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玫瑰痤疮的最新外用药和系统疗法

    发布时间:2015-12-28   来源:中华康网   

  

   

  原文:

  Current topical and systemic approaches to treatment of rosacea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Published Online: 8 Jun 2009

  摘译:qlsun肥城市中医医院皮肤科马广

  关键词:壬二酸、多西环素、甲硝唑、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采取的治疗都是对症治疗,尽管如此,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选择仍在不断拓宽。各类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最佳剂量和疗程尚无定论,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玫瑰痤疮的分型和分级

   分型

  I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

  主要表现为暂时或持续性的面中央红斑,伴有毛细血管扩张,此型最为常见。

   II型:丘疹脓疱型

  在持续性面部红斑基础上出现暂时性的丘疹和/或脓疱,此型可有灼热感和刺痛感。

   III型:肿块型

  皮肤增厚、不规则结节状增生(如酒渣鼻),病变区可见扩大的毛囊和毛细血管扩张。

   IV型:眼型

  眼部干燥、灼热、刺痒。结膜充血、水肿,好发于白人。

   分级:

  无、轻度、中度、重度(0-3)

   治疗策略:

   不同亚型有不同的治疗措施:

  I型:最难治疗,可用异维A酸和脉冲染料激光对症治疗。

  II型:最容易治疗,可外用或口服异维A酸类或抗生素治疗。

  III型:一般手术或激光治疗,异维A酸能延缓酒渣鼻的发生。

  IV型:轻度的注意用眼卫生和外用药治疗即可、重度的口服抗生素。

   药物治疗

   外用药:

   3种经FDA批准用于玫瑰痤疮的外用分别为:0.75%和1%甲硝唑、10%的钠盐和5%硫磺配比、15%壬二酸

   甲硝唑:对582名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的研究表明:每天2次,外用0.75%甲硝唑有效性及耐受性良好,12周后红斑消退将近50%。副作用极少,一般仅为皮肤瘙痒、干燥和轻度刺激。各种剂型、0.75%和1%的甲硝唑疗效相似,其中以凝胶耐受性最好。有研究表明每日一次1%甲硝唑凝胶和每日两次15%壬二酸疗效相似,前者耐受性更佳。

  10%的钠盐和5%硫磺配比:有研究表明:使用8周,炎性皮损减少78%、红斑减少83%,耐受性好。新型的磺胺醋酰钠凝胶残余气味少、低刺激、极少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与甲硝唑联用疗效更佳。

  15%壬二酸:有15%凝胶和20%霜剂两种,是一种天然的饱和的二羟酸。随红斑和炎性皮损均有一定的疗效。

   其他外用药

   他克莫司:0.1%和0.075%的他克莫司软膏因其抑制T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释放的机制对炎性玫瑰痤疮有一定疗效。实验证实,每日2次他克莫司软膏外用联合每日2次100mg米诺环素口服,能在1-2月内清除大部分的炎性皮损。

   维甲酸:关于该药的报道甚少,有报道称0.025%的维甲酸减少红斑和消除毛细血管扩张。但起效很慢,一般在2月后。

   口服药:

   四环素类:一般剂量为四环素250-1000mg/天,多西环素40mg/天(既往100-200mg/天为抗微生物剂量),米诺环素100-200mg/天,使用3-4周玫瑰痤疮的炎性皮损获实质性改善。近来研究表明,玫瑰痤疮非感染性皮肤病,四环素类抗生素对该病仍有效是因为该类药物有一定的免疫抑制和抑制血管生成的功能。

   第二代四环素包括米诺环素相比第一代四环素,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胃肠道反应小。研究表明40mg/次/天的多西环素缓释胶囊,对于患者不仅疗效好、提高依从性,而且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因为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而不太应用,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胃肠道反应轻,有研究表明服用12周后,玫瑰痤疮的总体评分下降75%,炎性皮损消退89%。

   异维A酸:小型研究表明其能降低皮肤血流量,对改善玫瑰痤疮的炎性皮肤、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有效。不过其药效证实和对比尚需进一步研究。

   甲硝唑:研究表明,甲硝唑200mg,每日2次口服和四环素250mg,每日2次口服6-12周疗效相似。但甲硝唑口服可能诱发癫痫等神经系统病变,需注意,且服用期间戒酒。

   

                                          ――――  END    ――――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认识酒渣鼻 
酒渣鼻又名玫瑰痤疮病因未明,可能在皮脂溢出基础上,某些因素如嗜酒,食用刺激性食物,高温、寒冷、情绪激动等使患部血管舒缩神经失调,致使毛细血管长期扩张。近年来有人...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