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专题推荐: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
卢某,男,69岁,瑞安湖岭服务个体户。1997年4月20日初诊。于1996年6月28日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右叶原发性肝癌手术,术后进行“fam”方案化疗4周期,未见明显不适。1996年12月10日因喝了一杯啤酒感到胁痛,在瑞安市人民医院b超复查示:①肝内占位性病变(肝癌术后);②胆囊内多发性结石;③左肾结石;④总胆管扩张,其内可见“t”形管。1997年2月20日又在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复查,确认为肝癌术后肝内复发。并认为行手术无意义,只能义务性地进行化疗,以口服“氟铁龙”为主,但治疗2周期,血象抑制明显,亦无收获,只能出院,特来求诊。症见:脘腹胀满,两胁酸感,食后腹胀万甚,嗳气频作,矢气得舒,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燥,舌苔白微黄,脉沉细。肝功检查示:蛋白倒置,cpt高达450单位。辨证:肝脾不和,运化失健,瘀毒蕴结。治宜:调和肝脾,运化中焦,化瘀解毒。方药:①癥消癀(癥痛康)40瓶,每日4次,每次1g;慈丹胶囊10盒、复方莪术消瘤胶囊10盒、仙鹤益寿胶囊10盒,每日4次,每次各5粒。②汤药:醋柴胡10g,广郁金10g,赤白芍各15g,炒白术15g,云茯苓15g,广陈皮10g,炒神曲9g,川朴9g,连进30剂。
二诊(1997年5月20日):药后腹胀胁酸均解,肝功能化验正常,但纳食多则腹胀甚,得矢则舒,小便短少,舌苔白滑润,脉沉细弱。此为:脾虚气滞,中焦失运。治则:健脾理气,运化中焦。方药:①中成药同上。②汤药:白术18g,生芪15g,内金10g,厚朴10g,水煎口服,连服1个月。
1997年7月21日来信告之,ct复查示肝内未发现占位病变。胆中内未发现结石。左肾结石未除。总胆管扩张可见“t”形管。特邮购二疗程中成药以巩固之。嘱其戒发怒,注意调养。
1997年9月22日,电话随访,告之病情稳定,人若常人。
[中药治疗肝癌病例]
【郑伟达治疗经验】
原发性肝癌目前临床确诊时,中、晚期病例占90%以上,其中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或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者约占92%以上,因此,中西医药治疗成为肝癌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根据大量资料统计分析及著者临床实践来看,中西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确有一定疗效。总的来说,1年生存率约10%~20%。据报道,ⅱ期肝癌患者,未治组(接近自然生存期)的1年生存率为20%;中医药治疗组为36.5%,从统计上来看有显著差异。中医药疗效还优于单纯化疗。中医药适用于各期肝癌患者;除单纯中医药治疗外,还可与手术、化疗或放疗相结合。
肝癌由于症情复杂,并发症多,不同病程阶段有不同的表现,故辨证类型也不完全一样,现仅将常见证型归纳如下:
1.肝气郁结型
主证:两胁痛,右胁胀痛、坠疼,胸闷不舒,生气后加重,饮食见少,肝大,舌苔薄白,脉弦。
辨证:肝郁气滞。
治则:疏肝理气。
处方: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癥消癀(癥痛康),每次1g,每日3次。扶正固本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
汤药:柴胡12g,当归12g,杭芍15g,白术10g,云苓10g,郁金10g,香附10g,八月扎30g,甘草4g,沙苑子15g,青皮10g。
按语:肝主疏泄条达,肝气不疏,阻于胁络,故见胁肋胀痛;疏泄失常,气机不畅而胸闷不舒;肝郁困脾,脾运失司故纳少;气滞则血瘀,故可见胁部肿块。治以疏肝理气法。以柴胡、郁金、香附、青皮疏肝理气,解郁止痛;当归、杭芍、沙苑子柔肝养血;八月扎理气活血;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中。
2.气滞血瘀型
主证:胁痛如刺,痛引腰背,定着不移,入夜更剧,胁下痞块巨大,舌质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或涩。
辨证:气滞血瘀,恶血内结。
治则: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处方: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癥消癀(癥痛康),每次1g,每日3次。扶正固本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
汤药:降香10g,元胡10g,三棱10g,莪术10g,土鳖虫10g,生牡蛎30g,八月扎20g,赤、白芍各10g,郁金10g,炮山甲10g,白屈菜15g,当归10g。
