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学习障碍,语言障碍

    发布时间:2016-01-21   来源:中华康网   

  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学习障碍)是指没有广泛的智力发育迟缓,但对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定能力的掌握和使用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困难和各种障碍。患者并不存在感觉器官的异常。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计算障碍、混合性障碍。这些障碍的原因并不是家庭或学校等环境方面的问题,而是与患者脑的组织功能障碍有关。对于存在学习障碍的儿童,必须采用诸如使用较为简单易懂的教材等教育方法。儿童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有适当的学习机会时,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成绩严重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并且影响儿童社会、心理及人际关系的发展。学习障碍儿童在学龄早期,同等教育条件下,出现学校技能的获得和发育障碍。学习困难分记忆缺陷型(memory deficit type),注意力缺陷型(attention- deficit type)及信息处理过度减慢型(speed-factor type)。学习困难可表现在阅读拼写、诵读、语言理解、口头表现、数学运算及逻辑推理等各个方面,经常与智力、认知问题混合在一起。这类障碍不是由于智力发育迟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视觉,听觉障碍,或情绪障碍所致,而是由于神经发育过程中生物学因素的不良影响,导致认知功能缺陷所致。可继发或伴发情绪或行为障碍,最常见的是多动注意缺陷障碍,品行障碍,抑郁症。根据特定认知功能不同方面的损害以及不同方面的学校技能,学习障碍又分不同类型,包括:阅读障碍、数学障碍、书面表达障碍和非特定型。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科肖侠明

  CCMD-3学习障碍的诊断标准:

  ①存在某种特定学校技能障碍的证据,标准化学习技能评分显著低于相同年龄和年级儿童的正常水平,或低于相应的智力水平,至少达2个标准差以上。② 在学龄早期发生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或日常生活生活中所需要这种技能的活动。③不是由于缺乏受教育机会,也不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所致。

  影响儿童学习和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多,诸如智力、教育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在诸多生物学原因之中,患癫G病也是原因之一,癫G的确是影响儿童身心发育及学习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癫G患儿存在学习困难的发病率较正常儿童的10%多2倍(即30%),本病是学校表现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对学龄儿童认知功能的测定目前缺乏可用于临床的客观量化的诊断标准,因此,漏诊较多,此外,学习困难在诊断上通常容易误诊为多动注意缺陷障碍或品行障碍,而在有些病例,学习障碍常常与多动注意缺陷障碍,品行障碍同时存在,这也给诊断造成了一定难度。学习障碍患病率占学龄儿童的2%~8%,男女比例为3.5~10:1。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癫G患儿出现学习困难与癫G发作类型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基础疾病的继发性癫G、其学习困难往往重于无基础疾病的原发性癫G。癫G性脑病患儿,年长后大多有智力低下及学习困难。全身强直-阵挛性癫G及失神往往学习无困难,除非病程长,发作频繁而又未正规治疗者。另外发病年龄越小,越容易出现学习困难,年长癫G患儿的学习困难还常由社会-心理因素造成。频繁脑电图异常也常发生学习困难,其中尤以高度失律最为严重。

  癫G患儿长期口服AEDs,或多或少影响认知功能,并随之影响学习。长期服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可出现认知障碍及学习困难。托吡酯也有这方面的不良影响。丙戊酸则较少影响认知功能及学习成绩。另一方面,癫G患儿口服AEDs(LEV,LTG)后,发作控制较好,则可改善认知功能,增进学习成绩。因此,要改善癫G患儿的学习状况,首先要正规服药,控制住癫G发作;同时加强学校教育及课后补习。家长对正患病的癫G患儿,不要过高要求,更不要过多责怪病儿,增加新的心理负担。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大多数病儿还是能完成学业,并走上社会的,如前所述,许多名人不也有过癫G病吗?(Ayala GF. Epilepsia, 2001; 42(suppl))。

