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生活健康 老年健康 生活家居 健康美食 心理健康 美体瘦身 整形美容 急救知识 运动健身
专题推荐: 老年疾病 生活技巧 家居用品 装修建材 家用电器 家庭药箱 外出旅游 局部减肥 心理疾病 眼眉整形 水果健康 美食做法 食材大全 小吃做法 食疗功效 饮食知识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危机干预 >> 品行障碍及矫正:青少年自杀

品行障碍及矫正:青少年自杀


www.cnkang.com  2010-12-1  中国心理服务    
核心提示:品行障碍及矫正:青少年自杀 一、 表现: 1、目前严重的自杀问题 指导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自杀是人类死亡接受面三位原因之一。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自杀在许多国家明显增加,特别是70……
一、 表现:
 1、目前严重的自杀问题 指导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自杀是人类死亡接受面三位原因之一。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自杀在许多国家明显增加,特别是70年代以来更为严重。在西方发达国家,自杀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流行病。美国的自杀难以抑制,每年约有200万人企图自杀,约2.5万人自杀死亡。在15-24岁的年龄组中,死亡的原因第一是意外事故,第二是凶杀,第三是自杀。麻萨诸塞州一所中学兴行毕业典礼,一名17岁的毕业生走到讲台前面没有领取毕业证书,他说了一句话:这就是美国的世道。然后就拨抢自杀了。在欧洲,法国、英国和德国等,自杀率同样也是居高不下。被称为生活舒适的福利国家的丹麦,自杀率是英国的3倍、挪威的2倍,居西欧之前。澳大利亚则被列为英语国家中自杀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在日本,女性自杀率居现代国家之首,青少年自杀率也是不断上升。 90年代以来,世界上并没有能使自杀提到控制和减少,而且自杀继续成为世界性的一个难题。专家们预计,自杀这个社会病也将要跨入21世纪。 我国关于自杀的数字缺乏完整的统计,有些被归入意外事件。一般说,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对自杀问题有较大的关注。80年代以来,经常报道自杀事件。据1995年的新闻媒介披露,近几年我国每年自杀人数总计为10多万,其中以60岁以上老人和青少年学生居多;学生自杀的情况,以中学生为先,大学生次之,小学生更次之。 1985年上半年,上海有一名17岁的女学生,由于生理变化引起的不适应,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期终考试有的科目不及格,因此,受到班主任的批评和同学的讽刺。她的父母也不问原委,不但挖苦她,甚至用不堪入耳话辱骂她。最终使这位女中学生离家出走,在杭州投西湖自尽。她在留下的字条上写道:学习成绩差已感无脸见人,却又遭内外夹击。我是清白的,但又有谁相信我是清白的呢?我只能用生命来表明,希望活着的人们,不要用有色眼镜来看待我们这些有苦难以言明的女孩子。 1992年6月,北方某市发生3名女中学生一起自杀的事件,她们死后三天,尸体在200多里外的海滩边被发现。这3名女生平时学习成绩好,家庭条件也较优越,那末是什么原因促使她们自杀的呢?在她们给学校的信中写明了原因……再也无法承受繁重的学习,因此决定走向大海。 1995年9月15日下午,北京某重点中学一名15岁的初三女学生,因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责问,写下了一份遗书,于16日凌晨1时割腕自杀未遂,又于凌晨4时从房间窗口跳下,仍未死。她在血泊中躺了两个小时后,被人发现送到了医院,结果造成终身残疾,将永远躺在床上。她醒来时,知道自己在医院中,竟如释重负地说:那我就不用去学校给老师道歉了。据悉,事情起因于15日下午,该生和几名同学正在议论学校我一位女教师的胖瘦,恰巧被这位老师听到,随即告知班主任。班主任老师对该生进行了批评,并通知家长要对该生严加管教,让该生在家长陪伴下向那位老师当面道歉,说如果认识不深,还要考虑给予处分。当晚,该生回家中又受到母亲的责问。该生成绩优秀,多年被评为三好生,从没受到过这种压力,因此倍感委屈,无法解脱,最终酿成悲剧,这里有多少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目前,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必将会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情况的严重性仍然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在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尽量减少自杀的秀发因素,以把这种极端行为降低到最小限度。
