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发布时间:2015-11-26   来源:中华康网   

         下肢急性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血流而导致肢体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此病起病急骤,发病后肢体以至生命受到威胁。

  一、病因

  1.心源性山西大医院血管外科杨涛

       下肢动脉栓塞最常病因是心源性,过去,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在风湿性心脏病中,尤其是二尖瓣狭窄时,心房内血流滞缓加上内膜的风温病变,血液中纤维易附着心房壁形成血栓;近年来,心脏源的性质和相应的发病率有变化,风湿性心脏病不像以前占绝对优势,相反动脉硬化和心肌梗塞起了更重要作用,冠状动脉心脏病,特别当心肌梗塞,左心室扩大,收缩乏力,血液不能排空时,更易发生血栓形成。

  2.血管源性

  动脉瘤、动脉硬化时动脉硬化粥样物质形成的栓塞,近来有所增加。大的栓塞可来源于大的动脉粥样物质、血栓和胆因醇结晶的混合物,脱落到动脉循环。小的栓塞由于胆因醇结晶的释放或由于溃疡性动脉硬化斑点脱落引起。

  3.医源性

  近年来,由于广泛开展心脏人工瓣膜置换和人工血管移植、动脉造影、血液透析的动静脉瘘、动脉内留置导管,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都可能引起动脉栓塞。

   

  二、临床表现

  急性动脉栓塞而又无侧支循环代偿者,病情进展快。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栓塞的位置、程度、继发性血栓形成多少,以前是否有动脉硬化性疾病引起动脉狭窄,以及侧枝循环情况。

  疼痛

  由于肢体急性缺血,会导致下肢剧烈疼痛,疼痛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以近处渐向远处伸延。约20%病人最先出现症状是麻木,而疼痛并不明显。

  皮肤颜色改变

  肢体的血液循环障碍,皮层乳头下静脉丛血液首先排空,皮肤呈腊样苍白。若血管内尚积聚少量血液,在苍白皮肤间可出现散在小岛状紫斑。

  皮温改变

  缺血进一步发展,肌肉可僵直,患肢皮温下降,以肢体的远段部分最明显。皮温改变实际上真正栓塞平面要低一个关节。腹主动脉末端栓塞者,皮温改变约在双侧大腿和臀部,髂总动脉约大腿下部,股总动脉约在大腿中部,N动脉约在小腿下部。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由于动脉栓塞导致栓塞以远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而栓塞近端动脉搏动增强。

  感觉异常、运动障碍

  周围神经缺血引起功能障碍,患肢远端呈长袜型感染丧失区,近端有感觉减退区,再近端可有感觉过敏区,患肢还可有针刺样感觉。随着缺血的进一步发展,肢体运动功能肌力减弱,甚至麻痹,出现不程度的手足下垂。

   

   肢体的坏疽及代谢紊乱

        如果下肢血供不能及时得以改善,肢体会出现坏疽,并且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及电解质紊乱,甚至多功能脏器衰竭,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的患者来讲,及早诊断和分秒必争地施行恰当的治疗对于保肢、保命至关重要。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认识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是指血块或进入血管内的异物成为栓子,随着血流停顿在口径相似较小的周围动脉或内脏动脉的动脉内,造成血流障碍,通常由栓塞、血管收缩、血管痉挛、动脉瘤引起。动...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