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准备期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怀孕期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分娩期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新生儿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期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幼儿期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少儿期 学龄前
少 儿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其他 >> 早期教育个案-望望妈妈(3)

早期教育个案-望望妈妈(3)


www.cnkang.com  2012-5-15  新浪母婴频道    
核心提示:早期教育个案-望望妈妈(3)   主题:翩的事勾起我的心病,你们再来帮我讨论讨论吧   版权所有:望望妈妈 原作 提交时间:09:49:40 02月28日   翩的情况……

  主题:翩的事勾起我的心病,你们再来帮我讨论讨论吧

  版权所有:望望妈妈 原作 提交时间:09:49:40 02月28日

  翩的情况有许多和望望类似,性格上也有相似之处,所以昨天我根本没发言,没经验嘛。琬妈说我为什么老担心望望小,可的确小。虽然比琬大,也许琬和望望的性格不同,有 的孩子小也能在同学中不吃亏,但这是很少的,望望一直处于弱势。教授说的翩翩的情况,如在学习上处于领先之类的,望望也有但其他地方还是吃亏,昨天我问她,她才告诉我有个女孩子常骂她,那女孩妈妈还是老师呢,没办法。

  作为一个刚被拦进小学的女孩子,她该上学吗?望望是1997年7月30日生,小学拦到88月,我也试着教她一些东西,比如认点字啊学点琴啊,一方面有让孩子有点特长不至于太落后的用意,我记得翩妈去年发过一个贴,就是关于进小学该带点特长的事。

  可交往方面就如教授所说,不是家长能左右能包办的。我也有点担心望望,她这孩子单纯热情善良而又细腻。

  主题:旧贴:关于吃苦与兴趣的讨论

  版权所有:望望妈妈 原作 提交时间:11:07:15 05月08日

  看到教授把以前的贴整理得如此完整,贡献给大家,心里真为他的无私感动,这也印证了我们一贯来的主张:为父母者先为人。

  教授做出了榜样。

  我也献上一个旧贴,最近早教百家争鸣的风气似有所淡化了。

  看了这么多精彩的旧贴,我份外怀恋一位老朋友----出色的壮咪妈,希望壮咪妈有空来转转。树树妈妈:关于我家儿子学琴的问题。

  今年暑假给儿子报了一个电子琴班(暑期班,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本来我是不想报的,因为我觉得儿子的乐感和节奏感都不好,平时跟小朋友们玩拍手歌时都跟小朋友们合不上。而且我们夫妻对音乐方面也都不懂。但热心的同事认识那个老师,早早的就帮我报上了名。没办法硬着头皮让儿子上了。

  上第一节课以前我也问过儿子的意见:"树树,你愿意学电子琴还是学画画?"儿子到是选择了电子琴。上了几次课儿子学的比我想像的要好(我是不是对孩子太没有自信了?)。但还是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是儿子学会一首曲子要比别的孩子费劲。开始老师要求在家每天练20分钟,但树树要练40分钟才会赶上别的孩子。其次练琴很不自觉。每次刚下课时决心很大:"妈妈,明天我一定练一天。不让陈衡赶上我。"但真到练琴时还要我叫了一遍又一遍。练完一遍总是要转一圈说点费话才再练一遍,练上二三十分钟就不愿意再干了。由于我也放假在家,一直督促他,一天拽着他练二,三次,总的

  时间要比老师规定的多的多(每首曲子弹的遍数也要比老师规定的多。)所以前半个月每次上课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但越学越难,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越来越多,儿子开始有点吃力了。老师让回家练琴的时间逐步增加到了一个小时以上。但儿子的练琴时间却无法跟着增加很多。因为开始他就已经用时不少了,再多他就怎么也坐不住了。慢慢的他就得不到表扬了,于是有一天他就说:"我以后再也不练琴了。"说归说,练还是得练,但每次的作业完成的都很勉强。终于坚持到署期班结束。

  老师说暑期班是学琴的开始,儿子虽然学的很困难但也都学会了。他虽然说过这个暑期学完坚决不再学了,但有次我逗他:"树树,下学期的琴班我已经给你报过了。""啊?真的?那好吧。"他竟然也没有坚决反对。我现在也不知道应该不应该接着让他学下去。我不太想让他学,因为我觉得下学期他就要上学了,学琴占用的时间太多。而且我也很累。但我又怕让他养成学什么都坚持不下来的

  毛病。而且树树干什么都不能吃苦,如果不让他接着学了岂不是更纵容他了?

  下面是关于吃苦与兴趣的大讨论,不知不觉形成

  -------------------------

  了正反两方。

  ------

  正方中心观点:

  孩子能否吃苦是一个大问题

  张仲华医生

  你好。关于学习弹琴,弹琴是次要的,主要是能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如果孩子的节奏感比一般的孩子差,就不要在音乐方面下太大的力气。当然也是可以去学琴,一是可以提高孩子的节奏感,也会锻炼他的毅力,如果妈妈做的不好,老是打击他的积极性,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孩子希望能在成功的体验中,慢慢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毅力。最好是能找一个孩子所长的方面去学习,这样对孩子就会更好一些。

  关于孩子吃苦的问题,是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要能吃苦。可是现在的环境太好,社会风气也有问题,都强调享受。我的孩子今年高中毕业。虽然在他小的时候,我对此就比较注意,但我仍然不满意。一是太缺乏环境,没有地方可以让他去吃苦,他也没有农村孩子的压力。我在

青春期,是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生活。特别是下乡当知青的七、八年时间里。我非常感谢那一段艰苦的生活历程。现在不可能有这样的环境。虽然我对应试教育非常不满意。有时想想也有一点好处,孩子早上六点钟学到到晚上十一点,也是有一些辛苦,也能得到一些锻炼。这两年在论坛里,我老是给大家强调要让孩子吃苦,锻炼孩子的毅力。这太重要!尤其是等到孩子长大,更是发现其重要性。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必须十分注意。

  如何让孩子能吃苦?在现在舒适的环境里,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首先是做父母的能否狠下心。其次才是方法的问题。无论是“逼”,还是“哄”,最重要的一点是孩子能够慢慢的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能力的提高,慢慢有了更多的信心。你给孩子讲故事,要孩子认字,他给你别扭。其中也有你的方法问题,因为你含有指责的态度较多,鼓励与耐心较少。当时妈妈的韧性也不够。妈妈有更多的韧性与耐心。又要“逼”,又要“哄”。慢慢学习去改变自己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注意自己的心态。

  反方中心观点:

  一定要学会吃苦吗?

  everest

  也许我是个“享乐主义者”吧,觉得追求幸福躲避辛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且人生苦短,要捡最要紧的事做,所以我是绝对不会“自讨苦吃”。对张教授在楼下谈的吃苦一事,也不甚赞同。如果不得不吃苦,当然应该尽量从中得到一些什么----比如说更坚强的性格,但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绝对的好事,我可不会为失去了吃苦的“机会”而感到任何遗憾。当然我也知道现实并不如此,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适应逆境、有毅力能吃苦很重要。但是,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会遇到那么多挫折,会有自己的理想与憧憬,在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教他们适应、在他们为理想而努力的时候教他们毅力、在不得不吃苦的时候教他们忍耐,还不够吗?真的有必要虚拟一些场景让他们无谓地吃苦吗??而且,如果让他们有成熟的心态、对自己和人生有充份的理解,将来遇到逆境的时候,自己能知道应该怎样做,就更好了。我总觉得,从没吃过苦的孩子不见得不能吃苦,被惯坏了的、心理脆弱的孩子才吃不得苦。