 2、于少年自杀的主要特征
(1)年龄和性别差异。 专家的研究表明,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是自杀行为的易发期。而国外有的学者认为,自杀的发生率从早期青春期以后呈直线上升趋势。这种升高可能是由于与自杀有关的或促成自杀的因素(如身体有病、婚姻危机、经济和精神健康等方面的问题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自杀与性别也有相关性。较为传统的说法是,女性企图自杀的人数约是男生的3倍,而男性自杀身亡的人数经是女性的3倍。这是由于自杀方法的差异造成的,男性自杀的方法较女性更为暴烈,自杀成功的可能性较大。随着青少年自杀现象增加,这种男女差异也有所变化,由于社会压力增大,有更多的女孩子正在用一些无法挽回的、誓不回头的办法自杀,如跳楼、割腕等。
(2)多数事先有征兆。 1971年,某学者对55名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在48小时内)进行了调查访问。他的调查告诉我们,企图自杀的青少年通常一段时期以来存在着某种问题,特别是在企图自杀前的几星期或几天,经常处于失望的状态,而且大多数有反抗、隐退、逃跑和表示绝望等表现,这些表现实质上是危险的信号,是一种企图自杀的预兆。
(3)企图自杀者的继发性。 实际上,企图自杀的人大大超过自杀身亡的人。企图自杀的青少年有两种情况:一种青少年自杀的结果未造成死亡,即自杀未遂;另一种青少年自杀企图被他人发现,在青少年实施自杀行为之前被他人劝阻住。但是,研究表明,多数企图自杀的人会有继发性自杀行为,就是第一次企图自杀的人并不因为没有自杀成功或被他人事先劝住就会停止自杀企图,他们仍在寻找机会,因此还有自杀的可能性。只有当他们原来所处的环境确实改变,自己也从绝望心理状态摆脱出来之后,自杀企图才会完全消除。
(4)自杀的社会性。 青少年自杀结束的自己的自然生命,但自杀行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青少年自杀是社会性现象,是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消极现象。它虽然是一种绝望心理的反映,但更是社会环境孕育着各种弊病的结果。
(5)特殊的危害性。 从表面上看,青少年自杀是毁灭自己的生命,并没有损害他人,似乎与其他品行障碍所具有的危害性不一样。其实不然,青少年自杀具有特殊的危害性。因为,青少年是国家的款来,自己毁灭自己,因此这就辜负了党和国家的期望,辜负了父母亲、亲人的期望,而且给学校造成了不良影响,特别是给自己的父母、亲人留下了终身痛苦,同时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
二、 心理分析:
 1、与自杀相关的各种因素。 由于自杀与人类的生存愿望是背道而弛的,因此,长期以来的各种研究自杀的理论,中心的问题就是探讨为什么自杀。那末,自杀主要与哪些因素有联系呢? 认为自杀常常与情绪抑郁有联系。当然,高高兴 兴的时候,乐观的情绪状诚,是怎么也不会引起自杀的。但是,当觉得活太痛苦、生不如死的时候,当悲观到绝望的时候,当情绪低落到活首一点没意思的时候,那末,自杀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认为自杀不仅是攻击自己,而且也有攻击他人的倾向:通过自杀来发泄自己的怨气、仇恨和报复之心。一个年轻的自杀者在自己的日记中明显地流露出对仇恨对象的强烈报复动机:由于你对我所作所为,我要杀死你,但那太便宜你了……现在让你永远伴随着我的死去生活,让你在罪恶终生无法摆脱……你将在每天夜里的恐怖中想到我!当然,自杀者很清楚的,是谁逼他走上自杀道路的。他的内心也的确是有一种怀恨的。 认为自杀是对社会环境的一种反应,认为是社会环境的反常剥夺了自杀者的生存权利,那末,主要谴责的决不是自杀者本人,而是要谴责促使自杀的社会环境的反常状态。当然,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对自杀是要负很大责任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认为自杀不仅是消极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且是要通过自杀来引起社会或某些人们的关注和同情,这就反映了自杀积极的一面,是寄希望于社会,以自杀来换取社会的重视。理解这一点,我们就容易明白许多自杀者为什么能在自杀时表现出镇静和满足的状态。