  五、语言障碍(language disturbance,dysphasia) 语言是人类高度发达和进行高级神经活动的一种表现,属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发育与智力发育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智力测定中含有语言能力的测定。

  大脑颞横回、缘上回是感觉性语言中枢,能接受和理解语言的意义。额下回Broca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能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语言中枢与颞横回听觉中枢(Wernicke's area)、枕叶视觉中枢、顶叶角回阅读中枢(6P21.3-22)及额叶智能中枢有广泛的联系,共同协调完成语言的功能。语言的表达还有赖于唇、咽、喉、舌运动发育功能的完整和协调,才能完成构音。2001年发现与语言相关的基因FOXP2。

  功能神经成像(fMRI)的进展,了解大脑的哪些部位在执行基本语言功能时被激活,这些功能包括有声语言和手语的讲话和理解。特别考虑了在所谓的“关键期”(从出生至10到13岁左右)学习语言与在这个时期之后学习语言时,大脑涉及理解、产生语言的声音、单词和句子上的区域有什么不同。当然,澄清语言和大脑的联系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在视听和大脑发育正常的前提下,小儿语言的发育有一定程序。新生儿只能有哭声和自发的咕咕发音,声音能使新生儿活动暂停。两个月婴儿能注意到声音,听人说话,面对说话者微笑。3个月能注视说话者,发出笑声和叫声。4个月能区别细语和恶语。5个月能对叫其名字发生反应,会大声哇哇哭叫。6个月能懂得“再见”。7个月头能转向声音,无意识地叫“妈妈ma ma”、“爸爸pa pa,da da”。8个月叫其名字会停止活动。9个月对“不”字音会停止活动。10个月伊呀学语,能说出第一个词。11个月能用手指指或用眼睛看来回答“什么东西在那里?”, 12个月时,问小儿要他(她)熟悉的东西时,能用手指。11个月~14个月能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15个月能指出身体的不同部位。18个月开始会用词来表达他(她)所熟悉的东西。18个月~24个月能组成词组,开始懂得复合句子。两岁半~4岁能理解冷、饿、累,识别3种不同的颜色,能造简单句。3岁半能用数目来表达东西的数量。4岁~5岁能理解上、下、前、后的关系,能说出某东西是什么做的。5岁~6岁能说出2个~3个反义词。6岁~7岁词汇量大增,可达数干个,能进行初步阅读、朗读、及书写、简单计算。总的来说,女孩的语言发育较男孩稍早,语言表达能力还有个体差异性。

  一半的儿童在12.5个月,97%的儿童在21个月时开始使用有意义的词语,一半的儿童在23个月时能够将单词连成句子。语言障碍的患病率取决于所选用的决定言语异常的标准;对于6岁~7岁儿童,美国精神病协会引证的患病率为2%~3%。6岁以前学外语的双语者,在处理句法时,外语与母语的句法引起的脑功能区改变没有差别;而12岁以后的双语者,与母语相比,需要付出更多的认知和努力。

  人们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在幼小成长发育阶段形成的自我个性,会影响到他未来的学习、事业、婚姻、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培养正常健康的宝宝,才给他未来的成功奠定根基。根据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发表报告,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父母务必认真对待小孩子的所作所为。父母的抚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要看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以及在什么样的老师指导下学习和发展,若是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友人给予正确健全的身体力行的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就比较乐观,反之亦然。

  1. 语言障碍的临床表现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复杂而重要的认知功能,语言结构的“经典模式”主要包括Broca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和Wernicke区(感觉性语言中枢)。正常人语言的理解和产生是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语音加工、语义加工和句法加工等活动对应的脑区。

  (1) 有下列情况之一,提示语言障碍;①18个月时尚不能说出一个词(word,正常10个词)。②两岁半~3岁尚不能分清和称呼家里人和陌生人。③两岁时不能说出50个词,或词组(phrase),3岁时不能说出简单句(simple sentence)。④发音单调,大声或低声,声音与年龄、性别不符。⑤5岁后语言不流畅,或口吃,或造句错误。⑥鼻音过重。

