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

    发布时间:2016-04-14   来源:中华康网   

  大部分做母亲的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自己的孩子在出生后2天左右出现全身皮肤黄疸,黄疸持续10天左右就消退了。但也有一少部分母亲的新生儿,黄疸出现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黄疸持续半个月甚至1―2个月以上也不消退,这些情况正常吗?新生儿为什么会出现皮肤黄疸呢?下面我谈一谈新生儿黄疸的有关问题。

  首先谈一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新生儿出生之前在整个胎儿期,其血氧分压低,红细胞数量代偿性增加,出生后血氧分压升高,过多的红细胞破坏,加之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血红蛋白分解速度快,导致大量血红素释放入血,血红素分解为胆红素;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肠道胆红素的重吸收增加。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

  (1)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最长可延迟到3―4周;

  (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5mg/dl。目前,临床上把血清胆红素足月儿<13 mg/dl和早产儿<15 mg/dl定为生理性黄疸的界限。生理性黄疸对足月新生儿没有任何影响,一般不需要处理。但是,我们在诊断生理性黄疸之前,一定要除外病理性黄疸。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考虑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以内出现黄疸;

  (2)血清胆红素足月儿>13 mg/dl、早产儿>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2mg/dl。

  病理性黄疸主要见于以下几种疾病:

  1、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主要见于ABO或Rh血型不合等,我国ABO溶血病多见。ABO溶血病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而胎儿A型或B型,如果母亲AB型或胎儿O形,则不发生ABO溶血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贫血、肝肿大,黄疸多数在生后第2-3天出现,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黄疸过高,发生胆红素脑病,轻者出现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重者出现抽搐,将来遗留手足徐动、听觉障碍、脑瘫、智力低下等后遗症。新生儿溶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蓝光光疗,重症可予以换血疗法,同时给予其他对症治疗如白蛋白静点等。

  2、先天性胆道闭锁

  是由于先天性胆道发育畸形或闭锁使胆汁不能排入肠道而引起的黄疸。这种病人在出生时多数未发现异常,常在出生3-4周时,家长发现新生儿皮肤黄,并日渐加深,同时巩膜发黄,泪液变黄,大便呈白陶土色,体检会发现患儿腹部膨隆,肝脏肿大、脾大。B超可以明确诊断。此病需在3个月之内手术治疗,否则,3个月后会发生肝硬化,失去手术机会。

  3、母乳性黄疸

  是新生儿以母乳喂养后出现的黄疸。目前认为母乳性黄疸主要是因新生儿小肠对胆红素回吸收增加所致。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与迟发型两类,母乳性黄疸出现在生后3―4天,生后5―7天达到高峰;而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在生后6―8天,黄疸高峰时间为生后2―3周。母乳性黄疸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均呈现黄疸,此外无其他特殊症状及体征,预后良好,停喂母乳后黄疸即消退,即使继续喂以母乳,黄疸最终也可退去,故无须停喂母乳,多次少量喂奶可以减轻黄疸,但需监测血清胆红素,一旦达到15mg/dl以上,停母乳改喂牛奶2天以上,停喂母乳1―4天后,胆红素可降低50%以上,当再次复喂母乳时,胆红素浓度可轻度反弹,但不会超过原来浓度,随后日渐消退。

  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疾病还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谈了。总之,如果您的新生儿出现了黄疸,不要疏忽大意,一定要到医院请医生明确黄疸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究竟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了,这种疾病的出现让孩子的健康受到了相当严重的伤害,朋友们需要关注宝宝的健康,需要将这种疾病的诱发原因关注起来才可以,下面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