2、影响我国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因素
(1)家庭方面。自杀者常见于缺损家庭。父母离婚,或有一方死亡,或为重组家庭,这些家庭的子女往往缺少应有的温暖,甚至得不到爱,造成心情沮丧、无安全感。如上海有一位女中学生,父亲和后母对她态度不好,经常训斥,造成她精神紧张,感到生不如死,终于走上自杀的道路。她在遗书中写道:我失去了欢乐的母爱,有谁来关心我。我要去寻找快乐的天堂……。 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或放纵,或专横,造成子女不良性格,这类突发的自杀事件通常与父母的言行及自杀者的个性有关。如一位父亲不同意读高中二年级的女儿去春游,当着其他同学的面粗暴地找了女儿两记耳光,致使该女生跳桃身亡。又如一位母亲怀疑女儿打坏了保暖杯,当女儿辨解时,又得不到母亲的信任,平时受不得一点委屈的她,一气之下就服毒自杀了。所以说,缺少爱和过分的溺爱是导致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重要因素。
(2)学校方面。表现为承受不了学校教育的严重压力。如学习跟不上、成绩不理想、考试不成功等,都能成为中学生自杀的诱因。我国各级学校升学考对学生形成强大的压力,学校和家长的过高期望,同学间的互相攀比,加上升学考期间的紧张和疲劳,一旦落榜未考取或只考入一般学校,随之而来的是种种责难,使某些考生难以承受而走上自杀的绝路。平时由于学习压力过重而轻生自杀的,一各地也进有发生。某地一中学有4名14-16岁的学生,平时关系极好。其中的两位女学生成绩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她俩请另两位同学一起到公园谈天,这两位女学生说做人没意思,不如死了干净,晚死不如早死。另两位同学受到感染,产生共鸣。随后,4人暗暗准备钱物等,欲去深山老林自杀。她们的反常举动被老师发现了,经过大量工作,才未造成严重后果。
(3)其他方面的社会因素。有的早恋挫折后无法忍受而自杀,由于初中学生不够成熟,早恋中容易变迁,有的初中生经受不了被对方拒绝的挫折,从而引发轻生。有的没考取高中,在自谋职业过程中,感到前途渺茫,无脸见人,导致自杀。有的在电视、电影中有关自杀内容的影响下,产生了感染和模仿的倾向,由此萌发了自杀的念头。总的来说,社会环境的自杀诱因是来自多方面的。
(4)精神障碍方面。在过去早期的自杀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每个自杀的人都有精神病,现代学者指出这是荒谬的说法。但是,在青少年自杀者中确实有一部分人是患有精神病的。抑郁性精神病多见于自杀行为;精神分裂症也可偶见自杀行为;癫痫性精神障碍的自杀危险率也是比较高的。这些都是由于精神障碍因素引发的自杀行为。因为精神病人感到生活特别空虚和无望,所以自杀的危险性大常人。当然,这类自杀行为明显是与精神病理原因密切联系着的。 3、青少年自杀的心理自杀心理的研究有自己的特殊性,它主要依据的是自杀死亡者的有关表现和材料,有比较少的机会能对自杀未遂者的心理进行探索。青少年自杀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下列方面。(1)认识方面。一项关于中学生对自杀行为认识的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与高中生对有关自杀的看法差别不大,都认为自杀比什么都能使父母悲伤(初中生为78%,高中生为80%);生命不是自己的(初中生为50%,高中生为60%);自杀是因社会的矛盾和复杂性而产生的(初中生为54%,高中生为47%);对将来抱有希望的人不会想什么自杀(初中生为53%,高中生为52%)。多数学生的想法是,自杀在谁身上都可能发生,即使发生也是无奈的事情。青少年在采取自杀行为时,总是以为这是唯一的选择,除此以外就别无他法了。通常,他们的内心感到自己为解决问题已经竭尽全力了,深信只有走向死亡,才能摆脱痛苦。当然,他们会预计到,别人对自己的自杀可能不理解,会有种种看法,但是在些时此地,他们自己确信选择自杀的合理的。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虽然周围的人觉得自杀的青少年十分愚蠢,责怪自杀的想法太糊涂了,但是,采取自杀的青少年本人往往自以为这是最好的选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严重的痛苦使他们产生了片面的、绝端的认识。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杀行为是缺乏精神力量的结果。一些青少年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日趋淡薄,而新的社会主义的激励人心的道德价值观念又非常缺乏。当然这并不是责怪他们,社会、学校、家庭对此都负有责任。可结果是由于他们缺乏精神力量,一旦身处痛苦境地时,就无法从痛苦中解救自己,也无法在失望中看到生命具有的积极意义,于是更强烈地为自己痛苦陷入绝望,这种循环加剧的绝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自杀行为。