  正方辩论

  ----

  吃苦和学习兴趣

  壮咪妈

  我教了我儿子近3岁的中文,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有一点儿体会。在教字之初,就是兴趣的培养,我们用了许多方法力求寓教于乐。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壮咪对学中文的兴趣也不大。想想也是,一个几岁的孩子对同一事物怎能保持几年甚至永久的兴趣呢? 而且,学习相对与单纯的玩耍,无论如何也是个枯燥无味的事。曾有一度,我的教学很难进行下去了。后来,我跟壮咪谈了为什么要教他中文,并达成协议每天学半小时左右的中文。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养成了习惯,壮咪到不太烦学中文了而且当读到新故事时,还觉得蛮有乐趣的。我的意思是让孩子完全靠兴趣来学习,或者说不吃苦就能学好习,是不太现实的。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步,兴趣培养出来后,还是要需要督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习惯养成了学习也并非是一件非常苦的事,特别是学习达到一定的程度,就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了。就象认字认到翩翩,丁丁的程度,不让看书还得跟你急呢:) 。

  关于吃苦,不太同意everest的观点。人的能力不是需要的时候就能有的,没有一点一滴地锻炼和积累,到用的时候有时还真调链子。出国后我经常体会到以前在国内吃的苦太少了,受的锻炼太少了,以至于现在缺少许多生活能力而且对苦痛的承受力也太弱。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国内的时候没做过饭,出来后将自己喂饱就成了天大的头痛事,特别是让壮咪没吃好因此长得很瘦。现在一听人家说壮咪不壮我就特内疚。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在国内的孩子不是吃的苦多了而是太少了。特别是大城市,不但是有许多现成的东西给孩子了许多方便,而且家里条件也好又一个孩子能让孩子吃什么苦呢? 我们这里的孩子6,7岁上学,都自己坐公共汽车来回,下午1点多就下学了,得自己在家呆着。到了暑期,都成了挂钥匙的孩子,得自己管自己的中午饭呢。国内的孩子这样的恐怕不多了吧。记得去年,我们讨论过应该给孩子怎样的一生。我们都同意给孩子快乐的生活,认为这样他们就会幸福的。经过对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考虑,我越发认为平凡或者应该说平庸的生活不一定甚至比较少可能会成为快乐的生活幸福的生活。我们的孩子大多不是衔着金钥匙出世的,我们大多无力给他们一个衣食无忧的一生。他们的生活需要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到。everest所在的美国或许可以让平凡的人,比如没技术没有很高学历的人享有一个依然快乐的人生。但这在中国目前甚至于几十年内都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孩子还是要经过艰苦的学习和奋斗,有好的教育得到好的工作才能有快乐的前提。

  以我认为应该给孩子吃吃苦,必要时得找点苦给他们吃。

  兴趣与吃苦目标

  宁宾妈

  兴趣,我觉得单靠孩子有兴趣不行。我儿子特别喜欢玩乐高,他可以一坐四个小时用乐高搭个医院什么的,而且他可以天天就这么迷着乐高,其他什么都不干。假如我单凭他的这个兴趣,我看连小学也别上了。

  吃苦,仅仅靠吃苦也是不行的。假如没有兴趣,当然干什么都是一件苦事。要是让我一天花四个小时搭乐高,对于我来说是件苦事,而对于我儿子来说就不算吃苦了。所以吃不吃苦,是不是苦事,是由兴趣决定的。

  目标,从我对儿子的教育来看,我觉得还是让孩子有个目标比单靠他的兴趣来得好。有了目标,才有可能谈到培养对本来不感兴趣的事情有兴趣上,有了兴趣苦就不算苦了。

  前些日子我和老公忙着为儿子找个离家又近又好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当然难进了。我告诉儿子目前有两间学校可以选择,一间是个好学校,进去后功课多,老师要求严格,同学们都爱学习,另一间学校功课少,老师要求也松,在那里读书的孩子也比较贪玩些。我问儿子愿意去哪一间,他毫不犹豫就选择了第一间。昨天我去参加学校的抽签,很幸运地我们抽中了好学校。回家后,我告诉儿子他明年一月就可以去那间好学校读书了。当时他的表情是特别开心的。我问他为什么选那间学校,他说学习好以后长大了就有出息。

  昨晚,儿子抱怨为什么我教他认的字是老师没有要求会的。我告诉他,老师教的东西每个同学也都会,而且人家的妈妈可能也在家多教一些呢,假如你会的东西人人都会,那么你怎么能比别人强呢。后来我又说,今天不留明天的作业了,他只要把老师留的做了就可以了。其实老师根本就不留什么作业,而我只是每天留一篇写字的作业和半小时练习钢琴。他坚决不同意,非得让我给他留了一篇写字的作业。然后,我写了第一排(告诉他如何写笔划),他写第二排(主要看他是否写对了笔划),剩下的是第二天他的作业。

  儿子学钢琴整整一年了。周围的两个和他同时学的小男孩都不学了。有两个比他大两岁已经学了两年钢琴的男孩还不如他弹得好。为此,老公的评论是儿子的成绩是做妈的我逼出来的。我不同意,回想这一年来,我做了什么?每星期六我从没有间断过陪儿子去上课,每天晚上都要陪他练习半个小时。我从来没有恶狠狠地逼他,反而是经常问他是否还想学。我经常把过去弹过的曲子拿出来,让他看看刚开始时他弹的是多么简单的音符。有时拿出一个当时对于他特别难的曲子,问他是否还记得那时他费了多大的劲才学会的。而现在让他再弹一次,对于他现在这个曲子又是多么的容易。每当这时,儿子都有一种成就感,我会告诉他困难就是这么一个一个地克服的。虽然他只有五岁多,这样的道理,他能明白。当然有时候,他遇到难题还是会泄气,有时弹不出来还流眼泪。但只要我拿出以前的曲子,他都能咬咬牙坚强起来。

  一天,我告诉儿子要是他能认更多的字,他就可以自己读‘长袜子皮皮’这本书了。这是我现在每天都给他读的一本书。他沮丧地说那得会多少个字呀。我说一天学一个,50天就学会50个。他说50个哪,太难学了。我拿出我给他做的识字卡片,我们俩一起数他已经会了的字,有四百多张卡片呢,每张卡片都是一个词,那么要论单字就不只是四百个了。我说你都会四百多个字了,50个字算什么。就这样,儿子又有了信心。拿出儿子已经写完了的田字格本子,让他看看他都写了整三本了(虽然本子特别薄),他马上就来了劲儿。他信口开河地说他准备两天就写完一本。

  在教育儿子的实践中,其实我也是在慢慢摸索如何做孩子的妈妈朋友。

  关于兴趣与吃苦

  望望妈妈

  任何事情都是不能绝对化,程式化,不一定说非要孩子吃苦,实施什么挫折教育,一切都是要在自然之中进行。拿寓教于乐来说,我个人认为,用在四岁以前比较合适,我就是用这个办法带望望阅读的,她爸爸当年是亦文亦武呀,扮公主演恶魔全包了。我同意壮咪妈的说法,不能始终用这一方法,而且也会不灵的。特别到了孩子大了以后,有自己的想法与意志,也开始懂得吃苦与享乐的区别,这时候就不能完全地靠兴趣做事,适当时还须强制。我们要给她一个她可以达到的目标,帮助她体味学习成功的乐趣,但应该让她知道学习其实是苦乐相加的,而且苦的时候还十分地苦。我曾和望望同学的妈妈,一位小学老师谈起过这个问题,因为到了小学以后,在你面临的学习、生活等问题上不是任何事都靠兴趣的,通才教育有许多是十分枯燥的,所以培养孩子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还是很必须的。

  我一直有个体会,在安逸环境中长大的人,多半随遇而安,进取心差些,我的同学大抵如此,农村上来的靠自己上大学,找工作,一切从零开始,而家境好的,有种种的便利,他的潜意识中会少一些主动性,当然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观念不同,我没资格去评判这类型的人,也不能完全绝对地说,二种环境下就一定出二种不同的人。我以前也是个安逸的人,中学偏课得历害,作文被语文老师拿来作范文,数学课则坠入深深的低谷,我无数次地制订了计划,但没有一次是付诸实施的,自然我也受到了严惩,上大学时与我心仪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擦肩而过。我女儿的生活我是不能为她安排,也不能将我无法实现的梦想加在她的身上。女不教,母之过,这想法很传统吧。只是想在她幼年时帮助她建立起一些踏实、勤恳的品质、习惯,因为将来一切还得靠她自己去奋斗,就算不做什么女强人(这个我是不赞成的),但起码的生活水准总要维持吧,总想过得更好些呀,我不希望她对任何事都是蜻蜓点水,浅试辄止。以我们现在的人生经历来说,难道我们能认为,什么事都是单凭兴趣的吗?到你生活的水准都不能维持的时候,你会对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说没兴趣?

