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生活健康 老年健康 生活家居 健康美食 心理健康 美体瘦身 整形美容 急救知识 运动健身
专题推荐: 老年疾病 生活技巧 家居用品 装修建材 家用电器 家庭药箱 外出旅游 局部减肥 心理疾病 眼眉整形 水果健康 美食做法 食材大全 小吃做法 食疗功效 饮食知识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情感空间 >> 人类情感空间的最新研究

人类情感空间的最新研究


www.cnkang.com  2011-1-27  中华康网    
核心提示:人类情感空间的最新研究 问世间“美”为何物,直叫人捉摸不透。凡是涉及到标准这一词的,总是有成千上万个哈姆雷特等着给你答案。我们中国也有句老话叫做各花入各眼。所以“美”究竟是什么,从古至……

  问世间“美”为何物,直叫人捉摸不透。凡是涉及到标准这一词的,总是有成千上万个哈姆雷特等着给你答案。我们中国也有句老话叫做各花入各眼。所以“美”究竟是什么,从古至今有很多的说法。

  以古典主义为例,17世纪,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强调“美”的绝对概念。作家的使命在于尽可能表达这种绝对概念。古典主义不着重抒写个人的思想情绪,而着重于写一般性的类型。他们注重构图的完整性,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我最开始认识美学艺术的时候,应该就是在欣赏这些古典主义的作品时,不得不承认它们的神圣肃穆让我很震撼,但这些创作多少还是有神性的色彩,要庄严要高高在上,不符合个性化的人本思想。

  看看《拉奥孔》群像的拉奥孔那压抑而深沉的表情,隐忍而有力的肌肉线条,古典主义艺术会为了构图的完美而放弃一个正常人忍受痛苦时的自然表情。也正是如此,描写拉奥孔的诗中所提到的“方巾”“衣服”不能出现在雕刻群里,因为会影响了古典艺术中最高法律——美,“艺术家为了美而牺牲表情,在这里他却为了表情而牺牲习俗。”古典主义讲求“一切激情之下仍表现出一种伟大而沉静的心灵”。①不可否认理性的完美是美的一种,那么非理性的不完美的构图就不是美吗?当然不是,后期美学的不断发展已经为我们展示了很多种类的美,有感性的、丑恶的、荒诞的、喜剧的、悲剧的,同时也为艺术之美下了很多定义。我其实不是很了解,那种美的阐述能让绝大多数人接受。但就个人而言,我觉得只要这件作品真实可靠,它所蕴含的艺术情感就能打动观赏作品的人,和观赏者建立一个内心交流的平台,那这件作品,就可以说是“美”的。

  真实的情感与人的感性思维相联,是个性化的产物,如果每个作品只用理性的思辨来看待其结构和构图,线条和色彩,那就成了器械化的一刀切,美丽而没有生命力。理想的思维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感性的情感才能直指人心,牢牢地把我们和作品联系在一起。之前读的《拉奥孔》中有一句话深深感动过我:“希腊人既动情感,也感受到畏惧。而且要让他的痛苦和哀伤表现出来。他并不以人类弱点为耻,只不过不让这些弱点防止他走向光荣,或是阻碍他尽他的职责。”②人类的弱点因为被克服所以显得尤为珍贵。梁启超是情感论的集大成者,他说过这样一段话:“用理解来引导人,顶多能叫人知道那件事应该做,那件事怎样做法;却是被引导的人到底去做不去做,没有什么关系。有时所知的越发多,所做的倒越发少。用情感来激发人,好象磁石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③我们经常也会讲“你说的道理我都懂,但是我不能这样做。”这是情感战胜理智的日常表现,也说明情感大多数时候比理性更能控制人。