(2)情绪、情感方面。显而易见,自杀的青少年的情绪决不是积极的、愉快的。因为在积极的、愉快的情绪状态下,绝对不可能发生自杀行为。通常,青少年自杀者具有严重的消极情绪,如极端的失望、孤独、焦虑和育苦等。这不同于一般的消极情绪,过几天或一段时间后就会解脱,而是已经达到无法摆脱的绝望的地步,因而这是一种危险性情绪,正是由此才导致了自杀行为的。我国近几年陆续出现了关于青少年学生自杀的报道和研究。从这些资料中可以乍出,一些中学生内心十分痛苦,感到缺乏理解,生活的压力太大,分数的压迫、考试的威逼、家长的训斥、老师的不满、社会上的诸多不快……。这样,自杀就成了一些青少年学生摆脱痛苦的消极方法。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冲动性,即是在情感情绪突发的情形下,轻率地自杀。如在中学生自杀中,有的女学生为抗议父母不给她买一条彩裙而自杀。还有一位农村中学生因个子小,他母亲劝他不要骑自行车,他一意孤行地要骑车,对母亲的劝阻十分气愤,竟然服下大量农药而自杀。这类冲动性自杀行为,往往是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偶发的,自杀前也谈不上什么明显迹象。 从社会性情感来看,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已经丧失了生活的热情,同时,又割断了与亲人和朋友之间的感情。当然,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满怀悲愤,甚至心中充满着某种仇恨感。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常说某些青少年学生的自杀是抱恨而死的,含冤而死的。
(3)意志和动机斗争。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实施,表示他们失去了生存的意志,已经没有勇气和力量来战胜压力和痛苦了。同时,采取走向死亡的决定是一种意志行为,他们立下了自杀的决心,显示出死亡意志已经形成。在失去生的意志、形成死的意志的过程中,青少年自杀者是进行了剧烈的动机斗争的。那时候,他们的痛苦是极其深重的,这种痛苦的强烈程度远远超过了他们求生的欲望。在生的欲望与死的欲望的斗争过程中,结果是死的欲望战胜了生的欲望,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真正形成了自杀的动机。
(4)性格类型。虽然性格类型并不决定青少年自杀行为,但是青少年自杀行为与性格类型又有一定的关联。因为,我们常把性格分成内倾型。性格倾向于内部即内倾型的人,一般表现为沉静、谨慎、多思、孤僻、反应绘缓慢、适应环境困难;性格倾向于外部即外倾型的人,一般表理为开朗、活泼、善于交际、情绪外露、不拘小节、易于适应环境。从上述两种性格类型的具体表现来看,应该说内倾型人格影响自杀的因素的较为明显的。但是,青少年的性格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中学生的性格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一定的环境和事件中,他们的性格会发生变化。正是因为这个道理,外倾型性格的人也不是不可能自杀的。如前面提到的北京某重点中学的一名15岁初三女生的自杀行为,以具体情况来看,该生显然不是属于内倾型的性格,有可能接近于外倾型的性格,但是在突然事件面前,她无法摆脱内心痛苦,结果就选择了自杀。所以说,青少年的性格类型又不能完全决定是否会产生自杀行为。
(5)青少年自杀的感染性。有一种集体性的自杀,也叫扩大性自杀。如上面讲的4个学生一起去自杀,这就是典型的集体性自杀。在这一事件中有的学生本来就存有自杀的意图,而有的学生本来并无自杀念头,而是在别的人的自杀意图的感染、影响下,才产生了自杀行为。这表明,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感染性、从众性。
 三、 矫正:
1、学校措施
