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准备期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怀孕期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分娩期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新生儿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期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幼儿期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少儿期 学龄前
少 儿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少儿家教 >> 关注外来务工者的家庭教育

关注外来务工者的家庭教育


www.cnkang.com  2011-10-21  搜狐母婴频道    
核心提示:关注外来务工者的家庭教育   外来务工者家庭既有城市普通家庭的共性,又具有他们独特的个性。学校和老师有责任提高这些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和融入学校生活—……
  外来务工者家庭既有城市普通家庭的共性,又具有他们独特的个性。学校和老师有责任提高这些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和融入学校生活———

  外来务工者子女进入上海学校就读,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 作为担负教育与培养下一代重任的学校与老师,在关心和研究每个学生家庭的同时,应特别关注外来务工者这个特殊的家庭群体。这些家庭既有城市普通家庭的共性,又具有他们独特的个性,研究这些情况有利于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也有利于老师与家长沟通,使外来务工者子女与城市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笔者最近对虹口区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女比较集中的中小学进行调研,初步了解了外来务工者家长的状况与心态。

  社会流动频繁无暇顾及孩子

  一般而言,外来务工者在准备迁移与变更工作期间,他们会花较多时间找门路、找关系,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迁入大城市后,他们仍然忙于寻找工作、安顿生活,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关心与照顾孩子。

  一些外来务工者刚到上海是抱着忐忑的心理,带有临时的观念,看一看上海有没有自己生存的空间,有没有自己发展的天地,一般先有三至五年的适应时间,然后再决定以后的去向,此时是他们最烦恼的时期,大多没有心思顾及孩子的教育。经过了适应阶段的磨练,并对大城市有所熟悉,逐渐产生感情后,他们中很多人会希望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环境,此时虽有喘息机会,但他们对长期的发展仍难以预料,对能不能在上海立足仍不确定,因而对孩子的教育仍然心有余而力不足。据我们的调查,41%的家长在上海已经有10年以上时间,他们希望能成为新上海人。此时他们才逐渐有精力开始关心自己的孩子,但是一旦投入,却发现教育的深奥,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同学之间已存在一段差距。

  期望普遍较高投入明显不足

  外来务工者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目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他们有强烈改变自己面貌的愿望,对孩子寄予很大的希望,对家庭未来也充满憧憬,他们往往把自己这一代没有实现的理想与愿望寄托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扬眉吐气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一位家长说:“希望孩子能超过我们,一代比一代强。”这说出了所有外来务工者的心声,他们希望孩子能融入到上海孩子之中,并且希望超过上海的学生,将来能在上海站住脚。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外来务工者对孩子的学业期望出乎预料的高,他们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获得研究生或大学学历,仅有少数家庭希望孩子达到大专或中专学历。

  这些家长对子女未来职业的期望也基本与他们的学历期望相似,多数家庭希望孩子从事白领或技术工作,仅有少数人乐意孩子成为普通的职员或工人。他们中很多人对孩子的高期望,既没有从孩子实际出发,又不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若没有思想准备,到时很可能会失望。

  与他们对孩子的高期望相反,这些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投入却明显不足。根据调查,有近50%的家长没有时间或只是偶尔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

  家庭是孩子学习、休息、娱乐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对孩子有一定的关心和投入,如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给孩子提供必需的学习用品,创造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教育氛围,这些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重要作用,对这些,外来务工者的家长们千万不能忽视。

  亲子沟通欠缺榜样力量薄弱

  家庭内,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应该是没有界限的。孩子在沟通中发表的意见,最容易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积极有利的建议,父母会表示赞同并认真采纳实施,对于片面、消极的想法也会分析引导,适度批评教育,使孩子更加成熟。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与子女关系既是长辈又是朋友,有利于营造融洽、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

  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外来务工者与孩子的沟通明显不足,父母们忙于生计,对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不够重视。当孩子心境、情绪不好时,能热情关心的只占25%;父母与孩子经常沟通的占40.62%。此外,只有12.5%的家长在节假日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

  在健全、和谐的家庭里,孩子能从母亲那里获得温柔、纯洁、无私的母爱;能从父亲那里获取严格、刚毅的父爱。子女在对父母关爱的体验中获得父母榜样的力量。父母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都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印记。如果父母缺乏与子女的沟通、缺少亲子之间的交流与娱乐活动,孩子从小就缺少了应有的“情感”。显然,外来务工者对孩子还需加强亲子沟通,增强榜样的力量。

  教育方法简单家庭需添亲情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父亲、母亲以及他们所抚育的孩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家庭能给子女带来温馨,当孩子取得了成就,孩子与父母共享荣誉和喜悦;当孩子有了缺点与错误,父母能给予热忱帮助与耐心指导。家庭还应是孩子的避风港,当孩子遇到挫折,需要调整情绪,振作精神,家庭的亲情可以帮助他们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外来务工者对子女的教育一般方法比较简单,他们是“充分信任”老师,习惯把孩子全部交给老师,而且往往只重视教育的结果,希望孩子有良好的品行,期待孩子有优良的学习成绩,但是却忽视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他们不太愿意、也不太会对孩子耐心教育,一旦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会简单、粗暴地责骂或殴打。

  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外来务工者子女与父母缺少亲情,当他们犯了错误,父母能耐心教育的只占三分之一,大多数孩子只能默默承受父母粗暴的责骂。当孩子碰到问题、遇到麻烦、心里苦闷时,他们应该首先想到向父母倾诉,因为父母是最关心、最亲近、最容易理解孩子的,但是我们调研得到的数据是,只有18.75%的孩子愿意与父母倾诉。可见,这些父母应与孩子多多增添亲情。

  “家庭教育”是一门非常严密而又系统的学科,家庭教育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操作性,它不可能自发地产生,既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又需要父母个人素养的提升。因此,学校应该以更大的热忱关怀外来务工者家庭,有责任、有义务对外来务工者开设系统的“家庭教育课”,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能力。   编辑:芯蕊 [我来说两句]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