  “情感的本质不能说他都是善的,都是美的。他也有很恶的方面,也有很丑的方面。他是盲目的,到处乱碰乱迸,好起来好得可爱,坏起来坏得可怕。”④这话出自梁启超,在梁启超的美学理论中“情感论”占了很重的比例。他把西方的知、情、意融合进东方体系的感兴中,认为生命、情感、艺术的统一才是真正的美。但是同时,梁启超不否认情感的两面性,能辩证地看待情感与理性的关系。实际上,不论是爱恨嗔痴,亦或是善恶好坏,真实才是情感在艺术表现中最重要的准则。任何类型的情感,只要是真挚积极地就可以俘获人的内心,引起共鸣。梁启超也说过“真实愈写得详,真情愈发得透。⑤”诚然,赏心悦目的美大家都能接受它属于美,可是丑恶的情感往往更会带给人极大的震撼,就像悲剧一样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们看,我们在感知这种丑恶情感时,用自己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辨是非,明善恶,得到内心更高层次的净化,这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杜甫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和鸟都能忽而情动,忽而伤感,我们当然也能作者之情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所以真实的艺术情感能够动人一定也离不开“移情”二字。这个“移情”简单看来要经过三个活动过程,先是外部坏境和感性世界的发展让作者产生某种情愫,作者产生情感后再寄情于作品之中,观赏者欣赏作品时又根据自身体验产生共鸣。具体看“移情”中的“情”字,虽俱能感动人心,然又有很多不同色彩。但是,真实的艺术情感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它要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来表现。因为情感是虚无的,我们无法发感受其质,只能够通过作者风格迥异的描绘方式,来感受各种真实情感带来的艺术之美。

  先来说热情奔放的艺术情感,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其美,它包括乐观、热情、真诚、浪漫、感人,浪漫等等。积极热情的情感比理性知识或科学知识更能敦促人前进奋起,我们读到光辉的、正直的、坚强的、热情的、善良的、宽容的诸如此类的情感描述时,内心里会克制不住的产生向往和追求,这可以说是情感之善给我们的教化意义。分类来看,首先积极的真实情感如何动人,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我们读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声调不自觉地就提高了八度,那种酣畅痛快、热情直接的情感呼之欲出,就像一壶翻滚着的开水,即将奔迸而出,让人四肢百骸就像通电似的舒坦。读此诗就好像自己是一个风流少年,鲜衣怒马,侧帽而来,顿生无限激情动力。因为作者投放了个人的真实热情在诗中,我们便能感受到这种狂放之气概。还有,我们可以看爱国诗人屈原,他的《楚辞》写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其情感之真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极其热烈的爱憎,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透过多少年的时空也一样动人。我就是不满,我要骂、要哭、要去死都何其壮烈,没有为了保持个人风度而故作翩翩。梁启超说:“一毫不隐瞒,一毫不修饰,照那情感的原样子,迸裂到字句上”正是此意。这是激情的情感美。⑥

  当然,不只是如此直接热烈的情感才能让我们感受其艺术美。有些情感之美,不似那样激情无限,反而是委婉含蓄,就像一个女子千转百回的心思,虽曲折但回味无穷。像《牡丹亭》《长生殿》《西厢记》这种戏剧,它里面的唱词没有特殊限制,长短错落念起来像咬着玉盘,咯咯作响,青翠玲珑。它的故事长、情节曲折,一时半会人们无法理解其中深意,看完几章几回的折子,听完哼哼呀呀的曲子,还得再回味再三才能明白那悠长反复的艺术美,听!“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帮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⑦这种一唱三叹,“今儿”“后儿”“被儿”“枕儿”的温软怎么不让人产生各种绮丽的遐想,而其中所描写的女儿家的小心思:见不着情郎的郁闷;即将离别的眼泪,这些缠绵悱恻的爱情纠葛,真切热烈但有欲说还休的绵绵情意,让欣赏者能通过文字上的表达字里行间的诚恳身临其境。这种美是抽丝剥茧的美,需要一点一滴的慢慢体味。因为没有直抒胸臆,也没有用主角自己的话来诉说衷肠,反而靠外物譬如花鸟鱼虫来侧面烘托,此谓“含蓄蕴藉”之情感美。