(1)教育措施。 要在端正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理解,要注意教育方法,特别注意在对学习落后的或违规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切忌简单粗暴,应采取深入细致的方法,防止他们的心灵受到严重的挫折而产生而外。 对中小学生应提倡热爱人生、尊重生命的教育。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重新认识生命的宝贵性和严肃性,从而使他们热爱人生,可以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事实和经验,指导他们深入地具体地进行思考。
(2)密切掌握学生动态。 教师应具备发现学生行为的异常情况的敏感性,通常,最了解学生的首先是教师。要掌握学校及周围环境的特点,还要了解学生居住环境的特点,例如,应了解学生在校内外的人际关系情况、学生有什么不良兴趣和爱好、学生最近是否碰到了重大挫折等等。因而,学校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得到学生家庭的密切配合,因为中学生自杀行为,有不少是由于家庭中的苦恼而发生的。
(3)个别指导。 要对有危险性的青少年进行早期帮助,通常,有危险性的学生是指:经常说话着没意思的或想要长眠不醒、忘掉一切的人;感情压抑、陷入痛苦或行为反常的人;不愿与他人交往,远离集体、孤独的人;旷课严重,学习成绩很差,极不适应学习生活的人等。 已经发现危险性的学生,学校应迅速与家长联系进行个别指导。应由与学生关系最深的老师反复进行教育谈话,细心地劝说,开导并设法解决具体问题,以切断学生的自杀念头。 对自杀未遂的学生,首要的问题是学校和家庭一起协力恢复学生的身心健康。最重要的是应该弄清楚学生自杀的原因和动机,双方共同商量定出妥善的处置方法。要教育广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这样的学生,培养同情心,避免好奇地说和道短或其他伤害行为。全体教师都应严肃地冷静地吸取教训,并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引以为戒。
 2、家庭措施 家长首先要充分理解自己的子女。若以成人的想法去看待他们、要求他们,容易违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要设身处地从青少年的角度去思考。即便对初中生或高中生,由于他们的独立意识表面上似乎不愿与父母多讲,但碰到重要事情还是愿意与父母一起商量,当子女有烦恼时,家长应抱着理解之心,伸出援助之后。 家庭切忌让孩子感到孤独,缺乏有的家庭是有某种危险性的。父母教育子女,必须反对粗暴的方法。经常发火、老是训斥是达不到教育子女的良好目的的。特别是当子女犯有错误时,做父母的在情绪激动时不能用带死的语言去刺激他们,如说你这样的人是废物,不如死了算了、这样不要面子,还是死了干净等等,实质上是对孩子进行死诱惑,生活中不乏发生这种惨痛教训的实例。 父母自己的言行要成为子女热爱人生的榜样,从小培养珍重生命的严肃感情。我国青少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应具备生活挫折的耐受力。当然,这种不怕挫折的耐受力是逐步养成的,家庭教育也是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特别是发现子女心情抑郁、心事重重时,父母应引起警惕,及时与学校联系,共同找出缘由,帮助子女解除障碍,减少危险因素。
 3、社会措施 个人的自杀是与社会有关的。社会对青少年自杀是有责任的。有的专家指出,社会不可能和构成社会的人个分离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和结束周围环境或存在,这两者之间并没隔着一条鸿沟,一个有意杀死自己的人,也是真心想结束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因而,绝不能把青少年自杀看作自杀者个人的事情,社会是要采取积极措施的。 从根本上说,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保护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减少和遏制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消极因素,这是社会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基本措施。 许多国家建立了自杀预防中心,处理潜在的自杀事件。预防中心有热线电话服务,使寻求援助的人随时能找到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而且工作人员热情并有针对性地鼓励对方,和对方保持交谈,帮助对方建立信任态度,直至对方打消自杀的念头。这类措施是能在一定程度预防自杀的。近些年来,在我国某些大城市也有类似的自杀预防机构,在挽救青少年轻生行为方面已经显示出有效的作用。 