  (2) CCMD-3语言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1) 特定言语构音障碍的标准:① 发音困难(dysphonia),讲话时发音错误(paraplasia,rhinophonia),以致别人难以听懂(dyslexia)。说话时语音省略,歪曲或代替的严重程度超过同龄儿童的变异范围。② 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正常(韦氏智力测验语言智商,操作智商以及总智商大于70)。③ 不是由于听力缺陷,口腔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发育迟滞,或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

  2) 表达性(expressive)语言障碍的标准:① 语言表达能力明显低于实际年龄应有的水平。2岁时不会说单词,3岁不能讲2个单词的短句,以后仍有词汇量少,讲话过短,句法错误,其严重程度超过同龄儿童的变异范围。② 语言理解能力正常。③ 标准化测验总智商正常(韦氏智力测验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70)。④ 不是由于听力缺陷、口腔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发育迟滞或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

  3) 感受性(understanding)语言障碍的标准:① 语言理解能力明显低于实际年龄应有的水平。1岁时对熟悉的名字无反应,2岁不能听从日常简单指令,以后仍有不能理解语法结构,不了解别人的语调,手势等,其严重程度超过同龄儿童的变异范围。② 伴有语言表达能力和发音异常。③ 标准化测验总智商正常(韦氏智力测验语言智商,操作智商以及总智商大于70)。④ 不是由于听力缺陷、口腔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发育迟滞或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

  4) 缄默症: 患者虽然语言理解能力和发声功能均正常,但却不能用语言表现或保持沉默的状态称为缄默症。其中包括对所有生活方面均缄默的全缄默和只对某些生活方面缄默的选择性缄默。后者常见。患者多在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的阶段发病,多以入园或入学为契机。选择性缄默表现为在学校或幼儿园内缄默,而回到家中则沟通表现如常。此病可以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好转,但也有些人可以直至青春期仍存在此病,造成人际关系障碍。早期发现,早期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诊治和心理治疗,对防范该障碍的社会后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常见语言障碍的原因及其表现

  1) 先天性耳聋和聋哑症: 因耳聋而听不到声音,因此不能学会语言。小婴儿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过量所致中毒性耳聋,可误诊为先天性耳聋和聋哑症(deaf-mutism)。

  2) 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 均有不同程度语言障碍。后天性痴呆者语言常有退步。

  3) 遗传性语言发育迟缓: 有遗传家族史,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多于女。患者发育正常,智力正常,唯语言发育迟缓,3岁~4岁才说出少数词汇,但内容简单,8岁~9岁后语言进步加快,可逐渐接近正常同龄儿。

  4) 后天性脑损伤: 大脑炎症、创伤、出血、缺氧、缺血、变性等,均可因脑功能障碍而出现运动性、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

  5) 小脑病变: 语言常呈爆发式、吟诗式,且发音不清(glossolalia),不能说拗口令。

  6) 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 病儿有鼻音,声音嘶哑或很小声。

  7) 舌下神经麻痹: 因舌肌特别是颏舌肌瘫痪,致舌偏向一侧,遂引起构音不良。

  8) 构音不良: 咽扁桃体肥大,唇、腭裂、舌肌瘫痪、舌系带过短等,均可出现构音不良和语言障碍。

  9) 舌系带过短: 正常婴儿的舌系带长短适中,或呈膜型而于1岁后自然消退,少数婴儿的舌系带过短,且呈纤维束型,缺乏弹性,影响舌的运动和伸出,因而发生构音不良和语言不清,切断系带后能使语言变得清楚。

  10) 口吃: 2005年发现12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区域GNPTAB是导致口吃的主要原因《科学》。说话时由于下颌关节和面部肌肉痉挛,因此语言不流畅,发第一个音较困难,语言中有时重复,有时停顿,呈连续性爆发式语言。口吃有时有遗传性。有的小儿为左利者,在强迫其变为右利时,发生口吃,此时顺其左利,口吃消失。

