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专题推荐: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
患者是否需要治疗应该根据其肥胖情况及其健康风险确定。具有“中”健康风险的“肥胖前期”患者应该进行减肥;具有“高”、“极高”健康风险的“肥胖”患者应该进行积极减肥;具有“低”、“极低”健康风险的“正常”成年人不需要减肥。鉴于青年人较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建议数值接近“中”健康风险和接近“肥胖前期”的青年人,应该考虑减肥。但是,应该指出,一些具有“极低”健康风险、bmi<21.5(公斤/平方米)的女青年经常进行反复减肥,这会损害身体健康。
据我国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我国肥胖人口已达7000万左右,占总人口的5-4%,我国城市人口中有17%是肥胖者,北京市肥胖人口占总人口的30%多,中国的儿童有51%是肥胖者。
在西方国家,每年花在肥胖症上的支出占医疗总支出的2%至5%左右。
肥胖人口日见增多,全球已达12亿。联合国环境调查组织--世界观察协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肥胖正在成为世界范围的一个主要问题,与80年代相比,全世界超重人数大幅度增长,已有12亿人口。美国有55%的人超重,23%的成人肥胖,20%的儿童肥胖或超重。在英国,有1/5的妇女和1/6的男性肥胖;45%的男性和33%的妇女超重。
例如:一个身高170厘米、体重90公斤、腰围102厘米、臀围105厘米的42岁男子,其bmi值应为31.1(公斤/平方米),属于“ⅰ级肥胖”;患者w/h值为0.97,由于0.97>0.95,所以患者属于“有”并发症因子,根据bmi=31.1(公斤/平方米)和“有”并发症因子,由标准数据中得知该患者具有“高”健康风险。
较为理想的测验方法是先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计算出一个人的bmi值,然后用腰围除以臀围(w/h),得出数值后再与根据年龄性别在与标准数值相比较,若自身数值大于标准,则表示存在并发症因子。再根据bmi值和有无并发症因子两项指标,查出自己的健康风险与肥胖程度。
就中国人的特点而言,判断肥胖应该加入健康风险这一新概念。内脏积存的脂肪比较危险,因此,判断肥胖最好能加入这一因素。根据二十多年的临床研究显示,腰臀比较能反映出内脏脂肪分布的严重程度。所以,在除用体重判断之外,腰臀比不容忽视。
依照国际惯例,目前采用体重指数(bmi)、身体脂肪百分比、超重度三种方法来衡量、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但这三种方法都不能精确地说明肥胖对身体造成危害的问题。因为脂肪是分布在人体各处的,欧洲人与亚洲人体型不同,亚洲人的脂肪不仅易累积于腹部,内脏更是容易吸引脂肪前来“进驻”。内脏部位体脂越多,对健康的威胁越大。而上述三种指数都不能反映出脂肪究竟长在哪里。
由于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体型和肥胖类型都有差异,所以需要重新为肥胖订立标准。
专家们认为,长期以来世界卫生组织采用的体重指数(bmi指数)法(以体重/身高平方)仅能反映出患者肥胖的一个侧面。而且,对亚洲人而言,当bmi指数超过23时,就表示肥胖;而对欧洲人而言,这一指数的正常标准为25以下。因此,同样一个体重指数,相对欧亚两个人种而言,肥胖的严重程度并不相同。因此,亚洲人急需符合自身特点的肥胖判定方法,以指导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