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颈部的“横沟”--楔状缺损

    发布时间:2015-11-07   来源:中华康网   
发病原因

  楔状缺损的发生和发展与下列因素有关: 广东省中医院口腔科陈中利

   

   

不恰当的刷牙方法

  唇(颊)侧牙面的横刷法是最先提出的导致楔状缺损发生的因素。其根据为:此病不见于动物,不发生在年轻人,不刷牙者很少发生楔状缺损。离体实验横刷牙颈部可以制造楔状缺损,且为旋转法刷牙所造成牙体组织磨损量的2倍以上。

酸的作用

  龈沟内的酸性环境可使牙颈部组织脱矿,受磨擦后易缺损。唾液腺的酸性分泌,喜吃酸食,唾液pH值的变化,胃病返酸等均与缺损的发生有关。离体牙实验用酸和横刷牙可以形成牙颈部的楔形缺损。

牙颈部结构的特点

  牙颈部釉牙骨质交界处是整个牙齿中釉质和牙骨质覆盖量最少或无覆盖的部位,为牙体结构的薄弱环节;牙龈在该处易发生炎症和萎缩致根面暴露,故该部位耐磨损能力最低。

应力疲劳

  在咀嚼运动的过程中,牙接受的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随着时间周期性地发生改变,相应部位的牙硬组织接受大小不同的压应力和拉应力交替作用。虽然每一次交变的应力值并不大,但长时间反复发生在应力集中的部位则可以出现微小损伤,即应力疲劳。牙颈部是牙体三种硬组织交汇处,根据材料力学原理提示不同结构的物质交汇处是牙齿接受咬合力时应力集中的部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牙颈部硬组织内应力疲劳性微小损伤不断积累发生疲劳微裂,即Levitch(1994) 用以描述这种病损的专用名词“内部碎裂”(abfraction)。这种内部变化极大地降低了牙颈部硬组织的抗机械磨损和化学腐蚀能力。因此牙颈部的应力疲劳被认为是楔状缺损发病的内在因素。应力疲劳损伤的积累作用解释了楔状缺损好发于中、老年人、承受咬合力大的牙位和牙齿应力集中部位的临床现象。近年国内、外均有楔状缺损发生在舌侧牙颈部的报道也可以作为这一机制的佐证。

  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的双尖牙,其次是第一恒磨牙和尖牙,有时范围涉及第二恒磨牙以前的全部牙齿。常见邻近数个牙齿缺损程度不相同,缺损程度较重的患牙常有10~20的功能动度和侧方咬合工作侧干扰。年青患者单个牙楔状缺损少见,患牙均有咬合干扰。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认识牙体病 
牙齿硬组织的疾病称为牙体病,广义的牙体病也包括牙髓病。牙体牙髓病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