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望舌 (二)

    发布时间:2016-01-18   来源:中华康网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医诊断,推荐本人新近出版书2本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魏睦新

  

  (二) 望舌质

   1.舌形

  (1) 胖瘦  舌体较正常舌大,甚至伸舌满口,谓之胖大舌。多因津液停聚所致。舌淡白胖大,伴白腻或白滑苔者,多为阳气亏虚,津液不化,痰饮水湿内停;舌红而胖大,苔黄腻者,多为湿热困脾,脾失健运,津液不布,湿热痰饮上溢。

        若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者,谓之齿痕舌。其临床意义与胖大舌相同。舌体肿大盈口,甚至不能回缩、闭口,谓之肿胀舌。多见于心脾热盛、酒毒攻心和中毒。舌体比正常舌瘦薄而小者,谓之瘦薄舌。主气血两虚和阴液亏虚。

  (2) 老嫩  舌质形色坚敛苍老,纹理粗糙,谓之苍老舌。多主实证。舌质浮胖娇嫩,纹理细腻,谓之嫩舌。多主虚证。

  (3) 裂纹舌  舌面上出现深浅不一,多少不等,各种形态的裂沟,谓之裂纹舌。多由热盛伤阴、血虚不润或脾虚湿浸所致。舌淡白而有裂纹者,多是血虚不润,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伤津或阴虚液涸。但裂纹舌亦可见于正常人,随年龄的增长,出现率越高,应注意和病理性裂纹舌区别。

  2.舌态

  (1) 痿软舌  舌体软弱,屈伸无力,痿废不灵,谓之痿软舌。由阴亏血虚,筋脉失养所致。新病舌红干而痿,属热盛伤津。久病舌绛而痿,属阴液虚极;舌淡而痿,为气血俱虚。

  (2) 强硬舌  舌体强直板硬,转动不灵,以致言语謇涩,谓之强硬舌,亦称为舌强。多由风痰阻络或舌失津润所致。舌强而苔厚腻者,由风痰阻络引起,常见于中风先兆,中风及中风后遗症。

  (3) 颤动舌  舌体不自主地抖动震颤,谓之颤动舌,久病,舌淡白而颤动者,多因气血两虚或阳虚,外感热病,高热而舌颤者,为热极生风之兆。

  (4) 歪斜舌  伸舌时,舌体偏歪于一侧,多由风痰组络或风邪中络所致。

  (5) 吐弄舌  舌体伸出,久不回缩为吐舌。舌体反复伸出舐唇,旋即缩回为弄舌。舌红吐弄为心脾有热;舌紫绛吐弄为疫毒攻心;小儿弄舌炎是惊风先兆,或久病危候;先天不足,智能低下者,也可见弄舌。

  3.舌色

  (1) 淡白舌  舌体颜色较淡红舌浅淡,甚至全无血色,谓之淡白舌。多因血虚,或阳气虚无力行血,或寒凝经脉,血行不畅,不能上荣于舌所致,故主虚证或寒证。

  (2) 红、绛舌   舌色比正常舌红者,谓之红舌;舌色深红者,谓之绛舌,二者均由热盛,迫动血行,舌体脉络充盈所致。故皆主热证。内伤杂病,舌红绛起芒刺,或兼黄燥苔,为实热证;若红绛少苔、无苔,或有裂纹,为虚热证。外感病,舌绛无苔,或伴有芒刺、红点者,为热入营血。

  (3) 青紫舌  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舌深绛而暗是紫舌,两者常常并见。青舌主阴寒,瘀血;紫舌主气血壅滞,瘀血。

         在疾病过程中,舌质和舌苔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机体的病理变化。一般说,舌质多反映脏腑气血的情况;舌苔多反映病邪和胃气的盛衰。不同疾病的舌象表现有不同的侧重面。如气虚或血虚患者,一般只有舌质的变化,而无明显的舌苔改变;伤食患者常只有舌苔的变化,而无明显的舌质改变。但临床上较常见的的是舌质和舌苔都发生变化,而且二者的变化一般是一致的,如实热有时会出现舌质和舌苔变化不一致的情况,但却都是疾病本质的客观反映,如青紫舌黄滑苔,是体内已有瘀血,而又食积化热。因此,观察舌象,应将舌质和舌苔互验合参,而不可偏执一端。

  3.瘀点、瘀斑

         瘀点、瘀斑均是舌黏膜下出血的症象。瘀点常出现在细络周围,瘀斑常在舌系带两侧出现。瘀点、瘀斑的出现往往早于皮下出血,是内出血的早期信号。

  4.瘀血颗粒

       瘀血颗粒俗称“鱼子酱”,它是舌腹面黏膜下毛细血管或微静脉的点状扩张瘀血。

  5.其它

       应注意观察舌腹面黏膜的色泽、质地,有无白斑、溃疡等。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舌炎的概述 
舌炎,是泛指舌部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舌面成片地发红及光滑为特征。舌炎是一些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现,临床上多见于贫血(包括恶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核黄素缺乏症、...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