社会还应限制有关自杀的媒介传播,特别是夸大的、耸人听闻的报道是有害的。菲利浦斯在1974年指出,某地自杀率的上升与下降与宣传自杀的报刊的发行数量有关。我们应当不让青少年过多地接触有关自杀的新闻,特别是在缺乏指导下去了解自杀的事实和过程,因为在这样的接触中,对青少年易产生不良的副作用。 社会还必须提倡爱心。生活中自杀的事实表明,青少年在缺乏爱的情况下易发生自杀。缺乏家就是他们感到没有人爱他们或没有人要他们。一非常需要爱的青少年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时,于是会产生完全被遗弃或被遗忘了的感觉,悲剧也为轻而易举地发生了,因此各行为、各阶层和社会大众要真正充满对青少年的爱心。许多面临自杀的少男少女,就是在警察、巡警、过路的热心人等等的爱心感染下,及时回头,走向新生的。社会的爱心,是预防和挽救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一个重要条件。
 4、一个矫正企图自杀少年的个案 事情发生在80年代的上海。一个眉目清秀的女孩,突然在教室里大哭大闹,手中挥动着两把小刀,扬言要自杀。这使整个班级一下轰动起来了。这位刚入学不到两个月的初一新学生,被几位同学强行制住后,仍在嚎啕大哭。老师经过了解,知道入学以来班级中并没有什么人欺侮过她;也没有哪个老师去激怒过她;近期她家中又未发生过什么令人伤心的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富有经验的老师显得特别的冷静,他连续找学生读了三次话。 第一次,老师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她回答:这是我心中的秘密,不能告诉任何人。老师接着说,她心中有一种依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的矛盾,老师愿意为她分担忧悉,为她出主意。女学生听到这里,擦着眼泪,突然闪着两只大眼睛,半信半疑地看着老师说:老师,你已经猜出了我心中秘密的三分之一。 第二次,老师没有跟她谈及自杀之事,只是借给她一本有关情绪问题的书,并告诉她如果使自己长期处在一种十分动荡不定的悲感的情绪关态之中,对自己的身心极为不利。她如获至宝,拿了书谢了老师就走了。 第三次,学生主动找到了老师,没等老师开口,她先把自己一本厚厚的日记交给老师,并要求老师等她走开后再看。学生向老师找开了自己的心灵。 某天的日记:我处在紧张的恐怖的心理状态之中,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状态削弱了我,使我觉得生活是那么的平淡,那么的无味……在某种事情面前我会产生悲观情绪,会觉得没有意思,就想了结自己的一生,到一个我没见过的地方-是天堂或是地狱。 再过些天的日记:……只有另外一个地方,才是我真正的归宿,我能在那儿长眠。也许今天是我呆在这个教室的最后一天,也许还有几天……。 老师连续几次走访了学生的家长和许多了解他的同学,终于发现这个学生企图自杀的原因是复杂的:她属于抑郁质的气质类型;老人自小替她算过命,说什么短命鬼活不长;父亲重男轻女,教育方法粗暴,父女感情疏远;家庭环境闭锁,教育有缺陷;自己个性有缺陷,娇气,自高自大;青春期的变化,心理性疾病等。 老师再三思虑,决定采取综合性矫治。在以后半年多时间中,做了六方面的工作: 第一,专程家访或邀其家长来校商议,要求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加强青春期指导,并改进家教方法,注意 与女儿的情感联系。 第二.做好周围同学的工作,注意改善她在学校的生活环境。 第三.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情况,及时进行疏导工作。 第四.捕捉时机,适时对学生加强科学宣传,消除她的迷信心理;通过活动与教育逐步提高也的思维境界,使其它胸怀宽阔,增加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五.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渲泄内心的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 第六.多关心,多体谅,并适时地、精心地给她一定的批评,逐渐增强她的抵抗挫折的能力。在老师的教育治疗下,经过各方面的配合和关心,这位女学生不但情绪逐渐稳定,学习成绩有了一定提高,而且能积极关心班级集体,迫切要求进步。她被中队委员会评为光荣的金一星队员,自己又积极要求听讲团课。 老师不但充满着对学生的爱,而且十分懂得青少年心理特征和规律。在老师成功的帮助下,一位企图自杀的女学生被矫治好了。光亮透进了她的心灵,女孩开始确立了生活目标,她又重新前进在生活的道路上。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