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开“锁孔” 取鸡蛋大肿瘤

    发布时间:2016-01-15   来源:中华康网   

  广东专家发明“脑造通器”,在人脑中开通道取瘤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王海东

  打开脑袋,九死一生?三国,华佗用“开颅术”给曹操治头痛而被杀故事家喻户晓,可见开颅术之险。

  即使在今天,脑外科(神经外科)仍被认为是一个“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的“三高”科室。人类脑组织就像“豆腐花”般脆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损伤。

  10月23日,笔者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神经外科副教授王海东,仅通过开一个小孔和一种名为“脑造通器”的辅助器械,成功为一名患者切除了鸡蛋大的脑膜瘤,且未造成神经损伤和脑水肿。

  王海东是“脑造通器”的发明人。10月23日,他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借助“脑造通器”可在脑部“开安全通道”,降低了手术难度,也降低了患者神经损伤和发生脑水肿的风险,这种技术将很快向基层医院推广,让更多患者受益。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实习生 吴瞬 

  通讯员 张灿城 温志勤

   

  在“豆腐脑”般脆弱的组织中缓慢开通道(小标题)

  今年国庆节时,42岁的张女士已反复头痛2个月,一检查才发现竟是一枚鸡蛋大小的脑室肿瘤在“作祟”。

  “按照传统的方法,切除这样大小的肿瘤需要‘开辟一条路径’将病灶完全暴露,这就需要在脑部切一个12到15厘米的U字型口。”不过,王海东直言,这种“大开颅”手术存在弊端,脑组织脆弱,可能被伤及,或导致如昏迷、偏瘫、失语、脑水肿等严重后遗症。

  能否做脑内镜锁孔手术?王海东介绍,锁孔手术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术式,即在微小的开颅范围进行手术,是微创神经外科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优点是手术创伤小,摒弃了传统的大范围牵拉脑组织的方式,可大量减少医源性损伤。而且切口小。”

  不过他也坦言,锁孔手术有个难题需要克服,“它利用脑组织的‘自然间隙’进行手术,但是自然间隙有一定局限性,并非所有病灶都能到达。”

  张女士的肿瘤有鸡蛋大小,在脑室,“自然间隙”这条路似乎不太好走。王海东想到了用“脑造通器”。

  “脑组织像‘豆腐脑’一样脆弱,脑造通器能通过球囊扩张,在其中缓慢开一条安全通道,用柔性冷牵拉取代了以往的热灼牵拉,避免了神经、血管损伤,大大降低了对患者的伤害。”果然,王海东仅开了锁孔大的小切口,再通过脑造通器的辅助,顺利给张女士切除了肿瘤,并且,她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适用于几乎所有开颅手术(小标题)

      这一两年,王海东一直在优化他发明的脑造通器,从开始临床试验至今,他已经做了超过100例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脑造通器的适应症比较广泛,不仅可处理脑肿瘤手术,而且适用于脑出血等几乎所有需要开颅的脑科疾病。”

  笔者留意到,脑肿瘤和脑出血等脑科疾病患者越来越多,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危重急症和致残、致死原因之一。由于担忧“大开口”的开颅手术会留下严重并发症,不少患者甚至延误了治疗。

  王海东说,相较而言“脑造通器”辅助下的锁孔手术对患者的益处很多。如,脑造通器技术可以从最近距离到达病灶,几乎无继发性损伤,基本不会出现并发症;其次,硬脑膜切开后,脑组织不会疝出,从而减小了术中急性脑梗塞的发生;再次,由于不需要放置头皮引流管,还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其手术效果也明显好于现有的一些常规的开颅手术。因为手术时,我们会根据个体情况及病灶特点设计手术入路,可有效去除不必要的结构暴露或破坏,以最小的创伤取得最好的手术效果。”王海东说。

   

  有望向基层医院推广(小标题)

  脑外科手术向来都是一项高难度手术。很多时候,患者只能去大城市、大医院做,基层医院即使有设备,也面临缺乏医生的尴尬。

  “的确,保护脑部功能区是神经外科医生最大的技术挑战,它往往需要依赖昂贵的高端设备和医生数十年积累的经验和高超技巧,不过使用‘脑造通器’,可以让许多医生快速上手。”王海东说,“有了‘脑造通器’,神经外科手术就变得简单、便捷,拿脑出血手术来说,手术不需要显微镜、开颅铣刀、磨钻及其他昂贵的手术器材,具有基本的显微操作技术即可成功实施手术。”

  在王海东看来,手术难度的降低意味着可大大缩短神经外科医生的培养周期,“这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意义重大,推广后能惠及更多基层患者。”他表示,“脑造通器”有望在明年上市,届时即可向基层医院普及推广。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认识脑癌 
脑癌又称颅内肿瘤或脑肿瘤,它包括脑实质或其邻近组织(血管、脉络体、垂体、松果体等)原发的肿瘤。也有转移到颅内的转移瘤或肉瘤。还包括有结核、寄生虫性囊肿等炎症性肿...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