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腭裂的一些特点

    发布时间:2015-11-17   来源:中华康网   

       唇腭裂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畸形疾病,如今有不少的患儿都出现了这类疾病,但是对于唇腭裂的治疗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虽然治疗方式一直都在完善,但是依然还在影响这患儿。因此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唇腭裂的一些特点,让大家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一)婴儿期的畸形特点

  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由于前颌骨游离,缺少周围组织的支持,使其不能抵抗舌肌向前的力量,表现出前颌骨的过度前突,而两侧的上颌骨段由于颊肌的压迫而向内旋转塌陷;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其骨段的错位机制与双侧唇腭裂类似,由于健侧颊肌在鼻基底部附着于上颌骨,肌肉收缩造成健侧上颌骨前端向外旋转移位,患侧由于颊肌的压力向内旋转并后缩。舌体不正常的后位位置及其在吞咽时的压力可导致腭部的骨性畸形,如腭穹窿增高、硬腭侧向斜度增大。而上颌骨前份由于舌后移所致的腭侧压力缺乏以及鼻咽腔的增大、口鼻相通,改变了正常的口腔周围环境和解剖形态,使患儿容易形成张口呼吸的不良习惯,导致一系列的错牙合 畸形。

  (二)乳牙期的错牙合 畸形特点

  手术修复唇腭裂后,在乳牙期,由于手术瘢痕挛缩,手术创伤及唇腭裂修复后异常唇肌力量的作用,患儿可出现多种错牙合 。以前牙反牙合 及全牙弓反牙合 发病率最高,这是因为唇腭裂患者多存在上颌发育不足,前鼻棘点、上齿槽座点都明显后移。

  (三)替牙期的错牙合 畸形特点

  存在牙槽突裂的患儿,在邻近裂区常出现上颌恒侧切牙的先天缺失,或虽未缺失,但多有形态畸形,如过小牙或畸形牙,并且萌出后,常常位于牙弓的舌侧,形成反牙合 关系。也有的延迟萌出。上颌中切牙萌出后易出现扭转或舌向倾斜,有时还伴有釉质发育不良,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中切牙牙根常过短及发育不全。唇腭裂患儿口鼻相通现象的存在、术后上颌宽度缩窄及舌体长期处于一种不正常的位置,使替牙期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较普通儿童为高,也易引起多种错牙合 畸形。

  (四)恒牙期的错牙合 畸形特点

  研究表明,唇腭裂患者下颌骨的长度及位置基本正常。上下颌骨关系前后方向上的异常主要由上颌牙弓的异常造成。唇腭裂患者上颌牙弓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横向关系上,唇腭裂患者的后牙反牙合 是很常见的。这一方面是由于最初的唇裂修复术后,乳尖牙区及稍后的骨段向中间移位塌陷造成;另一方面,腭裂修复术后,瘢痕组织抑制了上颌骨横向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发育中的上颌牙列向腭侧偏斜,形成了上颌牙弓的宽度横向发育不足。前后方向上,唇裂修复术后由于上唇瘢痕组织的挛缩,压迫上前牙舌向倾斜,形成前牙的反牙合 。而瘢痕组织的继续挛缩及上颌复合体与翼突板的粘连更可使上颌骨的向前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形成不同程度的上颌后缩。垂直方向上,唇腭裂患者由于鼻部的阻塞,腭穹窿空间的减低及舌体的下移,造成下面部高度减低,下颌角变钝。而舌体的干扰及咬牙合 的力量,阻碍了后牙的代偿性伸长,使患者在正中牙合 位时,必须过度闭合,才能获得稳定的牙牙合 接触。另外,唇腭裂患者本身也存在着后牙槽高度的发育不足及牙槽骨的变形,使其面下1/3距离变短。

  (五)外科正畸阶段的错牙合 畸形特点

  唇腭裂患者经过外科修复术及乳、替、恒牙期的正畸治疗,牙牙合 关系、面部外形、口腔咀嚼及发音功能都可得到明显改善。但当生长发育停止时,仍会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出现严重的上下颌骨畸形,其原因是:①唇裂修复术后唇肌的张力大,对前颌骨产生压力,限制其向前生长。②腭裂术后的瘢痕挛缩,使上颌骨长度、宽度发育不足。③手术使鼻中隔对上颌骨向前的生长刺激减弱。④唇腭裂病人术后前牙反牙合 ,下前牙的锁结关系及代偿性升高、舌倾,都将阻挡上前牙的唇向移动及上颌骨的生长发育。由此造成病人严重的上颌后缩,上牙弓狭窄,牙列拥挤,下颌骨的真性或假性前突。

  以上是唇腭裂的几个常见特点,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对于唇腭裂的治疗是刻不容缓的,专家表示,唇腭裂的治疗专家会根据患者的各个时期去作出正确的治疗,希望家长们可以放心接受治疗。

              兔唇手术亲身体验                                 兔唇手术后,连我自己都觉得帅气很多啊                 我家宝宝的唇裂终于完全修复了,我们可                 我家宝宝刚刚做完唇腭裂手术不久,分享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唇腭裂长大后为什么复发 
唇腭裂,即自出生后就存在上唇腭裂开畸形,类似兔子的口唇,所以称之为“兔唇”:兔唇修补术往住在幼儿时已完成,尽管当时术后外形良好,但随着年龄增长.又会出现继发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