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转载)

    发布时间:2016-01-31   来源:中华康网   

  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是焦虑障碍中的一个重要亚型。其主要症状是患者害怕受到注视,害怕被人审视。例如,害怕在大厅广众之下讲话,怕余光,怕见上司,怕见有权威的人物,怕见陌生人,怕见熟人(另称对人恐怖症),怕见异性(另称异性恐怖症),怕在别人注视下进餐、做事、看书、写字、小便、走路等。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王景辉

  有一位护士长,平时打针技术很好,但为自己医院的领导打针,或在领导注视下打针时,手就会抖个不停。这让她很尴尬、很苦恼,又因为长期多年不愈,患者甚至想死的念头都有了,第一次来找我看病时,哭到眼红眼肿。

  也有社恐症状不是在注视下出现的,例如,有的患者在家打电话或接电话时也会很紧张心跳。

  社恐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通常为渐隐起病,也有在一次羞辱的经历之后急性起病的。轻者为与人接触交往时腼腆、害羞、不自然、紧张,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交际能力;显著者表现为操作性社交恐惧,核心症状是围绕着害怕在或大或小团体中被人审视,害怕做出令人尴尬、令人难堪的行为,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时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窘迫不安,甚至觉得无地自容。可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被批评等。可有心慌、脸红(另称赤面恐怖症)、手抖、声音发抖、恶心、尿急、坐不稳、站不稳或走不稳等症状,因而在公众场合或与人相遇时特别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极度紧张时可诱发惊恐发作。

  患者通常会认识到这种害怕是过分的,是不合理的(注:儿童常常还达不到这种认识,成人也有个别患者是这样)。

  患者一般都会设法避免这种场合,例如,避免在公开场合说话或演讲,集体时不敢坐在前面,故意回避需要社交的场合,严重时导致社会隔离,出现下面将要提到的“困在家中”的情况。如果实在是避无可避的话,那患者就只能硬着头皮以极度的焦虑或痛苦而忍耐着。

  个别严重社恐患者,连家门都出不了,被困在家中。更严重的可能连房门也出不了,吃饭都得家人送进去,跟父母一起吃饭都让他受不了。我现在治疗的社恐病人中,既有出不了家门的,也有出不了房门的。这种类型的患者,大多可同时诊断回避型人格障碍。

  有的患者称,不敢出门是怕有人跟踪她,监视她。这种情况通常是一种妄想,而不是社恐的症状,但也有例外,我有一位有这种表现的女患者,开始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有效,后来病情反复,停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还更好一些,再进一步了解其症状的性质及症状背后的意义,原来是社交焦虑的症状。

  这种对所恐惧的情境的设法避免,焦虑痛苦的期待,显著地干扰了患者个人的正常日常生活、职业(或学业),或社交活动、人际关系等。

  部分社恐患者可能通过依赖网络、滥用药物或饮酒来缓解焦虑、来壮胆。反过来,如果某人在参加重要场合之前常要喝酒时,往往提示这人可能有社恐。

  儿童社交恐惧症患者可能在与熟悉的或陌生的人们进行与年龄相称的社交关系时出现焦虑,或在同伴中出现焦虑,而跟成人时可能不存在问题。焦虑可表现为哭闹、发脾气、选择性沉默、或退缩回避、拒上学等。

  根据恐惧的对象和范围,社恐可分为广泛性社交恐惧症和非广泛性社交恐惧症。(余金龙)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神经症,按照荣格的神经症理论,社恐患者常戴着多种多样厚厚的面具,害怕他人能穿透面具看到他真实的自己。

  因此治疗的关键是自我接纳,如果我能全面接纳我内心那个真实的自己,还怕你看吗!还怕你注视吗!

  要接纳自己,先要了解自己,而又正是因为不能接纳自己,那部分真实的自我就深藏在潜意识中,让你自己看不到你真实的自己。

  哲学和宗教研究三个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可见,要了解真实的自己是很不容易的。

  关于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这一部分,通常需要长程的心理治疗。

  社恐患者常有对视恐惧,对视是需要力量的,在意识上,对视传递的是友好;在潜意识,对视传递的可能是一种敌意,关于这一点,我另文介绍。治疗主要是提升自我力量及行为脱敏,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的由于受父母或老人过度保护,成长的路太顺,没经历过挫折与痛苦,内心没力量。

  抗抑郁的药物治疗,可较快的对症控制症状,迅速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困扰,为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心理治疗提供了一个平台,因而药物治疗也是很重要的,通常选用抗焦虑作用较好的抗抑郁药物。

  我个人治疗社交恐惧症,通常以心理治疗或指导患者自我调整为主,药物只作为短期辅助治疗。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社交恐惧症的定义 
社交恐惧症又名社交焦虑症,是神经症的其中一种,属于恐惧症的一种亚型,以对外界有强烈的排斥感为主要表现。因患者对社交生活和群体不适应,而产生焦虑和社交障碍。社交恐...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