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

    发布时间:2016-01-17   来源:中华康网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称为Arnold-Chiari畸形,主要由于后颅窝结构的先天发育异常,表现为小脑扁桃体向枕骨大孔以下疝入呈楔形。根据严重程度可伴有延髓下段、第四脑室下部移位至颈椎管内,导致舌咽、迷走、副神经以及高颈端脊神经受牵拉移位,严重时枕骨大孔蛛网膜下腔堵塞,脑脊液循环受阻,出现脑积水。由于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受阻,脊髓中央管受脑脊液冲击,进而形成脊髓空洞。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罗天宝

  临床症状:

  (1)    延髓及高位颈髓受压表现  肢体感觉麻木及无力,行走不稳,大小便障碍,胸部紧束感等。

  (2)    后组颅神经及高位颈神经根受压  表现为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枕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

  (3)    小脑受压症状  走路不稳如醉酒状。

  (4)    脑积水  头疼、呕吐等。

  临床检查: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往往通过颅颈交界区核磁检查即能明确,但是同时需要行头颅核磁检查排除脑积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体感诱发电位及肌电图检查。

  治疗方式:

  (1)    内科治疗  内科保守治疗(包括中医、中药以及针灸等治疗)目前不能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甚至出现症状进一步加重。

  (2)    手术治疗  手术主要针对进行性加重的患者,手术是在枕部切口,切口不大(长约5-175px左右),术中需要切除一部分枕骨,将包裹在小脑外面的硬脊膜剪开,予以人工筋膜修补。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

  女性患者,14岁,学生。

  主诉:颈项部疼痛伴进行性双手肌肉萎缩伴无力2年。

  颅颈交界区MRI显示:双侧小脑扁桃体下疝入枕骨大孔以下30px,颅颈交界区蛛网膜下腔影消失,颈髓脊髓空洞形成。

  

  术前诊断: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

  患者在外院行针灸治疗及口服中药等药物无效。

  手术名称:枕下后正中入路―后颅窝减压、硬膜扩大修补术。

  手术体位及切口:左侧卧位(头架能够牢固地固定头部,并且能够使颈部牵开),切口长度约150px,四横指左右。

  

  术中照片

  

  三个月复查术后患者颈项部疼痛消失,双手力量较前改善。

  术后颅颈交界区MRI检查显示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回缩,后颅窝空间增大,脊髓空洞比较术前明显缩小。

  

  病例2

  女性患者,49岁,颈部疼痛1年,肢体麻木1个月。

  查体:双上肢痛、温觉减退,双上肢肌肉萎缩。

  术前核磁显示小脑扁桃体呈楔形疝入颈椎管,脊髓空洞明显。

  

  术后颅颈交界区MRI检查显示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回缩,后颅窝空间增大,脊髓空洞比较术前明显缩小。

  

   

  病例3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脊髓空洞症定义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是一种由多种原因都可以引起的、缓慢进展的脊髓神经损害性疾病,以脊髓内空洞形成、扩展为主要病理特征。其典型表现为节段...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