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准备期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怀孕期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分娩期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新生儿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期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幼儿期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少儿期 学龄前
少 儿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家庭教育 >> 溺爱的社会文化环境

溺爱的社会文化环境


www.cnkang.com  2012-2-29  新浪母婴频道    
核心提示:溺爱的社会文化环境   我们已无数次地证明了溺爱的危害,但我们仍然觉得很有必要换个角度——从社会文化角度来展示弱爱的原因,以便 进一步对症下药。   高尔基早就说过,“……

  我们已无数次地证明了溺爱的危害,但我们仍然觉得很有必要换个角度——从社会文化角度来展示弱爱的原因,以便 进一步对症下药。

  高尔基早就说过,“爱孩子,那是连老母亲都会的事情。”报上曾提到过,一对“老外”竟然带孩子游玩,孩子在前 面跌倒,两位“老外”竟然无动于衷,静等着孩子哭完了自己爬起来。我们 了这样的事情,心里会觉得一阵酸楚,无由地泛 起怜爱之心。是不是那些“老外们都利令智昏、缺情少感,而我们则显得特别地善爱呢?非也!爱孩子的情感都是一致的,而 爱孩子的方式却相差甚远。这种区别在很大程度上无疑是一种社会文化上的差异。坐下来认真地做一番比较思考,我们不难发 现:“溺爱”绝不仅仅只是个情感的误区,在弱爱的背后,有着这样一些社会文化原因:

  1“家天下”的传统。中国人立身处世的传统向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不分”的观念使得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家庭细胞”的地位甚至高过一切,家族里面的事情,那是谁也管不着的。因此,孩子也就自然地被当成了 家庭私有财产而加以特别的保护。对孩子的溺爱,根本上是出于一种保护意识。“溺爱”与小农经济的、封闭的“独自占有” 是互为表里的。对孩子的溺爱很大程度上满了我们传统的,对家庭财产的保护欲望。

  2民族的社会化水平。衡量一个民族社会化水平的指标之一就是家庭的开放程度。依据一些人将家庭置于社会上的 现象,我们可以说我们的民族社会化水平还不够高。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一些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完全独立于社会之外。 你用什么方式培养孩子、打算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他人几乎不会对此进行干预。因而,整个社会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 上也就缺乏充一的目标、统一的指导和要求。简言之家庭教育几乎处于自发状态。在自发状态下,溺爱是家庭教育的必然方式 之一。

  3依赖心态。孩子是自身的扩展,是自身力量的传递。有了孩子的父母甚至常常会将自己的满腔期望寄托在孩子身 上。“多子多福”的观念以直观、间接的形式植根于思想文化的深层。因此,我们难免会用对待未来命运的虔诚态度对待我们 的孩子。这不是溺爱又会是什么呢?民间常有人戏言:“某某人对儿子特‘孝顺’!”这简直是对溺爱的社会心态的绝妙刻画 。

  大凡溺爱孩子的父母,也往往对孩子有过高期,反过来也是这样。于是,他们会逼着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去学弹琴, 学画画,学各种“绝活”。一旦孩子的表现不如人意,爱与恨迅即转化,爱得越深,恨得越切,溺爱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鸣呼 ,这些父母是在爱孩子耶?抑或爱自己耶?

  4社会焦虑。除了自身和家庭的原因之外,社会的客观环境因素也是促使父母溺爱孩子的要原因。一位儿童心理学 家曾说过:我们溺爱孩子是因为我们实在放心不下。幼儿园组织孩子到公园游玩,背着包拎着水的爷爷奶奶们在后面排起了长 长的队伍。他们只担心孩子会在街上出什么事。整个社会对儿童的保护措施还很不完善。儿童经常面临着交通安全、无端惩罚 甚至人口贩卖等各种危险。我们的父母能不对孩子倍加爱护吗?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就很难从根本上消 除溺爱这种“过保护”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溺爱问题,不只是我们父母一厢情感的事情。

  愿中国父母能够因此有所感悟、有所警醒。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