  现在我会适当地把兴趣与吃苦结合起来,帮她建立良好的习惯,又及时加点“味精”,让她不知不觉地坚持下去,习惯的建立过程是比较坚苦而漫长的,但养成后就可以“坐享其成”了。在幼年时父母多花点力教育,等孩子大了我们操的心反而会少。比如认字和口述日记,我把道理摆给她听,和她明确每晚雷打不动的项目,但有时也穿插一些小游戏,给她找些寓教于乐的“乐子”,否则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退缩的,其中有个乐子是望望和爸爸比赛,每认出一个字就可以括老爸的鼻子,她爸捂着鼻子委屈地说:望望,这就是爸爸为了培养你付出的代价!

  这真是一个太大的问题!

  翩翩妈

  壮咪妈有一点我是同意的,要让孩子在明理的前提下去做自己可能失去兴趣但却有必要的事情。因为再好的的孩子,也不可能永远对所有有益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以翩翩为例,她曾经热爱弹琴,热爱写日记,后来也一度厌倦弹琴,不愿写日记,是否就因为她没有兴趣就放弃了呢?我跟她谈心,首先承认,对她这么大的孩子来说,日复一日地弹琴,很艰难地写日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的厌烦有道理。但,如果放弃,今后她可能就会习惯于放弃,习惯于不守信用(因为原来是她自己的选择),后果是什么呢?她回答是“熊瞎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好了,我说“响鼓不用重锤,妈妈最喜欢翩翩的是什么?”翩翩答得极响亮:“有理性!”好啦,她心甘情愿地做下去了。尽管这事情对她依然算是苦差事。不过,她也会有成就感,当弹了一首家里人都听过的曲子并跟着哼唱时;当她编暑期小报时,在数十篇日记中难定取舍时;当她看到久违的爸爸,大声朗诵日记时……她对我说:“幸好我没有停止。”

  所以,学习可以不是用“逼”的,但也不是完全听之任之的。丁丁妈说的是一种理想的孩子(丁丁确实非常理想,那也是丁妈的苦心,她的每一次糊弄,都是精心之作),但理想的孩子毕竟是极少数。所以,我也不赞成把对丁丁的做法推而广之。对相当多学习兴趣还有待培养的孩子来说,采取听之任之的办法,是一种灾难。

  我也看到树妈的贴子,我很理解她。孩子有很多种,环境各异,个性不同,教养孩子的办法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不能照搬。哪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孩子,妈妈要用心揣摹。培养兴趣确实很重要,但培养的途径可能很多。

  而吃苦,我觉得要有一点刻意,但要把握度。比如在生活中创造一些机会是可以的,但不必真把孩子送到农村去。翩翩是个很娇气的孩子,至今不肯一个人睡一个房间,吃饭又少又慢,我可能没资格说什么。但我也有很自豪的一点,比如,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几乎所有的低年级孩子都是家长帮着拿书包,只有翩翩从来是独自背着的( 她放学要跟着外婆坐九站公交车,书包的沉重让许多乘客吃惊);我的车也经常是翩翩帮着擦洗的;她独自可以收拾七八个人吃饭的残局(我们家是大家庭),清理、洗碗、收菜,没有任何人帮忙;许多大人孩子一同出游,翩翩是最不叫苦叫累,从不缠着妈妈,永远兴致勃勃,爬山比大人快得多,攀岩像个小猴,从不挑剔和给大人添麻烦,还能为大家制造笑声……

  嗨,可这些能叫吃苦吗?她乐在其中呵!说到农村,本来就是她热爱的地方,每次去农村,她都恋恋不舍,才不计较住得怎样吃得怎样呢,可以除草、收获、踩一脚泥,玩一玩水,那是她的天堂。我都怕太阳太毒,只想快快回屋,可她满头满身的汗,还是说我不热,你先回去吧。

  这样的苦,要么是大人不给孩子吃,真给他吃,他会甘之如饴。

  我是碰到过很多朋友,是自己先气馁了:去那么远?卫生条件怎样?有蚊子没有?会不会出事儿?要带很多东西吧?孩子生病了怎么办?……患得患失,没完没了,出去了也东怕西怕,紧跟着孩子一连串儿的“不”,孩子烦也烦死了。

  所以我赞成丁丁妈的“先得训练父母”,我们这一代有多少人真吃过苦、真能以苦为乐呢?

  非常同意壮咪妈妈的说法

  猛猛妈

  说起吃苦,确实应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前一段,我看到一篇报到.说让上海的小记者们采访一批从外地来的中小学生来上海参加的一次活动.结果,因为天气很热,上海的家长们怕自己的孩子受苦,亲自在旁边打着伞折阳.外地来的学生自己靠地图找车站,做公交到达目地的,而这帮小记者们怕累,打的到达,你可以想像采访的结果吧.几年后,上海孩子怎么和他们的同龄外地人竞争呢.对于中国来说,生存压力是最主要的,要做人上人,必先苦中苦.

  磨练也能让孩子养成承受压力,战胜困难的观念.慢慢地心自然就坚强起来了,意志也得到了锻炼.当然说起来容易,具体操作起来确实需要一套办法.处处留心孩子的行为,还要有度,自信心不能伤了,否则又容易自卑,唉,妈妈也不易.

  其实,培养健康的心态的过程也是吃苦的过程. 健康的心态是需要靠拒绝诱惑,经历挫折来磨练的.否则,光有一颗单纯的善良的心是不太好过挫折的这一关的.可能,大家说的吃苦的定义有出入吧.再说下去,就有为辩论而辩论了.呵呵

  反方辩论

  ------

  再说两句

  everest

  再说两句首先说我同意的。我很赞成壮咪妈的一点,是做事情以兴趣开头,靠恒心与毅力做好。做什么事情都不那么容易,没有恒心与毅力绝对不行,但我坚决反对现在的家长随便给孩子报一个班,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就逼着孩子学到底,美其名曰“不许半途而废”。还是那句话,人生那么短,(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能活80岁,那么他在这世界上一共就只有不到三万个日子。)想做的事情肯定比能做的多,为什么不让孩子做自己最喜欢的,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恒心呢?有些家长会说,小孩子自己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这时父母所要做的,更不是替孩子选,而应该是给孩子增长见识、扩大视野,让孩子对自己能够做什么、能够有什么兴趣有所了解,以便他将来做决定。

