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成骨技术在颌面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6-01-25   来源:中华康网   

  牵引成骨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是一种特定形式的临床组织工程,即通过手术将骨切断,安置延长器并以适当的速度牵拉,引导新骨形成,达到骨延长的目的。

  一、发展过程

  牵引成骨技术最早是由Ilizarov于1951年在人体的长骨骨折治疗中进行应用。1973年,Snyder首先报道了在实验犬的下颌缺损中应用口外延长器修复骨缺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977年,Michieli应用口内延长器将实验犬下颌骨延长15mm。1992年,McCarthy报道了在临床应用延长器对颅面畸形的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整形外科中心尹宏宇

  二、原理

  对生物活体组织逐渐施加的牵引力可以使其产生张力,而这种张力可以刺激和保持某些组织结构的再生和生长。牵引成骨即是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在截开骨皮质的骨段之间产生持续、缓慢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会促使骨组织和骨周围软组织的再生和生长,从而在牵开的骨段之间形成新骨及骨周围软组织的同步生长。因此在应用此技术矫正骨骼畸形的同时还矫正了伴发的软组织畸形。

  三、应用

  1. 外伤性和肿瘤切除后颌面畸形的整复治疗

  外伤性和肿瘤切除后可造成颌面大量的骨组织及软组织缺损。以往常采用骨移植修复,但在缺损过大、周围软组织弹性较差的情况下,移植骨块常不足以完全恢复下颌骨的形态。牵引成骨技术可将剩余的下颌骨块或游离移植的骨块进行延长,扩张软组织,并为牙齿的重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临床中取得良好效果。

  外伤后由于采用了保守疗法、或不正确的手术方法、或颌面骨折的并发症、或由于颅内和腹部的严重创伤使对于咬合的治疗推迟等原因常导致咬合畸形,均可应用延长器治疗,延长距离可达20-30mm,患者咬合和面部形态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2. 先天性颌面畸形的整复治疗

  唇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有相当比例的患者(25%-60%)同时伴发较为严重的面中部发育不良,常规应用正颌手术治疗,但由于正颌手术的局限性,常不能完全矫正畸形,并且术后常有复发。牵引成骨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这种状况。对于上颌骨发育不良,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按照治疗需要采取Le Fort I、II或III 型截骨,安置延长器,根据情况同时行骨移植。骨延长效果可以比较容易地达到10-15mm的牵引量,受唇部瘢痕影响较小。

  先天性畸形中半面短小的发生率仅次于唇腭裂,又称第一、二腮弓综合征。应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半面短小的主要目的是延长下颌升支和体部,尽量使咬合平面水平。这种方式替代复杂的正颌外科手术,近年来被大量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下颌骨发育不良的重建手术的概念,成为治疗这种畸形的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综上所述,牵张成骨技术作为一种较新的技术,在颌面畸形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术中应用内窥镜和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可进一步减少手术损伤,增强术后效果的精确性,使牵引成骨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牙颌畸形的常识 
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牙齿、颔骨、颅面的畸形。如牙齿的排列不齐、上牙前突、下巴前翘、嘴巴歪偏等,随着临床研究的不...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

      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