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准备期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怀孕期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分娩期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新生儿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期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幼儿期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少儿期 学龄前
少 儿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免疫接种 >> 甲型H1N1流感儿童如何预防

甲型H1N1流感儿童如何预防


www.cnkang.com  2011-2-10  搜狐母婴频道    
核心提示:甲型H1N1流感儿童如何预防   主动预防甲型H1N1流感才是硬道理   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与普通流行性感冒类似,但严重程度却有天壤之别。一般为突然发烧到38度以上,咳嗽,头痛……
  主动预防甲型H1N1流感才是硬道理

  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与普通流行性感冒类似,但严重程度却有天壤之别。一般为突然发烧到38度以上,咳嗽头痛,关节疼痛,鼻塞,全身乏力以及没有胃口。一些感染了病毒的人还会出现流鼻涕,咽喉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症状。

  在以前发现的一些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还能使人感染肺炎呼吸出现衰竭,以及健康状况慢性恶化。而也有些患者无任何不适,有些则足以致死。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袁国勇教授指出,甲型H1N1流感主要对抵抗力弱的人威胁较大。所以,只要保持身体健康,坚持体育锻炼,民众就不需要过于担心。

  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

  卫生专家提醒,流感爆发后很难防止它蔓延,但常识可以帮助个人自我保护。他们指出,第一要务是洗手,以酒精为底的洗手乳或泡沫消毒剂,杀死细菌或病毒的效果也非常好。为了防止感染,应采取以下措施: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呼吸道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6)如果生病了,请留在家中,并减少与其他人接触,避免感染他人。

  (7)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因为病菌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传播。

  甲型H1N1流感流行时,如何预防儿童感染?

  在流感流行期间,家长尽量不带儿童去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儿童要注意手的清洁卫生,经常洗手,不用手揉眼睛和吸吮手指。平常注意儿童饮食和营养。

  如果有家庭成员患了甲型H1N1流感,家里如何消毒?

  根据家用消毒用品的产品说明,用家居消毒用品定期擦拭物体表面(特别是盥洗室、门把手、玩具等)。病人使用的碗、筷需要开水煮沸消毒,衣被放到阳光下晾晒。

  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如果感冒发烧了怎么办?

  第一种情况,没有到过疫区,未与疑似或确诊病例有过接触史的人,如果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如果仅是嗓子疼,有点发烧,或者发热但很快退烧,一般来说是普通感冒,可以不去医院,只要多喝水,在家注意休息即可。

  第二种情况,到过疫区,和疑似病人坐过同一趟车或航班,或是来自同一地区,哪怕只有一点发烧,或者浑身不舒服,都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同时向医生说明有过这样的经历。另外,这部分人要多留意媒体发布的疫情信息,以及乘坐过的航班是否出现病例等信息。

  第三种情况,如果发烧39度以上,咳嗽较重,有憋气的感觉,明显嗓子疼,并持续高烧,伴有严重腹泻等症状,也需考虑就近到医院就医。

  对后两类人来说,如果突然出现高热,应采取以下步骤就医。

  第一步,不要在家呆着,应该戴上口罩,尽快去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就医;

  第二步,不要乘坐公交车或者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最好乘坐出租汽车,下车时索要发票;

  第三步,就近选择一家医院,不要舍近求远;

  第四步,直接到发热门诊就诊,而不要到普通门诊或者急诊;

  第五步,到了发热门诊,需要向医生汇报的几个信息:是否到过疫区,近期有无接触外籍人士,周围有没有人出现这种症状,是否很多人发病,是否与疑似病人共同生活过以及共同乘坐过交通工具,家人是否接触过外籍人士,家人是否有发热的情况,是一发热就来就诊了还是自己用过药物等;

  第六步,经过医生询问,如果排除了疑似可能,就没有必要担心,因为很多病毒都会造成发热表现,一般会归到呼吸传染病或者普通流感。如果是普通流感,应该多喝水,多注意休息,或在医院注射抗生素。如果患上的是普通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一般情况下都不需要治疗,如果体温高,不妨进行一些退热处理,或者检查一下血常规、血象等;

  第七步,只要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病例的人,出现体温升高(一般为37.5度以上),以及浑身不舒服、嗓子疼、嗓子发红等症状,一般需要转移到当地指定的传染病定点医院进行隔离,医生会使用快速检测试剂进行血清检测。只要及时进行早期治疗,多数可以恢复。

  普通感冒、流感、甲型H1N1流感之间有什么区别?