  还有一种情感之美,比较普遍。那就是写实之美。比如杜甫的诗多为写实,情感真挚是个极为热心的人。在《三吏》《三别》中,其中有描写父母亲人离别痛苦场景,老母自愿代替亲人上前线,苦苦哀求官吏通融的凄凉场景,这些都是诗人最真实的情感,但是他没有说他怎样难过怎样愤怒,只是通过描写真实的场景来表现自己内心的忧国忧民。我们虽然不能在同时代感受,但因为作者投注了大量真挚热切的情感在作品中,每当我们读至此也会顿觉生活艰辛,为他们的不幸而哀叹。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小说当中,作者作为局外人讲述一个故事,我们就能随着情节的推动,一会儿伤心一会开心。读黛玉葬花时就悲从中来,看凤姐使坏时就牙根痒痒。这种情感的体验要靠欣赏者个人修养,因为作者只是客观陈述事实,或者有选择的截取几个场景从侧面表现自己的态度,即使作者已经痛苦流涕、感情无法自已,也不能跳出来直接抒发胸臆。故而欣赏者的理解是写实之美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

  而作为写实,还有一个类似的就是现在流行的“小人物”命运。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所以将小人物放上艺术的殿堂,就会给人写实的感觉,由而产生“他就是我”共鸣。美国人很能把握这种心理,一直以来充斥于美国电影中的都有着一股莫名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且不论那种科幻式的万能男主角,像《蜘蛛侠》N部等等。蜘蛛侠也是平凡人的化身。更有许多脍炙人口、享誉世界的经典影片是将一些小人物的辛酸描写地震撼人心,像《美丽人生》《叫我第一名》《阿甘正传》这些,这些主人公都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憾,他们困苦又窘迫,在生活中的眼泪、哀号和嘶吼都不别人少,可是正因为如此,他们最后的成功才更加感动人心。我们也才会觉得,这些比我们更惨的人都能做到,我也可以。小人物能打动人心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个主角的写实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主角越悲催我们就越觉得它贴近现实,就越容易移情于它。

  最后要说的这一种情感之美比较让人难以理解,那就是通过丑陋或悲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引起人们观看后的不适感甚至是厌恶感来表达艺术之美。譬如罗丹的《欧米埃尔》其中的老妇人有着干瘪的身材、显得瘦骨嶙峋,让人看起来觉得丑陋无比甚至恶心,可是艺术就是这么神奇,“丑”只能在艺术中才会变成“美”。我们因为这丑陋的形象,让产生不快的感觉,然后再通过自己的理性判断和文化修养,理解这种丑。就会发现作者通过它想告诉我们的深意:“青春不再”。这种丑陋的表现方式通过引起观赏者恶心,而给我们更大的震撼,让我们得到一些更有价值的启示。往往这种丑陋的或者痛苦的情感保留在我们心里的时间更长。就好像鲁迅说过的“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们看”。我们看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或者读卡夫卡的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景象的小说,看他充满在作品中的个人式、忧郁的、孤独的情绪。我们会产生很多灰暗的感情色彩,我们会郁闷、会难过、会愤怒、甚至会绝望。这些消极的负面的情感在欣赏的过程中时不时就会影响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作品的艺术之美。他们所揭示的那个世界,他们想表达的极端情感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这种情感也引起了共鸣,这种带血带泪,可悲可叹可感的作品你能说它不美吗?

  情感的表现方式很多样的,但只要是真实的情感,无论其善恶美丑,都是艺术之美。我列举的热情奔迸情感之美,委婉含蓄情感之美,写实质朴情感之美和丑陋扭曲情感之美都只是冰山一角,人的情感何其丰富,岂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当我们通过一个作品,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并引发自己某种情感溢于胸怀时,无论这种情感是让人舒服或让人难过的,我们都能说,我们已经感受到真正的艺术之美。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