  11)  外环境因素所致语言障碍: 小儿受虐待,遗弃或家庭不和等精神因素的影响,可发生某些语言障碍。

  (4) 语言障碍的治疗: 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要设法除去构音障碍,积极开发智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和训练小儿的发音和语言。如治疗延误,错过生后前3年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则治疗效果很差,印度“狼孩”即是明证。

  以上各类语言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均应该立足于对患者的语言功能的针对性训练,在语言的训练方面,应根据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地进行。目前国内的训练教程和标准化的方法,有待于完善。

  (5)预后: 半数具有此类障碍的儿童在成年期以后可以逐步获得正常的语言功能,而部分患者语言障碍可以持续存在,原因尚不明确。

      (6) 婴幼儿语言发育涉及发育儿科学、神经科学、耳鼻喉科学、康复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

  语言发育基本概念:儿童语言的发育是儿童全面发育的标志。语言信号通过视、听感受器接受,传入中枢分析器(语言感受中枢、言语运动中枢、阅读中枢、书写中枢),言语运动中枢产生语言。因此,评价儿童语言发育需评价听觉、发音器官及大脑功能。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发育过程中的儿童语言落后于正常儿童的状态。呈现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往往伴有情绪及行为的问题,表现多种多样。

  婴儿在0―12个月期间懂得语言表达。此时婴儿所进行的语言表达,所使用的介质是多方面的。成人所使用的主要的表达介质即自觉的音义结合的有声语言在这里只是0―12个月后期才渐渐开始使用的一种表达介质。婴儿所使用的语言表达介质在0―12个月前期主要是哭声(生理反应类),伴随相应的表情与动作,在0―12个月中期变成了有目的的哭声和伴随的表情与动作,在0―12个月后期又变成了有目的的哭声、简单元音、辅音、简单音节和伴随的表情与动作。婴儿对语言表达的实践并不是通过模仿成人,而是有相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成人言语教授作用在0―12个月这个期间内的局限性,表现出狭义语言概念在语言交际中的局限性。由此可见,婴儿语言表达是在人类特有的大脑以及言语器官发育的基础上,在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中,在成人言语教授的交际环境中,经婴儿本身大脑主动归纳运用的成果。 根据早期表达过程,认为婴儿的早期阶段是有语言的。这个阶段的语言有如下的特点:1,表达介质与成人明显不同。成人的表达介质主要是音义结合的有声语言,婴儿使用的主要是哭声。特别是在1―3个月里。2,不易分辨。婴儿的哭声如上分析,不全属于语言,有的哭声才属于语言。另外,婴儿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成人相比又有明显的特殊性。这决定了婴儿语言表达的分类。婴儿语言表达主要分为表达和表现两种。根据x的成长过程,它的表情、动作、声音每天都有好多种。这些内容即包括语言表达,又包括语言表现。1,语言表达。婴儿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愿,通过表情、动作、声音发出信号,要求对象回应的过程,属于语言表达。2,语言表现。婴儿没有主动发出信号,也没有努力让看护人接受信号。只是它那些自我进行的表情、动作、声音被接收人当作信号接收,并进行了处理和回应。 根据对x的观察,认为婴儿语言产生的原因是表达自己意志的强烈愿望与发音器官还不完善这一对矛盾运动的结果。强大的内部动力呼唤语言的产生,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婴儿语言是一个思维产物。正是这个思维世界的日渐完善和自足,使婴儿有了一些东西非说不可了。