  再说吃苦。我看壮咪妈写自己的经历,感到你缺乏的是生活能力,不是吃苦。能力并不是通过吃苦才能培养。就说做饭,以前你们家谁做?是你妈妈做吧?如果你妈妈教你做、让你做,现在你岂不是不会有问题?美国这里确实生活条件不错,但我的感觉是美国孩子生活能力、应变能力是强于国内孩子。美国孩子有没有象国内孩子那样大手管父母要零花钱?女孩子给人带孩子、补习功课,男孩子给人剪草、送报,还有的洗车、自己榨果汁、烘饼干上街卖,很小就要自己挣零用。我们老说中国学生在美国饭馆打工是“洋插队”,我所认识的美国学生,大学期间很多都要靠端盘子、卖电影票等工作挣学费,没有谁觉得不妥。美国孩子很小就帮家里干活,女孩跟妈妈做饭缝纫,男孩跟爸爸收拾院子、修车、做木匠活。我还认识一位家长,觉得她俩儿子做饭太差,专门暑假送去上烹调班。美国这里孩子从小在外面野跑,磕了碰了冷了饿了是常事。他们这里的童子军到现在仍然要学习野外生存。生活再舒适,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舒适,而中国有些家长(象猛猛妈提到的那些给孩子打伞的家长),是不遗余力地保证自己孩子每时每刻都舒适。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教知识、教社会能力都重要,但这些都应该是教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很多家长恰恰是忘了教孩子生活。

  另外谈到应变能力,我觉得这仍然是不必通过吃苦来达到。你就算给孩子吃太多的苦,也不可能穷尽孩子一生会遇见的所有情况。你所能做到的最好,其实不是吃苦,而是让孩子学会处理各种新情况。现在的父母有多少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时候跟邻家孩子抢玩具,到大了之后跟老师、同学之间的矛盾、自己专业的选择、性、毒品,都是家长包办。如果从小、从最细微的事上就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家长只起指导作用,那么孩子长大就不会遇到什么都无措。

  意犹未尽,再说两句关于生活能力的想法

  我感觉很多家长心里还是受传统的影响,不知不觉地就在给孩子传达体力劳动下贱、智力劳动高贵的想法,比如说:不让孩子干家务,只让孩子念书。如果干家务都算吃苦的话,那国内孩子确实应该吃点这种“苦”。

  我看到美国孩子生活能力比较好,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在美国“手巧”是很受人尊敬的。我们学校里都设有电工房、木工房,做实验的时候缺个什么装置,学生自己就去做一个。谁不会做才丢人。我们系里为节省大家时间,雇了一位师傅专门给大家做一些实验装置。这位师傅在系里牛着呢,为什么?因为他能做出来的东西,我们做不出来。再说干家务,一是非干不可,二是干家务干得好自己过得舒服,三是家务也是有创造性的活动,乐在其中。美国这里五金店、卖工具、油漆、钢材木材的店很多,卖的东西都很专门的,周末挤得不堪。粉刷、装修房子、搭个露台、装个游泳池什么的,很多人自己干,而且引以为荣。如果谁有本事自己盖个房子,那他在左近一带可牛大了。家里挂的画是孩子画的,挂毯也许是主妇自己织的。这可不是美国下层人的生活,中产阶级、上中产阶级,都是如此。美国的大学生,有70%以上勤工俭学过(可不是随便干干,有人每天要打工几小时的);有些穷人孩子为上名牌大学,很小开始打工攒学费。想想有些国内大学生,给他安排勤工俭学机会他还嫌丢人,不干,然后满社会去要爱心。所以是否能“吃苦”,我觉得还是心态重要。国内现在有些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惯得不象样,这不是生活水平的问题。

  也谈吃苦与兴趣

  : 丁丁妈1863

  学习的兴趣确实是很重要的,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培养的一种兴趣,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本身就应该很讲方法和策略的,而一旦培养出对学习的兴趣,父母在孩子学习方面的任务可以说是完成了,以后只能靠他自己了,这种兴趣一旦有了,是比较不容易丧失的。我认为你教孩子学中文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培养兴趣的过程,在很难的那段时间,不是孩子不能保持几年的兴趣,是他根本还没有建立对学习中文的兴趣,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也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尤其是你们不处在一个中文环境,就象我们教孩子学英文一样,对你的孩子,中文就是外文,好在你们有一个可以练习的环境,换言之,如果是我来教丁丁学英文,我就肯定不会用这种方法去培养他对学英文的兴趣了,这个兴趣类似其他的许多兴趣(如打球、练字等等),属于一种附属的东西,跟孩子的个性和喜好有关,这些兴趣的培养就基本上要看孩子是否真正愿意了,不能象培养学习兴趣一样去培养了,父母只能因势利导,不可强求,除非要他在某方面成名成家。

  至于吃苦,虽然everest说的可能过于轻松了一点,但我觉得大致的意思也差不多。诚然,农村孩子的压力和苦是城市孩子所不能比的,但这是豪无办法的,我们不可能为了给城市孩子一个吃苦的环境,而将他放到农村去,那样他又有可能失去别的方面的锻炼机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只有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条件,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快乐的成长环境了。我不是觉得现在国内的孩子吃了很多苦,而是有许多家长太溺爱孩子了,他们不是有没吃过苦的问题,而是生活得太甜了,这些孩子与国外的同龄孩子比起来差距就大了,我们应该不是去讨论他们的情况,我想在这个论坛上的许多妈妈应该是不存在溺爱这种事的,都是重视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品质等等早期教育问题的,大家也是在探讨如何让孩子真正体会成长的快乐,如何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长大。这些孩子有了这些关爱他们的妈妈,都应该有一个很快乐的将来,即使没有高学历、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都会因为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而感到快乐、幸福。虽然国内很多情况不如国外,但快乐之人还是比比皆是哦!你说的做饭一例就更不应该是以前吃苦少的证明,应该是你对此毫无兴趣而已,我想这论坛上有许多妈妈都是在做女儿时不用受厨事之苦的,如今为了孩子许多可能都成为了一级厨师,我自己就是一例,在离开父母的家时,我做过的唯一炊事就是掏米煮饭,甚至连女孩子通常要做的洗被、缝被都是在大学里自学的,如今不照样成为孩子的第一任厨师、家里的一把好手(说来好笑,还应该能干而获得当时的准婆婆的好感哩)?如果这也算是吃苦的话,那我们就更加不必特意去吃这种苦了。

  对于国外那种6、7岁孩子就自己照顾自己上学、吃饭的情况,我是非常羡慕,也曾想仿效,可实在是因为国内环境不一样而不敢,在广州这么小的孩子没有几个敢让他独自过马路的,即使有斑马线也不行,马路上太乱了,不能独自古过马路,哪里谈得上自己坐公共汽车上学哦!不过,这不是吃苦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环境问题,6、7岁不行,10岁总可以了吧,只是时间不同而已。所以这些都是很表面的东西,关键是如何培养孩子爱学习、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德,有了这些良好的品德和一颗快乐而平常的心,就不会走向国内许多媒体所报道的那些毫无自理能力的孩子一样的路了。

  要培养孩子,先要培养父母。 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的心态问题,是父母让他们失去的吃苦的机会,象这样的父母怎么培养孩子吃苦呢?倒是惟恐甜之不及!

