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准备期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怀孕期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分娩期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新生儿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期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幼儿期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少儿期 学龄前
少 儿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新生儿护理保健(第一周) >> 新生儿娇嫩肌肤护理5要点

新生儿娇嫩肌肤护理5要点


www.cnkang.com  2012-3-14  39健康网  了解更多科学育儿知识,请登录3—6育儿栏目     
核心提示:新生儿娇嫩肌肤护理5要点   新生儿的皮肤比较薄嫩,保护不当容易破损。保护新生儿的皮肤须注意以下几点:   (1)新生儿的皮肤角化层较薄,而且易于脱落,故防御外力的能……

  新生儿的皮肤比较薄嫩,保护不当容易破损。保护新生儿的皮肤须注意以下几点:

  (1)新生儿的皮肤角化层较薄,而且易于脱落,故防御外力的能力较差,只要受到轻微的外力就会损伤。对损伤的皮肤若护理不当,就会引起感染甚至使婴儿死亡。

  (2)新生儿的皮肤薄,血管多,具有较强的吸收和通透能力,容易吸收药物,因此不要随便给新生儿使用药膏,必须使用时,应使用无刺激性的药物;洗澡时,应用刺激性小的“婴儿皂”,不要用药皂。

  (3)新生儿的皮下脂肪薄,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因而保温非常重要。冬天保温不好,新生儿就容易得硬肿症,这种病儿的死亡率较高。夏天,若保温过度或室内温度过高,孩子再饮水不足,就容易得脱水热。

  (4)新生儿的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皮脂易溢出,因此要经常为新生儿洗头、洗澡。如不经常洗头,就容易在头上形成“乳痂”。若有了“乳痂”,一定不要一块块地连头发一起往下揭,以免损伤头皮,造成感染。这时可以用棉球沾2%水杨酸花生油(或熟的食用油)每日擦数次,数日后大部分可除去。

  (5)新生儿有时在颜面部、躯干出现小水疱样的疹子,这是由于新生儿的汗腺分泌功能亢进,分泌物堆积形成的,多见于夏季。只要经常为新生儿洗澡,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不需治疗,就会自然好转。

  新生儿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

  新生儿红斑

  新生宝宝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尚未形成,真皮较薄,纤维组织少,但毛细血管网发育良好。常常一些轻微刺激如衣物、药物便会使皮肤充血,表现为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多形红斑、多见于头部、面部、躯干及四肢,一般来讲宝宝没有其他不适感。

  护理方法:斑属正常生理变化,无需治疗通常在1~2天内自行消退。

  千万不要给宝宝随便涂抹药物或其他东西。因皮肤血管丰富,吸收和透过力强,处理不当则会引起接触发炎。

  生理性脱皮

  刚出生的宝宝因皮肤最表面的角质层太薄,肯皮和真皮之间连接的也不紧密,所以常常表现出脚踝,脚底及手腕部皮肤干而粗糙,以防引起皮肤损伤而引起感染,甚至败血症。如果想撩撩皮肤表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安全,温和的保湿品。

  皮肤出血点

  宝宝猛烈地大哭,或者因分娩的缺氧窒息,以及胎头娩出时受到磨擦,均可造成皮肤下出血,这是因为血管壁渗透性增加及外力压迫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护理方法:出血点无需局部涂药,几天后便会消退下去,如果出血点持续不退或继续增多,可请医生进一步检查血小板,以除外血液及感染性疾病。

  皮肤变黄

  常发生在宝宝出生后的2~3天,表现为皮肤呈淡黄色,眼白也微黄、尿色稍黄但不染尿布,宝宝的一般情况很好,如吃奶有力、四肢活动好、哭声响声。这种现象是生理性的,7~9天后开始自行消退。

  护理方法:足月宝宝不需特殊治疗,多给喝些葡萄糖水即可。如果出生3天后出现,但10天后尚不消退,或是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以及在生理性黄疸期间,黄疸明显加重,如皮肤金黄色遍及全身,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对早产儿应密切观察,必要时去医院做光疗和药疗。

  栗粒疹

  很多父母都会发现自已刚出生的宝宝鼻尖,鼻翼或面部上长满了黄白色的小点,大小约1个毫米,这是受母体雄激素的作用而使宝宝皮脂分泌旺盛所致,有的宝宝甚至在乳晕周围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可见到这种皮疹。护理方法:一般在宝宝4~6月时会自行吸收,千万不要用手去挤,这样会引起局部感染。

  来源:39健康网

  了解更多科学育儿知识,请登录3—6育儿栏目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