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湿热型
非淋菌性尿道炎症状见小便频数短涩,或尿道有黄白色秽浊之物流出,
女性有阴部
瘙痒、带下量多、小腹疼痛,患者多伴有口苦口粘,脘腹胀满等症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这是由于湿热毒邪侵犯下焦,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分清泌浊所致。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化浊。常用方药如下:
石菖蒲20g
车前子10g 黄柏10g
白术10g
丹参30g
莲子心10g 败酱草30g 忍冬藤30g
土茯苓30g 生
甘草10g。如疼痛明显者,可加入白花蛇舌草30g,马鞭草30g;如分泌物多时,可加入木通10g,泽泻1.0g。本方既有清热除湿的
车前子、
莲子心,又有解毒化浊的
石菖蒲、黄柏、败酱草、忍冬藤、
土茯苓、生
甘草等。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不洁性交,或洗涤用具不洁,或摄生不慎,湿热毒邪侵犯下焦,伤及泌尿生殖系统,继而出现气血瘀阻、脾肾亏损等证候,所以临床上,本病常被分为下焦湿热、气血瘀阻及脾肾亏损三型治疗。
非淋伏期为1-3周,典型的急性期症状与其他非
淋病性生殖泌尿系统感染相似,表现为尿道刺痛,不同程度的
尿急及
尿频、排尿刺痛,特别是当尿液较为浓缩的时候明显。尿道口轻度红肿,分泌物稀薄,量少,为浆液性或脓性,多需用力挤压尿道才见分泌物溢出,常于晨起尿道口有少量粘液性分泌物或仅有痂膜封口,或见污秽裤裆。约有三分一的病人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只是在例行检查时才被发现。50%病人初诊被忽略或误诊,约有10%-20%的患者同时有淋球菌双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