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老寒腿”谨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发布时间:2015-11-20   来源:中华康网   

  市民张先生两年前开始感觉下肢发凉、麻木、腿部抽筋,行走距离不足200米后小腿肚子胀痛,不要说出远门了,连从家里去附近菜场买个菜都要停下来歇个脚,捶捶腿等胀痛好转后再走,冬天症状更重,一直以为是风湿性疾病导致的所谓“老寒腿”。 接连看了几家医院门诊,药吃了不少,经历过针灸与理疗,可是症状并没有减轻,今年随着天气寒冷,张先生“老寒腿”症状加重了,夜间睡觉也感觉下肢麻木、疼痛,两腿下垂或坐位时疼痛稍微好转,常常需要抱膝而卧至天明,痛苦不堪!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葛红卫

  最近,张先生来到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经过体格检查,确诊其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住院治疗。通过下肢动脉CTA等检查后明确了手术指证,选择微创手术---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再配合针对性药物治,术后不久张先生即感觉到小腿明显“热乎”起来了,发凉、麻木、胀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夜间睡觉香,一周后康复出院。每天坚持步行锻炼,目前行走一里路开外已基本上没有影响。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因动脉硬化斑块在动脉内壁上形成,向血管腔内增生、突起,造成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导致供给血液不能满足下肢需要,出现下肢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以及血管外科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本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据统计: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10%,40-70岁发病率为1%~2%,每年有10万人次接受外科治疗。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下肢动脉硬化症有什么表现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进展是一个慢性过程,按照病变程度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四期。第一期,轻微主诉期。患者仅感觉到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肢端足癣易发感染而不易控制。第二期,间歇性跛行期。当患者在行走时,由于缺血和缺氧,较常见的部位是小腿的肌肉产生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必须停止行走,休息片刻后,症状有所缓解,才能继续活动。如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重复出现。小腿的间歇性跛行是下肢缺血性病变的最常见的症状。第三期,静息痛期。当病变进一步发展,而侧支循环建立严重不足,使患肢处于相当严重的缺血状态,即使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疼痛一般以肢端为主。第四期,组织坏死期。主要指病变继续发展至闭塞期,侧支循环十分有限,出现营养障碍症状。在发生溃疡或坏疽以前,皮肤温度降低,色泽为暗紫色。早期坏疽和溃疡往往发生在足趾部,随着病变的进展、感染、坏疽可逐渐向上发展至足部、踝部或者小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只能截肢保命。

  当中老年患者,尤其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长期吸烟者出现以上临床表现后因及时到医院诊治,经Doppler彩超、MRA 、CTA 、DSA等可帮助明确诊断。

认识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后,即要做到尽早的预防与治疗,如果病变较早,通过降脂、降糖、控制血压等药物治疗,戒烟等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坚持运动锻炼等可以改善症状。如果病变较严重,已经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坏死等情况,就要尽快到正规专科医院进行诊治,根据具体病情做出治疗方案。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如自体或者人工血管架桥,血管介入腔内成型等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导管灌注溶栓、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血管内切吸等一系列血管外科介入技术已成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流及首选。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有点。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简介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能让你四肢僵硬的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们出行活动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少,都是以车代步,尤其是老年,这种四肢僵硬的症状是越来越多。专家介...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