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性病变

    发布时间:2016-01-08   来源:中华康网   

  肾囊性病变 

  肾囊性病变是先天性、遗传性、获得性肾皮质或髓质囊性疾病的总称,临床上较常见的肾囊性病变有:多囊肾、肾髓质囊性病、多房性肾囊性变、单纯性肾囊肿、髓质海绵肾,其中以多囊肾及单纯性肾囊肿为常见。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潘小平

  多囊肾

  概述:

  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为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是肾脏一种先天性异常,在遗传方式上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种,外显率(发病)几乎为100。其特点是家族聚集性,男女均发病,受累机会均等,连续几代均可出现患者,每个子代均有50的机会由遗传获得病理基因。常见发病年龄为40岁以后,双侧肾脏皮髓质均可累及,但程度上可不同。临床特征为渐进性肾脏囊肿形成与肾功能减退,大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

  病因学:

  本病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尽管大多在成人以后才出现症状,但在胎儿期即开始形成。总之,因基因缺陷而致的细胞生长改变和间质形成异常,为本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临床表现:

  1、肾脏表现

  (1)腰腹痛:最为常见,表现为胁部、腰部、或腹部疼痛。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程度较轻,以隐性钝痛为主,这与囊肿增大、肾包膜张力增加或牵引肾蒂血管神经有关。如出现剧痛需考虑是否有囊肿破裂、肾结石致肾绞痛等可能。

  (2)肾脏浓缩功能减退:表现为多尿及夜尿,但程度较轻。在早期即可表现。晚期可出现失盐性肾病表现。

  (3)血尿:常呈发作性,主要原因是囊壁血管牵扯破裂所致,同时要同常加重。

  (4)蛋白尿和血细胞尿:20-40岁的多囊肾患者中20-40有轻度持续性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一般在1g以下,白细胞尿比较多见。

  (5)高血压:50-60的多囊肾患者在疗程中出现高血压,大都先于肾功能减退,并对以后肾功能的进展起加快作用。研究表明:ADKPD的高血压主要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的亢进有关,此外还发现醛固酮活性较高。

  (6)肾功能损害:约50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如贫血、血尿素氮(BUN)、肌酐(Cr)增高,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高。

  2、肾外表现

  除肾脏外,尚可累及其他器官,肝脏囊肿最为常见,占总数的50左右,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囊肿的数目和大小也渐增加。囊肿呈球形,囊腔一般为单腔。部分患者肝区可出现纤维化,但肝功能损害罕见,女性易累及。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及呼吸困难等巨型肝大症状,偶有感囊肿感染。胰腺囊肿的发生率为10,5有脾囊肿,甲状腺、卵巢、附睾等部位的囊肿也有时发生。动脉瘤也为重要肾外表现,如颅内动脉瘤、腹主动脉瘤或胸主动脉瘤等。其他肾外表现尚有:心瓣膜病变:二尖瓣、三尖瓣脱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食管裂孔疝、肠道憩室、腹股沟斜疝等。

  3、多囊肾引起的并发症

  (1)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囊肿感染、肾周围脓肿等;

  (2)肾结石和肾内钙化;

  (3)囊肿瘤变,囊肿破裂出血;

  (4)尿路梗阻或因高血压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

  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尿及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脓尿和菌尿也常见。尿浓缩功能进行性减退。肾清除率试验显示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受损。约1/3多囊肾患者因尿毒症而被发现。

  2、X线检查

  在X线服部平片中,显示双肾影增大,甚至达5倍于正常大小。排泄性静脉造影体层摄影可显示透明的多发囊肿。体层摄影和逆行性尿路造影,肾脏常增大、肾盏增宽、变平、扩大并常弯曲包绕附近周围的囊肿。囊肿感染时,肾脏周围炎可使肾影及腰大肌影模糊不清。血管造影可显示囊肿周围弯曲的小血管及囊肿本身所形成的“负”影(无血管分布)。

  3、超声检查:

  双肾增大、有多数液平段,超声影像用于多囊肾的诊断价值优于排泄性尿路造影及肾核素检查。

  4、CT检查

  多囊肾的囊壁薄,囊内充满的囊液及较正常增大的肾脏,此法确诊极为精确。

  5、肾核素检查:

  γ-闪烁扫描将显示增大的肾影中有许多无血管的“冷点”。

  6、基因分析:

  近年来应用3-HVR、PGR及24-1等DNA探针,用用连锁分析法诊断囊肿基因极为可靠,可检出杂合子亲属成员和无症状者。

  诊断:

  带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性肾病(ADPKD):早期肾囊肿很小,无临床表现,诊断较难。明确诊断有上述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发现双肾皮、髓质布满大小无数的囊肿;有明确的家族遗传史;有肝囊肿、颅内血管瘤、胰腺囊肿等肾外表现。对于肾外表现不明显,家族史不明确,患者只有单侧肾囊肿或囊肿数目较少时,应行影像学随访检查,包括超声、CT及磁共振等。发现囊肿增大、数量增多及对侧肾脏累及即可诊断。基因联锁分析对于尚未出现囊肿的患者可提供诊断参考,但花费昂贵,技术要求高。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RPKD):根据发病年龄和上述临床表现以及典型的家族遗传史而确立诊断。

