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准备期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怀孕期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分娩期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新生儿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期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幼儿期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少儿期 学龄前
少 儿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家庭教育 >> 不要为孩子感到难过

不要为孩子感到难过


www.cnkang.com  2012-2-5  新浪母婴频道    
核心提示:不要为孩子感到难过   孩子们对大人的态度是很敏感的,即使这种态度没有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如果对他们怜悯,他们就认为自己更应怜 悯自己。如果他们为自己难过,他们的不幸就更……

  孩子们对大人的态度是很敏感的,即使这种态度没有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如果对他们怜悯,他们就认为自己更应怜 悯自己。如果他们为自己难过,他们的不幸就更严重了,他们不是面对困境,想办法抢救,而是依赖别人的怜悯,等着别人来 安慰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失去越来越多的勇气和解脱困境的意愿。

  怜悯对孩子是有害的,即使这种怜悯是无可非议的,可以理解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许多事情的态度都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的。如何对待挫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孩 子遇到不顺的事情时,如果我们对他们表示怜悯,认为他们真是可怜,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孩子就更加为自己感到难过,这无 疑会加深孩子对自己遭遇的不幸的感觉。他们会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受到安慰和补偿,生活欠了他们一笔债,父母或其它的人 应当来偿还。这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他们不是面对困境,想办法克服,而是坐以待毙,或向他人转嫁自己的苦恼。最 糟糕的是这种挫折在情绪上的反应会不成比例地加大,一个小小的挫折,孩子感受起来就像他的整个生活都被破坏操作了一样 。――――

  孩子的这种感觉与反应是细微的,但是日积月累起来就会形成不良的定态。像在这个例子中,菲利普感到自己受了委 屈,如此积累起来,当意外的更大的事情发生时,他可能变得怨天怨地,毫无能力。

  孩子经受的任何一次受挫的事件都是对孩子的承受力进行培养的绝好机会。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疾病与事故,将影响 孩子一生对待挫折与伤痛的态度。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身有残疾的孩子,而真正能使他们活得充实、自信的家庭并不多,成功地救助自己的残疾孩 子是每个真诚父母的美好愿望,而实现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于身体有残疾的孩子,父母或其它成人自然会生起怜悯之心,但是我们应当克制这种怜悯,因为它会给孩子带来更 大的心理负担,为自己的处境担忧。他们的注意力不是放在如何用毅力来恢复功能,照顾自己,而是不断地寻求慰籍、帮助, 似乎只有当父母或其它人围着自己团团转时,才能填补自己内心因恐怕、自怜引起的空虚。事实上,孩子们或人类从本性上是 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与困难搏斗的,他们要用奋斗来弥补自己的缺陷。如果父母或旁人一再怜悯或过多帮助孩子,孩子往往会 丧失信心,停止努力,这对身体恢复不利。这就是为什么专业医护人员并不事事呵护,而更注意精神上的鼓励,这常常被不理 解的父母们认为是冷酷缺乏爱心。

  孩子们的生活还有很长的路途要走,做父母的都希望他们能幸福健康地生活,身体上的缺陷无法弥补,但如果他们有 一个强健有力的精神支柱,健康的心理,战胜困难的毅力与决心,不自怜自惜,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后,会比在父母 怜悯、无微不至的郑怀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要有能力和幸福得多,父母对他们的爱的意义也表现得要深远得多。

  生病的孩子需要我们成人的照顾,我们不能逼一个发高烧的孩子自己去照料一切,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在情感上, 孩子也需要我们理解他们所遭受的痛苦,需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注意。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的态度,我们不能怜悯他们,不 能让他们感到自己的病痛要由别人来承担,而自己不应承受任何痛苦,克服困难的责任是父母的或其它什么人的。

  生病的孩子更需要道义上的支持,让他知道有人关心他,理解他所遭遇的一切,鼓足勇气,战胜疾病主要还要依靠自 已。疾病并不给他任何理由卸掉自己生活的重担,他必须承担力所能及的劳作。疾病很容易削减人的信心,使人感到无能为力 。在这种时刻父母不能用怜悯来挫伤孩子们的勇气和毅力。正确的态度是关切、帮助而不包办,用鼓励来代替不必要的服务, 使孩子尽快适应或恢复正常生活。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