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疾病 男科疾病 泌尿外科 妇科 产科 不孕不育 儿科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科 耳鼻喉 皮肤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专题推荐: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甲肝 >> 无胆色素尿性黄疸综合征

无胆色素尿性黄疸综合征


www.cnkang.com  2012-7-21  互联网    
核心提示:无胆色素尿性黄疸综合征   7)预后较佳,70%-80%可治愈。转为肝硬化或死亡者较少,其病死率为10%。乙型肝炎疫苗能有效地防止母婴传播。   6)可中医利胆,服用茵陈三黄汤,重症……

  7)预后较佳,70%-80%可治愈。转为肝硬化或死亡者较少,其病死率为10%。乙型肝炎疫苗能有效地防止母婴传播。

  6)可中医利胆,服用茵陈三黄汤,重症可用注射液。也可使用酶诱导剂及蓝光照射。短期肾上腺皮质激素似可减轻黄疸。要请正规医院新生儿科或儿科参考中西医治疗原则,住院保肝治疗。

  5)本病与新生儿先天性胆管闭锁有时很难鉴别。但若把新生儿肝炎误认为胆管闭锁而作手术,可使病情恶化。

  4)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并不困难。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所生婴儿,在生后半年内有20%-50%成为HBsAg携带者,但多数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以通过产道时感染婴儿的机会远较宫内时多。由新生儿败血症引起的黄疸,血培养可阳性。此外尚有原因不明的新生儿黄疸病例。

  3)主要表现为黄疸。往往因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前来就诊。其它症状如低热、呕吐、腹胀亦可出现。体检有肝脾肿大,色较深,大便由黄转淡黄,亦可能发白。多数在3-4月内黄疸缓慢消退,也可并发干眼病,低钙性抽搐、出血及腹泻。少数重症者病程较长可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一般低于171μmol/L(10mg/dl),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均增高,以前者为主。谷丙转氨酶升高或正常。新生儿甲胎蛋白满月后应该转阴而患者可持续增高,这提示肝细胞有破坏、再生增加。通常在转氨酶高峰后1周左右达到高峰,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

  2)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包括先天性的溶血病,也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和风疹病毒等所引起的肝炎,亦可由ECHO病毒、EB病毒、弓形虫、李司忒氏菌或各种细菌所致。这些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亦可在产程中或产后感染。少数病例与先天性代谢缺陷有关。部分病例病因不明。

  1)出生15-20天黄疸不退,可以先停母乳3-7天左右(每天把母乳挤出来丢弃或给其他小儿吃也行),如停3-5天就开始退黄,可能是无胆色素尿性黄疸综合征;如果停了一个星期不退,那就要考虑其他病理性黄疸,但这些必须要专业医师掌握。可以用新生儿无胆色素尿性黄疸综合征来概括了解,新生无胆色素尿性黄疸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非特异性多核巨细胞形成的一种新生儿疾病。主要表现为黄疸、预后较佳,多数病例为产程中或产后感染引起。少数病例与先天性代谢缺陷有关。部分病例病因不明。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体内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皮肤、巩膜、粘膜和其他组织的黄染现象。 早期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在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黄疸症状,称为生理性黄疸;而疾病或某些致病因素使黄疸加重, 称为病理性黄疸,又称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此期内新生儿绝大多数为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如未得到及时诊 …

  无胆色素尿性黄疸综合征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