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

    发布时间:2016-01-23   来源:中华康网   

   

  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以抑郁、轻躁狂、躁狂以及混合状态交替发为特点。该疾病预后不良,复发率、自杀率和自残率均很高,可损害患者多种行为与功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但临床上早期区分却存在很大难度。首先,双相障碍中3/4(女性)或2/3(男性)以抑郁发作起病,很容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 其次,目前双相障碍的早期识别主要依靠临床特征,而大部分临床特征在两种疾病中没有绝对界限,具有可变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早期识别双相障碍缺乏特异的生物学指标。约有40% 的双相障碍患者曾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平均误诊时间长达7.5年,约1 /3 的双相障碍患者因未使用心境稳定剂而影响疗效。因此,早期识别和恰当的治疗对双相障碍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徐州精神病院精神科尤加永

  经典分类及患病率

  1.双相Ⅰ型障碍:既有躁狂(并非只有轻躁狂)发作又有重性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如果躁狂发作是由于抗抑郁药物或其他药物所致,尚不能做出诊断。终身患病率:0.4%-1.6%。

  2.双相Ⅱ型障碍:有轻躁狂发作但无躁狂发作的双相障碍。DSM-Ⅳ-TR中轻躁狂症状方面诊断放宽,发作时间可以少于4天,如持续2-3天。终身患病率:约0.5%。

  3.快速循环型双相障碍:ICD-10标准:A.必须满足双相情感障碍的标准;B.必须在12个月内出现至少4次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快速循环型发作常见于双相Ⅱ型,女性多见。终身患病率:占双相障碍患者的5%-10%。

  4.双相障碍混合状态:ICD-10标准: 至少在2周内的大部分时间里躁狂、轻躁狂及抑郁症状必须同时突出或为躁狂和抑郁在数小时内迅速交替。DSM-Ⅳ对混合状态的定义较严格, 只有同时符合躁狂发作和重性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且持续至少一周才诊断为混合状态。终身患病率:约占双相障碍30-40%。

  有学者对此提出“软双相”概念。软双相是指目前为抑郁发作,且过去的确没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但具备某些特征的抑郁障碍,这些特征可以预测今后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可以说是“抑郁”演变成双相障碍的过渡概念,亦被称为“假单相”。现有研究提示软双相有诸多的危险因素,如女性,发病年龄比较早(一般在25 岁以前,甚至为10 多岁) ,有精力旺盛气质、环性情感气质以及边缘性人格障碍,有双相障碍、自杀、边缘性人格障碍等家族史,病程发作较频繁,晨重夜轻等生物节律性更明显,抑郁发作表现混合性、非典型或激越性等。

  双相障碍的治疗

  双相Ⅰ型急性躁狂或双相Ⅱ型轻躁狂发作可首选锂盐。如果以往对锂盐疗效欠佳可以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在锂盐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

  快速循环发作或混合发作,首选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与其他心境稳定剂联合治疗。新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喹硫平和奥氮平对混合发作均有一定的疗效, 但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奥氮平。

  双相抑郁障碍治疗可首选锂盐或拉莫三嗪,较严重的抑郁可以在锂盐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TCAs转躁率11.2%,SSRIs转躁率3.7%,安慰剂转躁率4.2%,所以尽量选用转躁率小的抗抑郁药。

  对难治性病例可联合应用锂盐和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若无效可以考虑再加用一种心境稳定剂,或可以加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认识躁郁症 
躁郁症是一种双极性的情感疾患。此种疾病的特性是躁狂发作(manic episode)与忧郁发作(depressiveepisode)交互或混合地出现。其中躁狂发...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