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真的有毒有害吗?

    发布时间:2015-07-20   来源:中华康网   

  近日在微信中有一篇十分抓人眼球的文章,一周内阅读量超过10万,是关于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种种的文章,其题目为《红色预警:他汀类药物可能加快衰老的过程》,文章中提到他汀类有一些罕见的副作用包括:癌症,白内障,糖尿病,认知障碍和肌肉疼痛(肌炎及肌肉溶解)等。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李文慧

  乍看上去,我心里未免一惊,心想是不是又有了一些科学新发现,我们还没有来得及获知。马上上Pubmed网上查了一下,并没有看到新发的有关文章。相关医学网站上也没有类似的报道,还是之前的关于上述他汀类可能副作用以及论述上述作用到底是否存在的文章。这些文章在2002年到2006年居多,在2010年以后论及他汀类副作用的文章较少,而且最后的结论总是类似的:”因为心血管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与稳定斑块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相比,一些他汀类潜在的或被提及的问题,建议区别对待,严格掌握适应症,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控制好药物的强度和剂量,密切随诊是建议的。而这些在之前医生们都已经是知道的,而且在临床工作中也在密切关注上述问题。

  为什么有人现在突然从“民间渠道”把这些事情重提呢?

  举个例子比如对认知(观察、记忆、理解能力)的影响,一方面认为他汀类改善了脑部供血,改善了认知,另一方面有人认为他汀类减少脑细胞中的线粒体,可能会影响认知,那两方面抗衡和比较的结果是在现实中的人群观察并未发现服用他汀者脑功能较未服用者有差别。这就奇怪了,为什么有些实验室的结论无法解释现实中的问题呢?因为人是一个整体,很多药物对人的一部分非常重要,而对其他器官会略有不利或并非有利,那这个时候就需要医生去把握,什么样的人用有好处,不必要用的就没必要承担风险。总之还是一个收益和风险比的问题。切不可断章取义,人云亦云。

  从他汀类的临床实践中,有大量数据支持其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美国自他汀类使用这20年,心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呈下降趋势,而且国人这20年来预期寿命也显著延长了近10岁(当然这与医疗条件的改善有关,但归根结底还是用各种药物达到的),这其中不无他汀类的作用。因为在出现心梗或脑梗后,医生往往会让患者常年坚持服用他汀类,此举会大大降低再发梗塞的危险,这部分人的寿命也得到明显延长,当然整体人群的预期寿命也就有所延长。

  那么他汀类对癌症是否有促发作用呢?临床上一向非常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的尺度,目前认为没有证据证明LDL-C在1mmol/L以上有降低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当然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胆固醇降低的尺度和使用的药物以及剂量。

  他汀类是否损伤肝肾呢?目前在临床上采用的是用药后监测肝功的方法,有很小比例的人(1-3%)使用他汀后会出现肝酶异常,往往是那些肝炎或隐性肝炎的人,他们使用任何药物都需谨慎。我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见过若干例脂肪肝的患者用他汀后肝酶反而下降。因此脂肪肝引起的肝酶升高的人也可以在监测的基础上使用他汀,说不定反而受益。说到肾脏,临床上在透析前都是可以使用他汀的,其安全性可见一斑。

  在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硬化的进程会比一般人快些,因此适时使用他汀类,同时注意使用的强度和剂量也是医生们一直都关心的问题。动脉粥样硬化最早可开始于20-30岁的人,一般在40-50岁会达到一定程度,这时有些关键部位的血管(比如颈动脉,脑动脉,冠状动脉乃至下肢动脉的狭窄程度轻者在20-30%,重者可以超过50%,有些更重的人已经开始出现重要脏器的梗塞,甚至导致早亡。因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现代延年益寿的法宝之一。他汀类的发现和使用也是最近20年在人类对抗衰老,对抗缺血性疾病的过程中的里程碑性进步。

  我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用他汀类药物后患者的缺血症状往往会在1-3个月内减轻,比如头晕、胸闷、下肢凉麻痛等症状会有所缓解,继续用下去,往往可望在1年左右进一步减轻甚至消失。当然还需同时使用一些其他的抗凝(中医称为”活血“)治疗,总之血液循环改善后缺血症状自然会减轻,这几个月的时间可能正是血管变化,血流改善所需要的。相反所谓衰老、肿瘤发生增加并未观察到。同时为了巩固“胜利果实”,持续使用他汀类是需要的,在持续使用的过程中,患者也没有脑功能下降的表现,倒是很多患者从来时的颠三倒四(脑功能不良的一种表现),变成了后来的谈笑自若(脑功能改善的一种表现)。

  当我看到这样的文章出台,我和许多正在使用他汀的患者一样密切关注。多年受类似新闻洗礼,早已形成了多分析探讨,多观察实践,少听信”专家“论断,少想当然的习惯。之前二甲双胍就曾被无端质疑,在协和我们从未听信这些,我们既不盲信药厂的宣传,也不轻信所谓保健文章的”空穴来风“。相信科学意味着要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假设,反复验证,做出调整,再行验证的整个过程。所以看到这篇文章后,我觉得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有责任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任何药物包括食物,乃至这世间的万物,都有两面性,凡事需从整体、大局和长远出发,既不能偏听偏信,也不能因噎废食。这是为什么有病需要看医生,而不是看电视读新闻就能解决的。因为医生会用他的知识和经验在你的身体背景下去构建治疗方案,并通过观察不断调整,但最大的基本点是有利于健康的构建和疾病的治疗。

  我觉得做医生的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辨,用自己的经验铺垫,用自己的情怀历练,才能真正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而如何去伪存真也真是需要不断去努力做到的。

  最后奉劝正在服用他汀类的患者,切不可因为区区一篇文章而盲目停药,这可能会让有些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快去找医生问问,切切!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什么是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cerebro vascular disease ,CVD)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血管损害而引起的脑组织病变。广义上,脑血管病变包括由于栓塞和血栓形成导...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