按语:气郁日久,必生瘀血,阻于肝络,不通则痛,故肿块日大,胁痛如刺,痛处不移;肝血为阴,夜为阴时,故瘀血入夜则痛剧。治以行气活血,化瘀消积法。三棱、莪术、赤芍、土鳖虫活血攻瘀;降香、元胡、郁金、八月扎、白屈菜理血行气止痛;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炮山甲、生牡蛎养阴软坚消积。
3.湿热结毒型
主证:病势加剧,发热出汗,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身黄目黄,胁肋刺痛,腹胀腹满,恶心纳少,便干尿赤,舌质红绛而暗,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辨证:肝胆湿热,瘀毒内结。
治则:清热利胆,泻火解毒。
处方: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癥消癀(癥痛康),每次1g,每日3次。
汤药:小叶金钱草30g,虎杖30g,姜黄15g,栀子10g,丹皮15g,茵陈20g,蒲公英30g,白英30g,龙葵30g,蛇莓30g,半枝莲30g,厚朴10g,腹皮10g,羊蹄根20g,莱菔子15g。
按语:肝郁气滞日久,气有余便是火,故气郁日久化热化火,火热蕴于肝胆,致烦燥易怒,口干口苦;湿热阻于胆道而身目发黄。舌脉均显瘀毒火热之症。金钱草、茵陈清利湿热退黄,姜黄疏肝利胆而行血;虎杖、栀子、丹皮、蒲公英、白英、龙葵、蛇莓、羊蹄根凉血解毒,清热泻火;厚朴、腹皮、莱菔子行气导滞而消胀。
4.肝阴亏损型
主证:胁肋隐痛,绵绵不休,纳少消瘦,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目眩,黄疸尿赤,或腹胀如鼓,青筋暴露,呕血,便血,皮下出血,舌红少苔,脉虚细而数。
辨证:肝血亏耗,阴虚内热。
治则:养血柔肝,养阴养血,出血者凉血止血。
处方: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癥消癀(癥痛康),每次1g,每日3次。扶正固本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
汤药:生地20g,白芍15g,当归10g,女贞子15g,旱莲草30g,生龟板20g,生鳖甲20g,丹皮15g,嫩青蒿10g,山萸肉15g,生山药10g,沙参30g,生黄芪20g,茯苓皮30g,半边莲30g。
按语:毒热之邪属阳,阻于肝胆易耗伤肝阴,日久肝血亏耗,气阴两虚,故胁肋隐痛;阴虚内热,兼以邪毒蕴内,故见烦热、低热、黄疸及出血诸症;肝气横逆,则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腹内停水致腹胀如鼓、肢肿。治以养阴柔肝,益气养血。生地、女贞子、旱莲草、生皂板、生鳖甲、山萸肉滋阴清热;白芍、当归养血柔肝;丹皮、嫩青蒿清虚热;生黄芪、云苓皮、生山药健脾益气;沙参益气养阴;半边莲清热利湿。
临床辨证加减用药:低热加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乌莓、丹皮、生地、鳖甲等。高热加寒水石、生石膏、滑石,或加水牛角、羚羊角粉;或加清开灵、牛黄清热散等。黄疸加茵陈、姜黄、虎杖、金钱草、胆草等。出血加侧柏炭、仙鹤草、血见愁、蜂房、生地、丹皮、水牛角、三七粉(冲)、云南白药(冲)等。疼痛加降香、元胡、郁金、白屈菜、云南白药、没药、乳香、川楝子、苏木、徐长卿、两面针等。腹胀加木香、厚朴、青陈皮、大腹皮、莱菔子、焦槟榔、枳实等。腹水加泽泻、泽漆、猪苓、云苓、车前子、商陆、半边莲、二丑等。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伏龙肝、旋覆花、赭石、玉枢丹等。肢凉怕冷加附子、肉桂。腹泻便溏加炮姜、草蔻、儿茶、苍术、炒扁豆等。
肝癌晚期治疗
一、手术治疗。
(一)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最好的方法。
(二)肝动脉结扎与插管化疗。
(三)肝移植已取得很大进展。
二、介入性治疗。经皮穿刺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造影,同时注入化学药物及明胶海绵等栓塞材料。
三、放射治疗。本病对放疗不甚敏感。
四、化学抗癌药物治疗(环磷酰胺,盐酸阿糖胸苷)。
五、免疫治疗。在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后,可应用免疫治疗。
六、中医药治疗。
七、预后:
具体多久不好说,晚期肝癌的预后不好,亚临床肝癌疗效逐年提高,以下几点有助于预后良好的估计;①肿瘤≤5厘米,术后病理癌肿有完全的包膜,核分裂少。②肿瘤周围肝病背景(肝硬化)轻,③代偿适应能力强。④患者免疫状态好,如ot试验阳性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大于50%是免疫状态的标志。以上也是构成亚临床肝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