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障碍

    发布时间:2016-01-30   来源:中华康网   

  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

  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s of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是指特发于童年的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羞怯等异常情绪。异常情绪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儿童的发育和境遇有一定关系。1984年国内调查发现儿童各类情绪问题发生率为17.66%,1997年调查发现,中学生情绪障碍总检出率为36.77%。儿童情绪障碍在儿童精神障碍中占第二位,仅次于儿童行为障碍,男U女≈1U2,女性明显偏高,城市多于农村。湖北省中医院精神科肖代齐

  【病因病机】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1.遗传易感素质:如幼儿期胆怯、敏感或过分依赖、易于焦虑等;2.教养不当:对儿童过分放纵,过分保护、过于苛求或严厉惩罚;3.家庭结构缺陷:父母离异、儿童由其他人抚养;4.学习或生活条件改变:由普通学校转入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级,使学习成绩滑坡;或迁居辗转于异地等5.躯体疾病困扰:尤其是罹患慢性疾病。

  二、中医发病机理

  中医认为素体虚弱、性情孤僻、怯儒、复伤七情:故喜伤心,其气散;忧伤肺,其气聚;思伤脾,其气结;恐伤肾,其气怯;惊伤胆,其气乱,是其发病原因。本病为心脾肺肾胆亏虚或痰热内阻为患。归属“心病”范畴。

  【临床表现】

  一、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of childhood) 由于儿童与依恋的人分离,出现情绪过度焦虑不安。多见于学前儿童,其焦虑程度甚至达到惊恐状态。他们担心亲人会遭至不测,或丧失亲人,有时述说躯体症状如头痛、腹痛、恶心等;也可出现烦躁或淡漠等情绪反应。

  二、儿童恐惧症(phobic disorder of childhood) 指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事物和情境产生过分的惧怕情绪,出现回避与退缩行为,这种惧怕不因解释而得到缓解和消失。本病多见于学龄前期,恐惧的对象繁多,如对躯体损伤的恐惧,对自然界现象的恐惧,对学校及其集体场合的恐惧,对动物、昆虫、黑暗、尖锐声、死亡的恐惧等。恐惧症的发作可伴头痛、胃痛、心悸、尿频和大便次数增加等,还可出现焦虑与强迫症状。

  三、儿童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 of childhood) 是一种儿童对陌生人或新环境发生焦虑、惧怕和回避行为反应。大多发生在5~7岁,表现为过分敏感、紧张、胆怯、害羞、退缩,因而不愿去陌生环境,拒绝到公共场所或拒绝上学,甚至哭闹,表现痛苦或不语。

  四、儿童广泛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with onset specific to childhood occurring in chidhood) 以烦躁不安,整日紧张无法放松为特征。常好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倦怠、肌肉紧张、睡眠紊乱等。儿童及少年广泛性焦虑的主诉症状及植物神经症状较成年人少。

  五、强迫症(obsession compulsive neurosis)约占儿童心理门诊的10%,思维起源于自我,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对儿童生活与学习影响较大,儿童可以回忆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和事情,如看过的事或听过的歌、“书”为什么叫书…,在强迫行为方面,强迫洗涤和强迫检查、强迫计数最为多见;一般来说,儿童的反强迫症状不甚明显所以继发性焦虑也不明显。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一)西医诊断要点

  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儿童恐惧症、儿童社交恐惧症,病程需持续一个月以上,儿童强迫症要持续3个月,儿童广泛焦虑症病程需持续六个月以上。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及日常交往活动;对于症状和时间稍不够标准的也可诊断为心境调节障碍;同时排除药物、躯体疾病和其他精神病或发育障碍。

  (二)中医诊断要点

  本病虚症居多实症很少。主要有心虚胆怯、心脾血虚、阴虚内热、瘀血内阻等证。

  二、鉴别诊断

  (一)广泛发育障碍:是发病于婴幼儿期的全面精神发育障碍,有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与活动局限、刻板、重复。

  (二)甲状腺机能亢进:常有食欲亢进、出汗、脾气暴躁及实验室检查T3、T4、TSH异常。

  【治疗】

  一、治疗原则

  1.以心理治疗为主,适当使用抗焦虑与抗抑郁药。

  2.中医的治则是补虚为主祛邪为辅。虚证则益气养血滋阴,佐以宁心安神;实证则清火化痰行瘀镇惊。注重精神调摄,避免精神创伤,营造和谐环境。

  二、西医治疗

  (一)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儿童的痛苦要予以同情,耐心辅导儿童去适应环境,增强信心与克服心理障碍。

  2.行为治疗:包括系统脱敏法、示范法、操作法、阳性强化法和冲击疗法等。

  3.家庭治疗: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常对儿童进行感情的交流。

  (二)药物治疗:药物可以减轻患儿痛苦,为心理治疗创造条件。常用药有:抗焦虑药有地西泮,口服0.12~0.8mg/kg/d,3~4次/d,抗抑郁药有:以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主,常用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其次是丙咪嗪(imipramine),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出现疗效并使副作用较小为止。一般剂量为2~3mg/kg/d,分次口服,最大量以不超过4~5mg/kg/d,氯咪帕明(clomipramine)或多塞平(Doxepin)剂量可参照丙咪嗪。以上抗抑郁药副作用有口干、多汗、视物模糊、震颤等;开始应用小剂量并缓慢加量,病情缓解后逐渐减药,对于分离性焦虑、 儿童恐惧症 儿童社交恐惧不宜长期用药。

  三、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

  证候  心悸胆怯、善惊易怒、精神涣散、神思不安,坐卧不宁,多虑,苔薄白,脉数或弦数。

  治法  镇惊宁心,安神定志。

  方药  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加减 茯神、远志、人参、石菖蒲、龙齿、磁石、琥珀末、炙甘草、炙黄芪,失眠加枣仁、柏子仁。

  2.心脾血虚

  证候  多疑心悸,食欲不振,恶心头晕,身倦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健脾益气,补血宁心

  方药  归脾汤《正体类要》加减 人参、白术、炙黄芪、当归、炙甘草、茯神、炙远志、枣仁、木香、龙眼肉、大枣、生姜。

  3.阴虚内热

  证候  惊悸多虑,坐立不安,欲食不能食,恶心,口苦溲赤,少寐,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  养血滋肾,清热凉血。

  方药  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合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减百合、生地、熟地、知母、黄柏、山药、茯苓、炒枣仁、炙甘草、丹皮、赤芍。

  4.痰热扰心

  证候  性急躁,多言语,心烦,焦虑不安,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热宁心,涤痰安神

  方药  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减 黄连、法夏、陈皮、茯苓、炙甘草、胆南星、枳实、竹茹、大枣、枣仁、炙远志、竺黄、炒山栀、胆草。

  (二)针灸疗法

  1.体针  主穴为神门、内关、百合、通里、风府。心血虚加心俞、脾俞用补法。痰郁加肺俞、合谷、列缺、天突、丰隆用泻法。

  2.耳针  脑点、皮质下。

  【预防与调护】

  从小对儿童就应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讲理性,讲科学,不能以神怪等恐怖手段教育儿童;培养儿童勇敢、镇定情绪。儿童患病后要倾听、关心、理解患儿,医患之间建立信任感。中医的意疗可能起到治疗调护作用。可采用以情胜情法、破疑解惑法、习以平惊法、以意引导等。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儿童恐惧症常识 
儿童恐惧症是指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定的异常恐惧情绪。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客观事物和情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出现回避、退缩行为。患儿遇到的事物与情境并无危险或...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