  流感和普通感冒都是急性呼吸传染病,均易发于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

  普通感冒的病原可以是病毒,更常见的则是细菌等,所以普通感冒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见于冬春季节,一旦发病常会引起爆发或流行。

  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则是各自危害不同。普通感冒如没有并发症,一周内可自愈,很少危及生命安全。流感则会导致很多严重并发症如肺炎等,从而增加了死亡率。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病毒常引起流感大流行,乙型病毒常引起局限性流行,丙型病毒一般只引起散发,较少引起流行。

  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及致病力极易发生变异,当一个新的亚型出现时,由于人群缺乏免疫力,很容易引起大流行。

  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H5N1型人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

  导致这次墨西哥和美国等发生疫情的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

  中药对治疗甲型H1N1流感有效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了《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方案》就如何预防流感开出中药药方。

  对于生活起居和饮食预防方面,要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保持心态平衡,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此外,要注意饮食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

  药物预防方面,针对不同人群,《方案》制定出详细的药方。针对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药方为太子参10克、苏叶6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针对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人群,药方为大青叶5克、紫草5克、生甘草5克;针对面晦无光,常有腹胀人群,药方为苏叶10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针对易上火,口气酸腐的儿童,药方为藿香6克、苏叶6克、银花10克、生山楂10克。以上煎服方法为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1次,3-5付为宜。

  《方案》强调,服用期间,老年人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用量服用;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和偏方。

  而对于目前民间流行的服用板蓝根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方法,专家表示,板蓝根本身是一种中成药,性味苦寒,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对普通的风热性感冒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其难以应付重症感冒,对甲型H1N1流感这种新型流感病毒更没有办法。

  口罩作用到底有多大?

  由于甲型H1N1流感能通过飞沫传染(如咳嗽、喷嚏等),因此口罩被很多人视为安全的防控工具。但戴口罩并非万全之策,搞不好还可能反增感染风险。美国、加拿大等疫情较重的国家并不提倡健康人外出戴口罩。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日前表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口罩可以预防甲型H1N1流感,所以他们并未建议公众外出戴口罩。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也发表类似观点,声明虽然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横行,但该局并不建议健康人在日常生活中戴口罩。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戴口罩可以阻止病毒在人群中传播,而以不正确的方式戴口罩反而会增加感染风险。比如,一个口罩使用太久,就无法有效抵挡病毒;若摘口罩方法不得当,还会将病毒传播到人的手上和脸上。

  当然戴口罩并非一无是处。当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形势严峻,又正当多种流行疾病高发的春季,因此个人可在出入人员密集、空气不畅的场所或医院时,戴上口罩降低患病风险。但是无论是购买或是佩戴口罩,都应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收到实效。

  专家提醒,只有购买高过滤性的口罩,才能有效预防病毒。此外,个人佩戴口罩前或摘口罩前后都必须洗手,以防手部病菌和附着在口罩上的病菌交叉感染;佩戴时应使口罩紧贴面部,并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佩戴口罩后,应尽量避免触摸口罩,若必须触摸,在触摸前后都应洗手;一次性口罩不能再次使用,非一次性口罩应及时清洗后才能再用;口罩如有污损应立即更换,即使口罩没有出现污损,使用几次后也应主动丢弃。

  了解更多甲型H1N1流感方面的知识,请进入儿童疾病!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