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疾病 男科疾病 泌尿外科 妇科 产科 不孕不育 儿科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科 耳鼻喉 皮肤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专题推荐: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肝癌治疗 >> 肝癌确诊与治疗

肝癌确诊与治疗


www.cnkang.com  2012-1-3  康网论坛    

肝癌我国是世界上高发地区之一,其发病率约为欧美地区的10倍,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据1990~1992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抽样调查,我国肝癌死亡率为20.37/10万,中国人口调整死亡率为17.83/10万,世界人口调整死亡率为22.99/10万,占癌症死亡的18.82%,居第二位;每年死于肝癌的病人约为23万人.通常发病率高的地区,肝癌病人的年龄中位数偏低,如非洲为30~40岁,我国为40~50岁,美国为55~60岁.而且男性患病比例亦高,男女发病数之比约2:1以上.我国多见于东南沿海,如江苏的启东市,广西的扶绥县是全国肝癌的高发区,年死亡率都在40/10万以上.肝癌早期诊断,让你离康复近一步 

    大家知道原发性癌症的可怕之处主要在于很难早期发现,目前对于原发性肝癌经过抽血化验,以上4项指标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异常凝血酶原 (AP):异常凝血酶原也称γ-羧基凝血酶原。

    临床意义: 肝癌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阳性率为69.4%。多数资料表明,异常凝血酶原对原发性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而良性肝病、转移性肝癌仅少数呈阳性,因此对亚临床肝癌有早期诊断价值。

    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Ⅱ (GGT2):

    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0%,特异性达97.1%,非癌性肝病和肝外疾病患者的阳性率小于5%。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与甲胎蛋白浓度无关,在甲胎蛋白低浓度和假阴性肝癌患者中,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的阳性率也较高。

    血清岩藻糖苷酶 (AFU):

    国内报道,血清岩藻糖苷酶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为70%~80%,该指标阳性与甲胎蛋白浓度及肿瘤大小无关。血清岩藻糖苷酶对甲胎蛋白阴性肝癌和小肝癌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76.1%和70.8%。对转移性肝癌和肝良性肿瘤均为阴性,但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出现假阳性率较高。

    甲胎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异常凝血酶原对肝癌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在普查中也有早期诊断意义。三项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血清岩藻糖苷酶对肝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特异性不高,若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可用做甲胎蛋白呈阴性肝癌患者的辅助诊断。

    甲胎蛋白 (AFP):甲胎蛋白是1956年在胎儿血清中发现的一种胚胎专一性甲种球蛋白,1964年有人在肝癌患者血清中测得它。

    病理意义: 正常情况下,这种存在于胚胎早期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在出生后即迅速消失,如重现于成人血清中,则提示有肝癌的可能。

    另外,在生殖腺胚胎瘤和少数转移性肿瘤胃癌,以及在孕妇、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可呈假阳性,但升高不如肝癌明显。甲胎蛋白现已广泛用于肝细胞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预测复发。普查中阳性可早于症状出现8~11个月。肝细胞癌患者的甲胎蛋白阳性率为70%~90% 。

    诊断标准: 甲胎蛋白>500微克/升(μg/L)持续1个月,或>200微克/升(μg/L)持续2个月而无肝病活动证据,并排除了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者,应高度怀疑肝癌。通常甲胎蛋白浓度与肿瘤的大小有关联,但个体差异较大。

    20%~45%的活动性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甲胎蛋白呈低浓度阳性,一般不超过200微克/升(μg/L),常先有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增高,甲胎蛋白与此同时升高,在1~2个月内随病情好转、血清谷丙转氨酶下降而下降。但甲胎蛋白低浓度阳性持续达2个月或以上,而且血清谷丙转氨酶已正常,这时应高度警惕亚临床肝癌的存在
     以上几种检测可以做为检查原发性肝癌的参考,希望患者在检查的时候对照一下,以上几种指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供患者参考。

    大家知道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他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那么如何对原发性肝癌进行鉴别诊断呢?下面介绍一下。#p#分页标题#e#

    1.肝硬化、肝炎  原发性肝癌常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AFP阳性多提示癌变。少数肝硬化肝炎患者也可有血清AFP升高,但通常为“一过性”且往往伴有转氨酶显著升高,而肝癌则血清AFP持续上升,往往超过500ng/ml,此时与转氨酶下降呈曲线分离现象。甲胎蛋白异质体LCA非结合型含量>75%提示非癌肝病。


    2.继发性肝癌(secondary liver cancer)肝脏血源丰富,其他癌肿可转移至肝脏。我校病理解剖资料,继发性肝癌为原发性肝癌的1.2倍,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等的癌肿。继发性肝癌大多为多发性结节,临床以原发癌表现为主,少数可仅有继发性肝癌的征象如肝肿大、肝结节、肝区痛、黄疸等。除个别来源于胃、结肠、胰的继发性肝癌病例外,血清AFP多呈阴性。

    3.肝脓肿  临床表现发热、肝区疼痛和压痛明显,反复多次超声检查常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超声导引下诊断性肝穿刺,有助于确诊。

    4.其他肝脏良性肿瘤或病变  如血管瘤肝囊肿、肝包虫病、胆吓癌、胆管癌、结肠肝曲癌、胃癌胰腺癌及腹膜后肿瘤等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除甲胎蛋白多为阴性可助区别外,病史、临床表现不同,特别超声、CT MRI等影像学检查、胃肠道X线检查等均可作出鉴别诊断。目前与小肝癌相混淆的肝脏良性病变如腺瘤样增生、肝硬化再生结节、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等鉴别尚有一定困难,定期随访必要时作实时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助诊断。不能排除恶性肿瘤时为不失早期根治机会必要时亦可考虑剖腹探查。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