可压迫脑干、小脑及第四脑室,形成阻塞性脑积水。

  增强扫描由于肿瘤无血脑屏障而有明显强化,未强化区为囊变坏死或脂肪变性。

  MRI:肿瘤位于桥小脑角,与硬脑膜呈“O”字征,为圆形或分叶状,多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多有囊变,囊变区在T1WI上显示为明显低信号,在T2WI则显示为高信号,行Gd-DTPA增强检查,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增强,囊变部分无强化(图2-21)。当听神经瘤较大时可出现明显的脑外占位征象,其表现与CT扫描所见相同,但MRI由于无骨性伪影的影响,显示更加清楚。

  管内微小听神经瘤T1WI仅表现为双侧听神经不对称,T2WI略高于正常听神经,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表现为听神经束增粗且明显强化。

  

  CT平扫(A)见左侧桥小脑角区较大混合密度病变,内听道骨质破坏和扩大,并见一蒂伸入内听道(↑),第四脑室闭塞;骨窗像(B)左侧内听道骨质改变更显清楚(↑),右侧内听道显示正常(↑)MRI平扫于左侧桥小脑角区见一类圆形位占位,T1WI(A)呈低信号,T2WI(B)呈高信号,增强扫描(C、D)明显强化,肿瘤与听神经(D,↑)相连

  

  MRI平扫于右侧桥脑小脑角区见一类圆形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 T1WI(A)呈低信号,T2WI(B)呈高信号,增强后(C、D)病变明显强化,肿瘤与听神经(D,↑)相连

  

  

  男性,57岁,左侧桥脑小脑角区一类圆形占位。T1WI(A)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B)呈不均匀高信号,以左侧内听道为中心,边界清;增强扫描(C、D)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左侧面听神经束增粗强化(↑)。

  

  女性,44岁,右侧桥脑小脑角巨大占位。T1WI(A)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B)呈混杂信号,边界清楚,以右侧内听道为中心;增强扫描(C、D)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右侧面听神经束增粗强化(↑),四脑室受压变形。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单侧耳鸣、耳聋渐至出现桥小脑角综合征,后期可出现脑干及小脑受损的定位体征。影像显示桥小脑角占位病变,可伴有内听道扩大,脑干、小脑及脑室受压移位,可以确定诊断。

  当听神经瘤不典型或肿瘤较大时,需与桥小脑角脑膜瘤、胆脂瘤及三叉神经瘤鉴别。脑膜瘤CT及MRI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密度(或信号)均匀,多无坏死区。胆脂瘤增强扫描不强化,无内听道扩大。三叉神经瘤的典型位置多在岩尖,且其临床症状以三叉神经受损的感觉及运动障碍受累为主,无内听道扩大。

  平片只能显示内听道扩大及骨质破坏,不能直接显示肿瘤的大小及范围。CT及MRI能直接显示肿瘤大小及范围。CT显示内听道骨质破坏较MRI直观。<1cm的听神经瘤,ct及mri必须行增强扫描,否则容易漏诊。< p="">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听神经瘤的简介 
听神经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多源于第Ⅷ脑神经内耳道段,亦可发自内耳道口神经鞘膜起始处或内耳道底,听神经瘤极少真正发自听神经,而多来自前庭上神经,其次为前庭...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