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专题推荐: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
研究表明,肥胖、不爱运动、血脂异常、有糖尿病家族史和高胰岛素血症者,是诱发糖耐量低减的高危因素,约有5%~15%糖耐量低减者可发展为糖尿病。国内和国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耐量低减者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糖耐量低减常合并多种代谢危险因素。
医学家们精确测定了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发现肥胖症者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比正常人下降一半左右,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促使葡萄糖的代谢,胰岛必须加大胰岛素的分泌量,以抵消胰岛素的抵抗,结果导致高胰岛素血症。两者之间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不堪重负的胰岛终有一天会被压垮,分泌不出胰岛素,体内血糖持续升高,发展为典型的2型糖尿病。
糖耐量低减(igt)是介于正常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的一种中间状态,空腹血糖为6.1~7.0mmol/l。可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检查,清晨空腹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时后测定血糖,若血糖大于或等于7.8mmol/l,小于11.1mmol/l,可确诊为糖耐量低减。糖耐量低减者体内胰岛素受到了抵抗,是指正常量的胰岛素难以肩负起维持正常血糖水平的重任。尤其是那些一身肥肉的青年人和小胖墩,潜藏着胰岛素抵抗的隐患。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如果不重视糖耐量低减而不及早进行防治,迟早要转正为糖尿病。为什么会出现糖耐量低减呢?
糖尿病后边有一支人数庞大的“后备军”,这些人餐后血糖水平偏高,却够不上糖尿病标准,称为糖耐量低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