  关于吃苦及其他

  乖乖妈

  说到学习兴趣,我认为兴趣绝对是主要的,看那些被父母逼着学的孩子,惊惶不安的样子,着实可怜。回忆我自己的学生生活,在心情快乐的时候,学习也是轻快象飞。

  我习惯有例子可以直接开刀来看,就讲我吧。小时候我爸妈对我就是听之任之,典型的荣辱不惊,拿着我那三十几名的成绩单也能面不改色,所以我没压力。从来没有人督促我用功,所以我压根不知道“十年寒窗”“头悬梁锥刺股”是什么滋味。我的功课就那样,马马虎虎,可是我很愉快,好歹我有几个强项,老师念我的作文,或者我解出人家不能解的题,我就很得意和快乐。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暗下决心,你们小时候也曾这样吧?坐在那里严肃地思考很久,订计划,比如每天学英语多长时间,每天几点才许睡,几点就得起床、、、、、、可那就是一个幻想而已,从来就不曾付诸实践,甚至我渐渐也就象看透自己了一样,再也不那样暗下决心了,反正,知道自己不会去做。

  后来就上了大学,我也不厌学,可是我知道了可以逃课,老师又不点人答题,又不出题看谁做得最快,所以我就总是瞌睡,后来也就索性在屋里瞌睡或者外出游玩了。临考试了抱佛脚,拚命看书,这一看,我就又看出来书里真是奥妙趣味无穷啊,一边看一边喜欢得不得了,心想考完了我还要再好好学一遍、、、等考完了,挺自然的又懒懒散散地看闲书,晒太阳、、、日子又过去了。

  你们看我,我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护得蛮好,然而,我一事无成、、、我一直在想,我这差的究竟是什么?决心?毅力?一点点的坚持和努力?这些我从来都没有试过没有学过,我其实也常常反思(尤其是中学的时候),看到科学家传记优秀人物故事都感慨万千赞叹不已,然而我不行动,这一度使我非常苦恼。 我不知道这些好的品格是从何而来的?所以我一听到说要吃苦就会忍不住要赞同,我总想,会吃苦的,学习很累的人,这样成了习惯,就不会象我这样了?

  如果说从爬山等等体育运动来锻炼毅力,在我看来,好象也是两码事。我模样看起来瘦弱,可是外出旅游从来不叫苦叫累,旅馆脏饭菜差我都全盘接受,爬起山来一声不吭坚持到底、、、我觉得这都是简单正常的事,反正得坚持,不然就是撒娇,那管什么用。所以我想来想去,说要能吃苦,我看我不差,忍耐病痛,劳累----小时候我就被胃病咳嗽折磨,好象家人都不知道、、、

  有时候想想自己,就会灰心,觉得左右全不是出路,我现在努力培养乖乖独立自主,不娇气,勇敢,自己走长路,妈妈生病的时候自己去买饭吃,自己煮鸡蛋,自己出门、、、可是,心里仍然觉得惶惶,总感觉有些什么,有些什么,我还不能明白,正悄悄被漏过、、、

  主题:俺是反方领衔人物啊?喜欢:)

  版权所有:everest 原作 提交时间:11:41:33 05月08日

  其实仔细看看你会发现我不认为孩子不应该吃苦,我是认为:1。从生活中学习就够

  了,不用特意设计。2。皮肉之苦容易忍受,心理上能吃苦才重要;短期的苦容易忍

  受,长期吃苦才难。3。消极忍受的能力不稀奇,不得不受苦的时候(比如农村生活

  条件差的孩子)谁都能受苦。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的,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自愿地

  吃苦。而这可不是把孩子放到农村去就能学会的。

  主题:上点日记片断

  版权所有:望望妈妈 原作 提交时间:00:25:29 05月14日

  还有关于小姚拖拉毛病的日记,尚未理好。

  2003年4月8日 星期二 天气 晴

  天气转晴了,每一缕酽酽的、徐徐的风中,都透着一丝丝暮春初夏的况味,分花拂柳,扑面而来的俱是熏人欲醉的暖意。

  我们就在这样的风中瞌睡着。

  是我喜欢的季节。

  往年的这个时候,我总是不停地应付考试,对转瞬即逝又无缘亲近的美景,份外留恋,今年没有考试的任务了,可以把自己尽情地交付于大自然。

  终于有时间,能静下心来写写周六周日的散记,想要过过写作瘾也是需要时间和毅力的。

  周六早上醒来,望发现自己身在大床,并且是被爸妈“围困”,心满意足地笑了。

  叫上老姚去郊游,他只好打消睡懒觉的念头。我先出门打点些东西,待取好牛奶到外婆家时,老姚电话打来,我一听那非常内疚的口气,就知道没好事,果然他说:

  “嘿嘿,某某叫我到山里去一下。”

  “让我们也去吧,多好的地方。”我象个孩子般惊呼,当然是不可行的。

  回到家,老姚已人去楼空,望望在花园里玩得人都要飞起来了,我兀自一人开始理房间,干家务,怎么会有做不完的事?真有些气馁。望望的厚衣服得收起来,很多下半年看样子是穿不上了,唉,就冲这些个衣服也真得再生一个好。

  有的是时间,于是就慢吞吞地做这做那,每隔几分钟,就有小朋友来楼下喊:“姚望,姚望。”

  “姚望在花园里。”女儿还挺受欢迎的,她自然是个很好的玩伴,并且得天独厚地,有个纵容她上窜下跳的老妈,从不必担心因衣服脏了而回家遭修理的待遇。

  过一会儿,电话响了,是女儿的声音,电话那头听着挺老练:“妈妈,我这会儿在泱泱家,我玩会,好吗?”

  行啊,只要你玩得高兴,女儿倒也记得,转移阵地是得通报老妈的,安全第一。

  再过一会儿,楼下就又响起望望的呼喊声了,她们又冲出家门了,就数她的嗓门儿最大。我喜欢她冲到室外,不要窝在家里头,于是剥了二杯子胡柚给她们送下去。楼下花园里有很湿润、肥沃的土壤,我低头寻着一朵朵的马兰头,突然,心血来潮地就有了要摘马兰头的念头。

  很快地就装了大半袋,望望的一个玩伴,九岁大的小女孩子,兴致颇浓在跟在我身后,也不停地采着,望望的心思早跑到阳光和草地上去了,才不来帮我搞这个呢。弯着腰的工作有点累人,我发誓今后不与卖马兰头的老太太还价。

  我真是有点没事找事,家里头还攒着二大盆衣服呢。要是往常,早急死了,可这个春日的早晨,在整理家之前,忽然把自己整理得服服帖帖,不紧不慢。

  二小时后,窗外挤挤挨挨地晒满了衣服,我把家里的衣架都用光了,因为我瞅着这太阳实在可人,把被子什么地也都洗了一边,我家的阳台实在是大,我数了下,因为脏、换季等原因被我清洗的裤子就达二十多条。

  中午十二点三十分,开始叫唤:“望仔,回家吃饭。”

  望的第一个回答居然是“我不饿。”

  叫了三次后,兴致正浓的玩家跌跌撞撞地赶回家,咕咚咕咚灌下一杯水。

  方才摘的马兰头这会儿就上了我家的午餐桌,还有二个菜是炒包心菜,清蒸本鸡,望望吃得满意极了,连声说,妈妈做的菜比外婆的好吃。

  瞧这马屁拍的,舒服!!

  饭后,望又开始考虑下一步行程:“妈妈,睡不睡午觉?”]

  “随你吧。”

  “我不想睡,否则呆会儿就没时间去春晖公园了。”

  “好,批准,不过你先得向我保证不午睡不会影响弹琴,我们得弹好琴才能去公园。”

  下午二点半,结束弹琴,我们向公园出发。公园人真是太多了,我还一厢情意地背了重重的书,为望拿了《柳林风声》《成语故事》不说,还为自己挑了《傅雷家书》,可望望到了公园,就一心想着要上大型玩具,可见我那种要绿荫下母女俩手执一本书的想法,实在太过天真。

  这个游乐场其实都是极限游乐,比较惊险,望望是天不怕地不怕,可今天人太多。虽然我从来都是放牛吃草,从不跟在她后头(我基本和翩妈的观点相同,越是不跟在孩子身边,她越是懂得照顾和保护自己,这观点屡招外婆痛斥),可今天这阵势有些让我怕怕,尤其望望在我一个闪神之际,已冲过三架天桥,远在几十米之外,早已不在我视线范围内,加上这些玩的东东又是挺吓人,我只好亦步亦趋,开始跟着她跑。

  可气又可恶啊,这些桥我其实是有些不敢走的,那个天桥谁设计的?一架就是二十多米,晃晃悠悠,战战兢兢,我好不容易走到对岸,这臭望望早已飞快地掠过我身边,折向另一个地方,等我赶到时,她又艺高胆大地窜上了云梯。可怜我完全没预见到这情形,以为今天就是来赏绿看书的,脚上穿的是高而又高的细高跟鞋,可怜我就这么穿梭在此起彼伏的惊险设施中,而望望轻灵如燕子,转瞬游离在我的视线之外。

  2003年4月13日周日天气阴转雨

  今天学琴。

  在和李老师沟通时,他总结道,望望其他都好,就是听课不够集中。望的小毛病我一直在找,注意力不集中我早已感觉,这次让李老师“确诊”了,就可以对症下药了。首先我下的药方是这样的,我把望望抱在怀里,告诉她,在老师那儿,学生应该像一块吸水的海绵,把老师的知识都吸收去。我问望望:

  “你是愿意做一块吸水很多的湿湿的海绵呢?还是做一块干巴巴的海绵?”