  治疗措施:

  带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性肾病(ADPKD)目前尚无针对囊肿形成和发展的方法。早期发现、防治并发症及尽可能保护肾功能至关重要。主要为对症处理,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保护肾功能以及肾功能衰退时的治疗。

  1.无症状的早期患者一般无需治疗,密切随访即可。

  2.剧烈运动可造成肾囊肿破裂而致肾损害,应尽量避免。

  3.腰、腹胀、钝痛等为常见表现,原因为肿大囊肿牵张、囊肿出血、结石甚至肾脏恶性肿瘤等,需根据原因区别对待。措施包括卧床休息、镇痛剂、甚至手术处理和囊内穿刺引流、减压术及肾脏切除等。

  4.尿路感染、肾结石、梗阻需积极处理。

  5.高血压必须严格控制,首选药物为ACEI类药物。该药物效果显著,但需注意在少数伴有巨大肾脏的患者,ACEI可引起严重肾脏出血及肾功能的急剧恶化;钙离子拮抗剂的效果也明显,可考虑使用。对于难治性高血压可适当加用β2受体阻滞剂。

  6.对于明显有颅内或其他动脉瘤患者,需密切随访较大的动脉应考虑手术切除,以防止破裂出血。

  7.达到终末期肾衰竭时应给予透析治疗,有条件的的可行肾脏移植手术。

  8.定期检查肾功能,已出现肾功能衰退时,处理原则与其他原因所致肾功能不全相同。

  9.肾切除一般不予考虑,下列情况除外:不能耐受疼痛,不能控制的尿路或囊肿感染,巨大肾脏所致压迫症状严重,反复血尿、严重肾结石、恶性肿瘤可能等。

  由于本病遗传倾向甚强,故确诊后应对其血缘亲属进行常规检查和随访,以期发现早期病例,并积极予以预防处理,保护和延长肾功能。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RPKD)无特殊疗法。主要为对症处理。新生儿期的最大问题是呼吸功能障碍导致呼衰,应采用包括人工呼吸在内的综合抢救措施。一旦能安全渡过这一危险阶段,患儿预后大都有所好转。其他资料包括:高血压、肾功能衰竭及肝功能衰竭的处理,尿路感染的积极控制等,对于轻度患儿应注意其生长发育。

  单纯性肾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是成年最多见的肾囊性病变。多为单侧单发或单侧多发,双侧发生少见囊肿大小不一,小的不足1cm,大的直径可达10cm以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成年人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过50。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单侧和单个肾囊肿相对无害,血性囊液常提示有囊内出血或恶变可能,恶变率为3-7。位于肾下极的巨大囊肿可压迫输尿管引起梗阻、积液和感染。

  临床症状

  1、单纯性肾囊肿常被偶然发现,大多无症状。

  2、囊肿较大,一般直径达5-10cm时才引起症状,主要表现为侧腹或背部疼痛,合并感染可使疼痛加重,伴体温升高和全身不适,一般无血尿,偶尔囊肿压迫临近肾实质可产生镜下血尿,有时会引起高血压。囊肿巨大时,腰腹部可出现包块。

  3、囊肿合并结石,则患者肾区可有叩击痛。

  治疗

  1、一般治疗:囊肿直径<4cm,无肾盂肾盏明显受压,无高血压、感染、病变或症状不明显者,只需密切随访观察,定期B超复查。

  2、穿刺抽液硬化治疗:此法适用于囊肿直径>4cm,有症状,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和感染者。常用硬化剂有:四环素注射液、红霉素注射液、无水乙醇、50葡萄糖注射液。以无水乙醇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局部皮肤感染者和严重出血倾向者为禁忌证。并发症有:出血、感染、肾撕裂伤、动静脉瘘、硬化剂外渗对肾周围组织的刺激和损害。

  3、穿刺抽液加抗生素治疗:此法适用于囊肿直径>4cm时,囊肿合并感染者。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后,根据可能感染的菌株再加入敏感的抗生素。禁忌证、并发症同上。

  4、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手术治疗一般应慎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与禁忌证,手术方法有开放手术及腹腔镜手术两种方法可供选择。适用于囊肿合并感染,穿刺抽液加抗生素治疗失败;囊肿恶性变;穿刺加硬化治疗失败;巨大肾囊肿。禁忌证: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囊肿恶性变有远处转移者。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性病的病因解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的性观念也越来越开放了,性伴侣也就多了,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在不经意间就会感染性病。常见的性病有淋病、梅毒、尖锐湿疣、沙眼依原体、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