这是有声语言产生之前思维能力的进化开始发展了。内部因素和客观生理因素的结合,就是有声语言产生的巨大驱动力,有声语言的产生成为必然。 所以可以推断,人类的表达愿望的产生,根本原因是由于人脑具有高级的处理外来信息的功能,例如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等特殊能力。人类大脑的这些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可以随时对传入大脑的信号进行加工,实时场景也可以很容易地激活和唤醒人脑的这些功能,对信号进行二次和多次加工。而这些加工的结果,终于产生了强烈的、急切需要表达的愿望,因此,人类“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语言的产生变成最强烈的需求。人类最初的语言首先就应该是婴儿的动作语言。 根据对x语音发展的观察,认为婴儿早期发出的声音是它能够发出的那些声音,而不是它想要发出的声音。x在1―3个月里就可以发出一些自控音来,但它并非知道这些音的意义,也无法熟练掌握这些音。从表达的需要与发音器官准备的不平衡到渐渐向平衡发展的趋势。婴儿一方面有了表达的需要,一方面在作发音器官上的准备。这两方面相互间在一开始并不平衡。表达需要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较短,很容易就从微弱的表达需要发展到了强烈的表达需要。如上所述的第一个月龄到第三个月龄,表达需要就已经很强烈。而发音器官上从不完善到完善这个过程却很长,从发出1―2月龄里的个别元音、辅音到12个月龄里的吐字清晰的第一个音节,历时1年。 根据对x认知与理解方面的观察,发现婴儿的语言表达过程中存在十分明显的理解与表达的不同步性这一现象。婴儿并不急于表达自己,而是急于了解外部世界。婴儿在0―12个月这一过程中,只有在后期即10―12个月左右才对有声语言的表达产生了较明显的愿望,而在0―10个月这一期间更为注重通过自身介质内化和感知外部世界,同时建立内部世界的初步认知。只有婴儿初步建立了对世界的基础认知后,它才愿意致力于表达愿望,和表达自己的理解,才开始愿意模仿成人教授的语音,并努力把语音同内部世界的具像进行联系,从而真正开始学习音义结合的词汇。 根据对x语言学习的模仿方面的现象,发现成人言语教授作用在0―12个月这个期间内的局限性比较明显。婴儿的有声语言出现的早晚、内容等不取决于成人言语教授的早晚和内容。相比较而言,婴儿早期对认识新事物、并对这些新事物进行认知更加感到兴趣,稍后才开始注意到模仿有声语言,学习有声语言这种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婴儿早期语言理解与表达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通过对一名婴儿x的日常观察记录个案的分析,得出了对语言的概念理解、婴儿语言的产生过程、婴儿内部世界的构成、婴儿的语言表达、影响语言表达的相关因素及对策等方面的推论,提出了0―12个月的婴儿精神与意识状况、成人言语教授作用在0―12个月这个期间内的局限性的讨论,表明:婴儿在0―12个月期间懂得语言表达。此时婴儿所进行的语言表达,所使用的介质是多方面的。成人所使用的主要的表达介质即自觉的音义结合的有声语言在这里只是0―12个月后期才渐渐开始使用的一种表达介质。婴儿对语言表达的实践并不是通过模仿成人,而是有相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成人言语教授作用在0―12个月这个期间内的局限性,表现出狭义语言概念在语言交际中的局限性。 由此可见,婴儿语言表达是在人类特有的大脑以及言语器官发育的基础上,在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中,在成人言语教授的交际环境中,经婴儿本身大脑主动归纳运用的成果。在这一期间,儿童获得语言并不是成人教什么就获得什么。成人教授的词语只有与儿童的大脑和语言器官的成熟及认知发展水平相应,才能为儿童模仿并获得。儿童在早期言语发展中,还表现出最初的概括能力,表现出自己的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把儿童语言发展看成先天的,从而根本否定模仿学习对语言获得的作用,或者把儿童语言发展看作单纯取决于模仿学习,都是片面的。

   

