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的主要症状和临床表现

    发布时间:2016-01-29   来源:中华康网   

  黑色素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听过黑色素瘤疾病,只是由于对黑色素瘤专业知识的缺乏了解,很多时候对黑色素瘤比较容易疏忽。

   主要症状

   黑色素瘤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好发下肢足部,其次是躯干、头颈部和上肢。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初起可于正常皮肤发生黑色素沉着,或者色素痣发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继之病变损害不断扩大,硬度增加,伴有痒痛感觉。黑色素瘤的病损有的呈隆起、斑块及结节状,有的呈蕈状或菜花状。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型,向四周扩散者则出现星状黑斑或小结节。常见表现是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者以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到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

   临床分型

   (1)表浅蔓延型

   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此型呈表浅湿疹样外观,多由原位黑色素瘤浸润发展而来,肿瘤周围皮肤具有湿疹样变化。蔓廷型湿疹样恶性黑色素瘤的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

   占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此型多由原位病变恶性雀斑发展而来。瘤快附近表皮具有雀班样特征。其边缘极不规则。但表面却呈扁平状,颜色多呈不同程度之棕色,亦可与蔓廷型相仅。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此型中国较少见。

   (3)结节型

   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亦有偶见无色的。肿快表面多规则,或菜花状、或息肉状。表面常发生溃疡。肿快于短期内常讯速增大,达数厘米不等。垂直生长为其唯一生长方式,病程进展迅速,一般持续数月至1 年,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本型预后较差。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

   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不及时处理则进入垂直生长期,病灶呈结节状隆起,淋巴结转移率亦随之增加,预后亦差。

   (5)特殊性

   肿瘤位于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内,呈小结节状,境界清楚,但无包膜,呈现灰白色或灰蓝色,质硬。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一旦确诊,应及时作手术切除。对怀疑有转移的病例,术后还应配合化疗。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疗法也要在研究中,其中对卡介苗治疗研究最多。

   临床分期

   根据原发灶的范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有否远隔转移等结果来估测病期。

   (1)Ⅰ期: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2)Ⅱ期: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3)Ⅲ期:伴有远处转移。

   总体上,若色素性皮损有下列改变者常提示有早期恶黑的可能:

   (1)颜色:杂色为恶性病变的信号。雀斑型和表浅蔓延型常在棕色或黑色中参杂红色、白色或蓝色,其中尤以蓝色更为不好。

   (2)边缘: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为肿瘤向四周蔓延扩展或自行性退变所致。

   (3)表面:不光滑,常粗糙而伴有鳞形片状脱屑,时有渗血、渗液,可高出皮面。

   (4)病灶周围皮肤:可出现水肿或丧失原有皮肤光泽或变成白色、灰色。

   (5)感觉异常:局部发痒、灼痛或压痛。

   主要症状

   黑色素瘤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好发下肢足部,其次是躯干、头颈部和上肢。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初起可于正常皮肤发生黑色素沉着,或者色素痣发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继之病变损害不断扩大,硬度增加,伴有痒痛感觉。黑色素瘤的病损有的呈隆起、斑块及结节状,有的呈蕈状或菜花状。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型,向四周扩散者则出现星状黑斑或小结节。常见表现是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者以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到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

   临床分型

   (1)表浅蔓延型

   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此型呈表浅湿疹样外观,多由原位黑色素瘤浸润发展而来,肿瘤周围皮肤具有湿疹样变化。蔓廷型湿疹样恶性黑色素瘤的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

   占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此型多由原位病变恶性雀斑发展而来。瘤快附近表皮具有雀班样特征。其边缘极不规则。但表面却呈扁平状,颜色多呈不同程度之棕色,亦可与蔓廷型相仅。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此型中国较少见。

   (3)结节型

   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亦有偶见无色的。肿快表面多规则,或菜花状、或息肉状。表面常发生溃疡。肿快于短期内常讯速增大,达数厘米不等。垂直生长为其唯一生长方式,病程进展迅速,一般持续数月至1 年,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本型预后较差。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

   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不及时处理则进入垂直生长期,病灶呈结节状隆起,淋巴结转移率亦随之增加,预后亦差。

   (5)特殊性

   肿瘤位于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内,呈小结节状,境界清楚,但无包膜,呈现灰白色或灰蓝色,质硬。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一旦确诊,应及时作手术切除。对怀疑有转移的病例,术后还应配合化疗。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疗法也要在研究中,其中对卡介苗治疗研究最多。

   临床分期

   根据原发灶的范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有否远隔转移等结果来估测病期。

   (1)Ⅰ期: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2)Ⅱ期: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3)Ⅲ期:伴有远处转移。

   总体上,若色素性皮损有下列改变者常提示有早期恶黑的可能:

   (1)颜色:杂色为恶性病变的信号。雀斑型和表浅蔓延型常在棕色或黑色中参杂红色、白色或蓝色,其中尤以蓝色更为不好。

   (2)边缘: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为肿瘤向四周蔓延扩展或自行性退变所致。

   (3)表面:不光滑,常粗糙而伴有鳞形片状脱屑,时有渗血、渗液,可高出皮面。

   (4)病灶周围皮肤:可出现水肿或丧失原有皮肤光泽或变成白色、灰色。

   (5)感觉异常:局部发痒、灼痛或压痛。

  黑色素瘤并不是不可治愈的,我们主要以预防黑色素瘤为主,患有黑色素瘤应坚持采用科学的方法治疗黑色素瘤,不能盲目乱治。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黑色素瘤能活几年 
黑色素瘤会死吗,能活几年?黑色素瘤是一种非常顽固的恶性肿瘤疾病,它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低,但死亡率却很高,诸多原因主要是由于对黑色素瘤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延误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