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杆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02-24   来源:中华康网   

  日常中鼠疫都是由鼠疫杆菌通过老鼠,家禽和昆虫等媒介进行传播,使人体患病的。但是 我们切断这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后,还是会有人患病,这是因为没有彻底的消除发病机制引起的。现在就请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下鼠疫杆菌的发病机制吧。

  鼠疫杆菌侵入皮肤后,靠荚膜、V/W抗原吞噬细胞吞噬,先有局部繁殖,随后又靠透明质酸及溶纤维素等作用,迅速经有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结繁殖,引起原发性淋巴结炎(腺鼠疫)。淋巴结里大量繁殖的病菌及毒素入血,引起全身感染、败血症和严重中毒症状。脾、肝、肺、中枢神经系统等均可受累。病菌播及肺部,发生继发性肺鼠疫。病菌如直接经呼吸道吸入,则病菌先在局部淋巴组织繁殖。继而播及肺部,引起原发性肺鼠疫。

  在原发性肺鼠疫基础上,病菌侵入血流,又形成败血症,称继发性败血型鼠疫。少数感染极严重者,病菌迅速直接入血,并在其中繁殖,称原发性败血型鼠疫,病死率极高。

  鼠疫基本病变是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病变。淋巴结肿常与周围组织融合,形成大小肿块,呈暗红或灰黄色;脾、骨髓有广泛出血;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浆膜腔发生血性积液;心、肝、肾可见出血性炎症。肺鼠疫呈支气管或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及肺泡有出血性浆液性渗出以及散在细菌栓塞引起的坏死性结节。

  发病机制

  病原菌经皮肤侵入后 , 经淋巴管至淋巴结 , 引起剧烈的出血坏死性炎症反应 ( 腺鼠疫 ), 严重者病原菌进入血液循环 , 引发原发性败血型鼠疫。细菌可沿血循环及淋巴管扩散,及浅表淋巴结及纵隔、肺门淋巴结。

  鼠疫的基本病理改变为淋巴管、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和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局部淋巴结有出血性炎症和凝固性坏死;部充血水肿;全各组织脏器均可有充血、水肿、出血及坏死性改变。

  专家向我们介绍了鼠疫杆菌的传播机制的传播和发病方法,患者可以根据专家的介绍,对这种机制进行消毒灭菌,避免这种疾病的再次复发。除积极消除发病机制外,我们还要了解这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发病特征,并对其进行切断,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对这种疾病进行消除。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鼠疫的概述 
鼠疫 (plague) 是由鼠疫杆菌 (Yersinia pestis) 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 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