  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各个要素进行横向分类研究,包括对语音、词汇(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句法等的发展进行独立描写。这种方法对儿童语言的发展的微观过程描写得很充分,但对儿童语言的整体发展过程未能进行宏观层面的解释。按0.5岁为年龄段间隔,将1-5岁分为8个年龄段;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8个年龄段各抽取100条语料组成分析用语料库;并用本研究建立的一套新的语料分析方法―组块分析法对分析用语料库进行组块分析,得到了儿童语言发展的量化特征。以从组块分析得到的定量分析结果为基础,结合定性分析,对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性进行了研究,发现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可以大致上分为三个阶段。 从汉语儿童语言各要素发展研究、汉语儿童语言发展阶段研究,并研究的缘由与意义、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的语料来源与语料库的构成;并构建了一种新的语料分析方法:组块分析法;详细说明了组块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以及操作原则和方法;汇总了对8个年龄段抽样语料的组块分析结果。 儿童语言发展各阶段的量化特征。基于组块分析的结果,对儿童语言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统计分析与图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分水岭。3岁以前,各个年龄段之间的语言发展指标呈显著差异,儿童语言处于快速发展期;而3岁以后,各个年龄段之间的语言发展指标差异不显著,儿童语言处于稳定发展期。 在接下来的三章里,对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了定性分析。语言意识形成期。本文认为,从婴儿语言的认知发展过程来看,0-12月龄婴儿处于语言意识形成期。根据婴儿的语言心理状态和外显副语言行为特征,这一阶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小的阶段:无语言意识期、语言意识萌芽期、语言意识确立期(沉默期)。儿童语言发展此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完成音物共现象征化联结机制的发展,从而完成初始范畴及意义(词及其意义)在大脑中的表征过程。范畴关系确立期。在1:0-3:0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跨度较小,以范畴为主;到本阶段的后期,跨度逐渐扩大到简单的事件。儿童语言发展处于范畴关系确立期。在此阶段的初期,1:0-1:9月龄期间,儿童习得的范畴呈现显著的离散性,处于独立范畴外显期;大致上从1:9月龄开始,儿童开始建立范畴间的关系网络,进入范畴网络化期。在本阶段末期,儿童形成句法构建能力。本文提出了儿童句法结构产生的句法映射理论,认为儿童的句法构建过程是客观事件中各个范畴的自然顺序在语言中的自然排序过程,是范畴象征化过程的自然延伸和扩展。在1-3岁期间,动作的语言功能相对弱化,动作从主要的表意手段逐步弱化为与语言并驾齐驱的辅助性手段。事件域关系扩展期。从3岁起,儿童的语言逐步成为主要的表意手段,动作在语言学习和表达过程中都退居次要地位。随着动作的逐步内化,儿童的元语言学习能力也快速发展起来,使得儿童的汉语学习效率出现质的飞跃。同时,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增强,认知跨度增大,从范畴域扩大到事件域。儿童语言的发展进入事件域关系扩展期。此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体现在几个方面:词汇在词汇量、词义理解和灵活运用多方面发展;句法结构复杂化、严谨化;发展出多种语用能力;形成语篇能力;儿童语言表达的内容从朴素世界向科学世界转向。 儿童语误的科学界定;儿童对语言构成要素的离析能力的发展过程和确定方法。

  

  儿童早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语言障碍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还将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并使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增加。在儿童发育早期 (3岁前 )进行干预将大大降低语言障碍的短期和长期的不良影响[1] 。2~ 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筛查标准为 :2 4个月词汇量少于 3 0 ,3 0个月男童结构表达量少于 3个 ,3 0个月女童结构表达量少于 5个。 2~ 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可能的筛查标准为 :2 4个月词汇量少于 5 0 ,3 0个月男童结构表达量少于 5个 ,3 0个月女童结构表达量少于 8个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何为少儿学习障碍综合症? 
何为学习障碍综合症?学习障碍综合症是指智商正常,但学习效果不好,达不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指标。通常家长们会认为这类学生不用功、贪玩、调皮捣蛋、不听...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