  望望对这个比喻来了兴趣,她说:“我要做块很湿很湿的海绵。”

  每次上课与李老师沟通,对我而言,都是一种提高。我笑言自己是理论派,李老师直言实践也不错呀,望望弹得很好。对于望望,他是这样总结的:的确还没到标准,但是得与同龄人比,望望已算是不错的,象她这么大的孩子,能弹得这么好的没几个。老师顿了一下,补充说明自己是很少夸奖学生的。他的精益求精我在施老师那已略有所闻,老师都能作如此中肯的评价,我也要学着欣赏一下女儿吧。不说别的,单是每天能坚持练琴这一点上,就要大大地表扬一番。

  今天琴行老板和我说,要把儿子送去练毛笔字,她的儿子才四岁,据平时印象,是个顽劣的孩童。我说书法很枯燥的,他行吗?这位妈妈坚定地回答我:

  “我要让他喜欢我所喜欢的东西。”

  “为什么?”我惊讶,“应该你尽力去喜欢他喜欢的才是。”

  “他是我儿子,我们很相象的,难道不会象我一样喜欢相同的东西?”

  我为孩子可惜。

  和望坐在北阳台上闲聊时,对面的琴声、骂声、哭声,声声入耳,望不由得吐了吐舌头。总算也让她知道一下别人家的境况,省得她对我有所怨尤。对面楼上的孩子每天都在妈妈的痛斥之下,埋头练琴,如果单是听那当娘的声音,还真以为是谁在骂街呢。每次听到那声音,都让我禁不住反省自己,有没有对望望这样喊过?多难听呵。

  “你说,是快快乐乐地练琴好,还是象这位姐姐这样练?”

  “快快乐乐地练才好。”望想了一下,才回答我。

  “为什么?”

  “因为,只有快乐了,自己才能有信心有精神弹得更好。”

  望望有时会抱怨玩的时间少,我就明明白白地告诉她:

  “和别的小朋友比,你玩的时间绝对不会少,很少有妈妈这样纵容你上窜下跳的,除了不安全的东西,你几时见妈妈不让你玩的?”

  望再想了一下,信服地点点头。

  今天亲耳听见对面姐姐如何在妈妈重压之下训练,想必小姚同志更应明白妈妈的宽松政策了吧。即便如此,我感觉自己在许多地方对她还是挺严的。

  和孩子对话,她永远有你意想不到的心语,孩子的心虽不如我们成人那般复杂,却也别有洞天,很有意思,很有想法,最近渐渐留心女儿每一个想法,我欣喜着并鼓励她拥有自己的思想。

  今天让她写四张字,三大二小,习字现在已不多了,难得周日有充裕的时间,多写一张。待写到第四张时,小姚已渐如风摆杨柳,心意不定。我在她耳边(感觉这种窃窃私语状,比较能深入女儿内心)说:

  “写出这么有点不好看的字,毛病在于你的心,不在于你的手。你这会儿就象爬山,快到山顶了,很累,你是要退回去呢?还是继续上山?”

  “我心里有一点想退回去了,一大半的还是要往前爬。”

  回答倒是大实话,让我一愣。听到的是女儿的真话,并是一个有自己丰富思想的女儿的真话,我很欣慰,这远比富丽的套话让我高兴。也提醒我,孩子的心何尝不是一汪瑰丽的海洋。

  望望突然问:

  “什么是黄金搭当?”小家伙和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脑袋里的问号也越来越与小时不同。

  “就是合作得很好的伙伴。”

  “我要让我的手写出好的字,做个黄金搭档。”

  “是啊,让你的心和你的手做黄金搭档,你便能写出好看的字了。”

  这下下午,闲坐在北阳台,手执一卷书,几张纸,一支笔,望在我身边习字,音响里传来若有若无的古筝声,宛如竹林细雨。或写或看或与女儿对话,好惬意。

  而老姚呢,闷头大睡。

  2003年4月14日天气晴周一

  弹琴无疑是件辛苦的差事。

  望习琴有半年了,蜜月期已渐渐远离,不时的,她会偷点懒。我觉得,在练琴的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要一个五岁多的孩子日复一日地钉在琴凳上,我没法不替她找出偷懒的理由。有时我说服着自己,对她在弹琴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或好或坏的表现,都给予最大的理解与宽容。有时我折腾着自己,对女儿大呼小叫,这多半是我心情不佳的时候。而我,想着自己是一个家庭妇女与职业女性并重的人,我也找理由体谅自己。这么想着,感觉自己的压力也似乎轻点,暴风雨过后通常能迅速地轻装上阵。

  但是,自始至终,望望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抗拒,一直都比较合作。当然,我的招术也是层出不穷。

  上周开始,望开始包八个指甲,所有的学生中她是唯一个包的,我想老师自有他的安排理由,这样原本已熟练的双手又有了新的难度,不过她很快就克服了,但双手包指甲弹曲子还有难度。望望的双手动作一直练得比较好,偶有小毛病,也都是一周内之改掉了。有这样的成绩并不能说她如何聪明,只能说下的功夫深,每一次小家伙都是铆足了劲,脚踏实地地练出来的。虽然每次老师说起望来,会提一下她的聪明,我但不知怎的,一直不对“聪明”一词引以为意。在弹琴这档子事上,天份虽是前提,但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桥梁,更须有勤奋和持续的热情。陪望望练琴后,我就特别理解为什么翩妈每一次面对大家的赞扬声,都强调翩翩完全不是靠聪明而是靠勤奋。只是,孩子的积极性也是需要妈妈来调动的。

  在练琴时,我们常有各式各样的小节目,每一次望望都是快乐地大笑,再是刻苦地练。练《浏阳河》后,我盯着她的时间少了一些,常常让她自己每个动作练五遍,尔后我去给她考试打分。今天为了提高质量,又加上我有时间(说实在的,要是我忙来忙去,望坐在琴上也是心神不定),便又使出了一招比赛的法子。呵呵,我们有各类比赛,左手与右手比,小拇指与大拇指比,反正每回是顺应时势需要。这次的比赛,每场有五名选手参加,一号到四号选手我假设了《柳林风声》中的四位(因为望望最近在读这本书),五号是望望。当然无论怎么折腾,弹的自是只有望自己一个。

  每位选手上场之前,望兴致盎然地记着演绎一下不同人物的个性动作,比如鼹鼠瑟瑟缩缩,表现得胆怯而不自信,河鼠在弹之前还不忘整整衣冠,蛤蟆的自恋情结十分明显,獾自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式。

  我被望的想象力逗乐了。

  这样一个小花招,就让望心甘情愿地练了一边又一边,其实是很累的,尤其是浏阳河的快宫,我思忖着对她来说,确实有点难度。但她都欣然而为了。

  孩子就是这样可爱,当妈妈的耍点小聪明,能有这样一个圆满的结局,何乐而不为?

  2003年4月17日天气晴

  今天早上听预报,说是午后起有雷雨,刮风,明天起冷空气影响我县。

  春天的脸变得也太快了。

  我们的早锻炼进行了三天,今天是第四天,我的腿由前二天的酸痛渐渐好转。而望早上窝在被子里,呼呼大睡之时被我用音乐唤醒。我放的是莫剑青刻的钢琴曲,望望忽然说:“妈妈,等我古筝练成了,我想学钢琴。”

  这个要求她上次已信心满怀地提过了,尔后小家伙又开始嘀咕:“其实,其实我现在就想学钢琴了,古筝的弦比较难找。”

  一边叫她穿衣服,一边告诉她学什么都难的大道理,心里想着,她现在八个反指甲是大问题,所以心里头有点犯难,加之蜜月期已过,又是到了半年的危险期,有点倒退的想法是难免的,找机会得与她说说。过了这个关口,她就又上了台阶了。2003年4月18日天气阴有雨周五

  今天望望在做游戏时,与小朋友相撞,额头上老大一个包,我这个素来硬心肠的妈妈,也看得心疼。

  晚上问她:“是不是哭了?是不是有眼冒金星的感觉?”

  她点点头承认哭了,哭了一点点,并强调与她撞的那个小朋友,还是她们第一小组的组长呢,因为是男孩子,没哭。“金星是没有,可头上好象有无数只小鸟在飞。”

  我忍不住为她精确的形容笑出声来,她还夸张地补充:“我摸呀摸,怎么没有声音的?”

  2003年5月2日晴

  早就说好,带望望去山里颀颀奶奶的家。

  车子拐入三桥后,窗外绿意渐浓,一层一层地把我们包围了。望对着窗外兴叹着,好美好美啊。并饶有兴致地背起了“飞流直下三千尺”,我知道这是她有感而发,平时可不会这么掉酸包,其实我们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就看你有会不会带孩子去寻找。只有让孩子亲近自然,她会对生活有丰富的感受。

  2003年5日3日天气晴

  望望弹琴的时候精神不集中,老是出错,她咧咧嘴对我说:“妈妈,我对你说实话,你可别骂我,我就是老不停地幻想,弹的时候也幻想,就弹不好了。”

  于是,我装腔作势地念动咒语,并用手在她小脑袋旁边划呀划的,俨然一位魔法师。

  “好了,我已经把你的幻想收起来了。”

  “我看可能是没用的,我还是会幻想。”望望有点将信将疑。

  可是,不管怎么样,这次弹得还真好了许多,小家伙也不由得信了几分。

  “妈妈,虽然我还是幻想,可是只有一点点了。”过了一会儿,又不放心地问我,“那你收去了,还会还我的吗?”

  “会啊。”

  “什么时候?”

  “唔,睡觉之前吧。”

  临睡时,我都已迷迷糊了,她还突地想起什么似的:“妈妈,你没把幻想还给我。”

  呵呵,于是妈妈又装神弄鬼一番,望望怀揣着完璧归赵的幻想,心满意足地转身向里睡去了,当然,这也就有足够的理由让她入睡再迟些,真拿小鬼头毫无办法,她就这么坦白地跟你说:

  “妈妈,我就是爱幻想,我看的书就让我幻想,没办法,让我想一下再睡。”

  更有甚者,她居然神秘兮兮地说:

  “妈妈,木乃伊在走来走去。”

  要知道我这当 妈的也没多大胆!,

  今天我们三人在家吃的午饭,由我操刀上阵,望望总是说,妈妈烧的比外婆好吃,这孩子,其实她更在意的是三人乐融融的气氛。

  吃着吃着,望望想起了什么:

  “妈妈,《比克曼》上说,男人的声音到后来会变的,因为他们有喉结,可是女人不会变,女的没有这个。”

  “是啊,男人与女人的身体结构不同,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身体上的变化,那就证明开始成熟了。”

  望望贼兮兮地瞄老爸一眼:

  “妈妈, 爸爸的声音有没有变过?”

  “爸爸变过啦,他已经经历了一个长大的过程,只有自己长大了才能做父母,成长包括身体上的成熟和思想上的成熟。”

  “妈妈,我们小朋友玩娃娃家会不会生孩子?”

  “不会的。”我尽量以一种平和自然的口气解答女儿的问题,突地又有些不放心,不动声色地再问,“你们怎么玩过家家的啊?”

  “呶,就是摆个娃娃在腿上,你当爸爸我当妈的。”

  我在心里吁了一口气,看看望望大头虾的样子,倒也不知道些什么。而楼上的跳跳却会来告诉望望一些绯闻,“我们班里有男孩子想亲女同学的屁股”。

  “生孩子可没那么简单的。”

  “我可不想生孩子,很倒霉的,要剖开肚子,很痛。”因为知道我是剖腹产,望望一直耿耿于怀,有次和她站在阳台上,看见楼下一位妈妈抱着个胖婴儿吃力地走过,我正内心感慨颇多,期待与女儿交流过来人的经验,没想她先我一步发表自己的看法,“我长大才不要当妈妈,太累了,我抱不动的,还要剖肚子”。

  今天又老生常谈了。

  “能做妈妈是一件即辛苦又幸福的事,你长大后,思想会和现在有点不同,你就不会那么想了。”

  心里琢磨着,哪天与女儿找机会聊聊。对于人生迟早要出现的必经的事情,与其藏着掩着,不如坦荡地沟通。当然,我也一再地与望望强调,这些问题必须只与妈妈谈,不要轻易和别人交流,因为别人那儿不一定有确切的答案,再则中国人的习惯,有几个能接受一个七岁大的孩子谈这种?

  2003年5月4日 天气晴 周日

  又是学琴的日子。

  上课的时候我下楼买东西去了,我也不想成天陪着她做这个做那个,总是她自己的事,总归要有个适应过程,不好好上课老师自然会教训。

  我问老师学得好吗,老师说,望望还是那个样子,学学是快的,要她多练会儿就不行。望望的自控力的确很差。匆忙之中和老师交流了几句。我问老师:

  “李老师,望望学琴到这个程度,虽然每天她都是要在我的督促之下练习,但确实还不用逼,一般来说,练之前有点不情愿,练了一会情绪给调动起来了,她就进入状态了。可总是离不开我,在别人手里就练不好。这是不是我没做好,她不够独立呢?”

  “也许有点吧,要不你试试闵惠芬老爸的方法,给她一个屋子,只有一把二胡和一个人,你不练也得练,没法做别的。”

  “我没打算让望望往这么专业的路上走,我也不想她太苦。何况,关键是,她现在学琴半年了,先前的热情已渐渐淡化,而学琴的难度陡然增加,琴艺增长不如以前快,所以我希望能陪她自然而然地渡过这个难关,不想太过于逼她,让她搞不清是为我而练还是为自己而练。等过了这阶段,学琴对她来说,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了。”

  老师点点头:“那也行,我看这样吧,现在不要强求,到暑假时试试,每于练二个小时,给她一点独立的时间。”

  每天二个小时?这于我们也许是不可能的,再说这个暑假里,望望有个幼小衔接的过程,留给古筝的时间不会太多。而且我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忘我们让望学琴的目的,所以我们供于古筝的时间有限。

  自从学《浏阳河》后,望望的进度显然比另二同学慢了(一个十一岁,一个十五岁),年龄的差距非常明显。李老师说,这样的年龄学琴贵在坚持,要是望望能坚持上十年,成绩就会非常可观,他还说能上北京学了,这我没想过,我还是无意让望望往这路上走。但这不是说我们现在不好好练,在适可而止的程度尽心尽力的练习,望望为此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看着她一边一边地与“双手”搏斗,坐在琴上与旁边二同学的身材差距更大,简直是小不点一个。老师看着不由得笑出声来:

  “这小家伙,其实是不知道上课与下课的区别的,她不知道我是在给她上课,她不懂得纪律。”

  然而,纪律不可不强调。

  主题:日记二,请教授和宁宾妈进来看看(没说其他人不行啊)

  版权所有:望望妈妈 原作 提交时间:00:23:58 05月18日

  教授:前几天晚上为望望的事问过你,请看看我今天的日记吧,给点评语,谢谢。

  宁宾妈:你的心情我理解,也帮不了你什么,看看我的日记,会不会对你有点启发。

  2003年5月17日

  虽说早上看着望望小鸟似地叫个不停,可我心里还是很高兴,我知道望爸也是,打心眼里疼着爱着女儿。望望呢,这几天表现特别好,我想是我们这几天首先改变了自已,不对她作过多的要求,而是把我们的爱、我们对她的肯定适当地流露出来的原因吧。要改善孩子,首先得改变家长自己。

  作父母的必须有权威,可权威是怎么来的呢?并不是靠一味的严,首先还得学会爱,学会适当在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在父母的爱中感受自信与乐观。只有父母用正常的宽厚的爱的包容下,孩子才会茁壮成长。具体地说,当妈妈的还须学会

幽默,毕竟望望已是个车岁的小大人了。

  前几天,为了望望的小毛病,我生气过,而我发现,我越是气越是苦口婆心,她就越是不知所措。她知道自己的毛病,但是在我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失去了方向。在向张教授咨询前,我就打定了主意,要调整自己近来的态度,即操心过度的态度。然后,也就一个晚上的时间,我们家里的情形就开始峰回路转。首先是老姚万分感慨:

  “望望,你今天怎么这么乖?”

  我回答:“是她感觉到我们的爱了。”

  这几天,我们陪她玩陪她疯,满足她一切合理的正常的要求,如果对她有什么要求也尽理采取灰谐的口气,望望也表现得十分自然适意,想笑就大声的笑,要闹就使劲儿的闹,该做的事就认真的做,不再是那个在妈妈严厉的眼神不知所措的可怜虫。下午,正要弹琴的时候,楼下有四位同班同学来叫她玩,她告诉她们,得弹琴不能玩,我赶紧说练完了可以下去的,而接下来练琴时她也很静心很努力,丝毫不为楼下所动,值得一提的是中午是一个人独自练琴的,还弹得非常好。

  当然我的办法也并不是适用每一个孩子,只是凭着对望望的了解,我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就在望爸大发感慨的这天下午,望望还为写字与外婆闹腾。她以为自己拿不到小红花了,可我们让她坐在身边,细细地与她分析一天的表现,爸爸扳着手指头例数望望今天的好处,最后的结果发现只一项写字不好,于是望望就兴高采烈地贴小红花去了。我一向是不在意红花五角星之类的,这还是首次在我家使用这套制度,我也不想执行得太死板,就拿今天来说,给她一朵小红花,她有多高兴。

  我发现,孩子需要在一种肯定的评价中生活,这不是不给她所谓的受挫教育,只是要给她这样一种感觉,我就是个好孩子。这样,她自己就会给自己信心,我们对她要求得多,效果不一定好。

  仔细地看了宁宾妈的日记,觉得宁宁是有点恶性循环,这情形我也经历过,往往是你招数使尽了他们却还依然如故。所以我觉得宁宾妈可不可以先忽略宁宁最近的表现,就当没事一样,宁宁是个好孩子,也许他是不是与望前阵子一样,因为妈妈的原因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呢。孩子有一次二次不好的行为是正常的,如果连着好几次了,应该是心态的原因了,象一架失去正常运转的机器。我觉得宁宾妈这阵子,又考试又对付宁宁,自己也折磨得差不多了。

  主题:教授

  版权所有:望望妈妈 原作 提交时间:23:34:08 06月07日

  望望前阵子挺好的,最近又有点问题,自主意识逐渐抬头,对我们的话尤为敏感,她把我们的劝解会当成是必要恪守的规则,是大人加于其身上,而产生了抵触性。我试着和她讲道理,可七岁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又有些是非不分,正处于自我的成长期,一倔上来就和你对着干。后来往往不是这个哭了就是那个恼了。

  望一直也是通情达理的,我知道她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尽量耐心要忍耐。但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把规则与父母的教条让她区分开来,使得她即明事理又能知道,这不是在顺应妈妈的准则。其实她一般到后来也是听话的

  主题:关于交往,教授

  版权所有:望望妈妈 原作 提交时间:23:52:45 06月07日

  望在班里是最小的,可和小的几个玩不起来,喜欢和大的玩,于是也会出现翩那种情况,常常受人欺负,她自己也说某某不让我和露露玩。但她也挺阿Q的,觉得还快乐,我想还是不去干涉,有时心里就是心疼,希望她不要这么傻,在交往上变聪明点,可她们总是有自己的一套,想听听你的看法。

  主题:比如昨天下午

  版权所有:望望妈妈 原作 提交时间:23:48:10 06月07日

  这事儿就又扯到她交往上去了

  她放学后到花园玩,她每天都去的,她一直爱找班里一个比她大好多的女同学玩,那女生其实心眼挺多,老欺负她,可望说和别人玩没劲,就一厢情愿地找她。昨天说要找她玩,可她不在,望就立马说某某不在我也不玩了,就要上来,我劝她在户外活动会儿,她不听这个,我倒也能理解,就是对她一厢情愿地找同学玩就点生气。

  昨天早上也许是没睡醒,我让她一个人先下去跑步,她死活不肯,硬是跑回家等我,横在沙发上挺没样子,这些天其实我一直在忍耐,不要对她发作,昨天早上真是气极了,我就说妈妈要打你了,真忍不住了,哎我就打了她,我平时一般是不打她的,她也知道。

  今天外婆来了,我在洗衣服,让她开门,可她头也抬,说没空,我想这不是没礼貌吗?事前她已等我很长时间,等我洗完衣服给讲故事。这么和你一说呢,我倒是也能理解望的心情,可是有时如何把握这个度,让她听明白又知道不是在顺从大人呢

  张仲华教授回答:

  望望妈妈:你这两个问题与自主性的关系不大

  第一个问题,孩子喜欢和比他大的孩子玩,确切的说,孩子是希望和他的智力、行为能力高一个发展阶段的孩子玩,这样就会从这些孩子身上学习更多的东西。如果一个孩子老是和一些比他的年龄差一个阶段的玩,说明孩子的智力或者行为发展只是相当于这些比他小的孩子的发展阶段。但是和高一个发展阶段的孩子在一块,就会有被“欺负”的可能,其实这不重要,因为孩子学习到的能力是远远超过他的损失。另一方面,孩子以后最多的还是和自己同龄的孩子在一块成长。这样他的心智、知识就会比一般同龄的孩子高。所以我们赞成的是孩子多和高一个发展阶段的孩子接触、学习。但是要和同龄的孩子一块成长。所以不赞成上学太早,也不赞成所谓的“天才班”、“少年班”。

  你讲的在家里发生的事情,我认为也和自主性的关系不是太密切,一方面你说依赖你,非要等你给她讲故事,另一方面又不听你的话,一是他这一会非常无聊,想与妈妈亲热,结果事与愿违。就给你耍小心眼。小孩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给他新的刺激,不然他就会非常无聊,给你找事。妈妈呢,可能最近心理也不舒心。不太注意孩子,孩子就会变着法子去纠缠你。



    关键字:自主  家教  成长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