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疾病 男科疾病 泌尿外科 妇科 产科 不孕不育 儿科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科 耳鼻喉 皮肤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专题推荐: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糖尿病症状 >> 远离糖尿病肾病6大举措

远离糖尿病肾病6大举措


www.cnkang.com  2012-6-11  中华康网    
核心提示:远离糖尿病肾病6大举措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7.66%,也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1型糖尿病自发病到出现典型临床表现,一般历时10年左右,再经历10年左右进……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7.66%,也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1型糖尿病自发病到出现典型临床表现,一般历时10年左右,再经历10年左右进入肾功能衰竭,也有的患者肾功能恶化很快。调查研究发现,30%的糖尿病患者直接转归就是尿毒症糖尿病。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预防肾病呢?

  调整饮食

  糖尿病肾病者应用低盐饮食,以减轻浮肿和高血压。如已有肾功能障碍,应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不仅对肾功能不全有利,而且有助于减少尿蛋白排出量。一般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超过30~40克,宜选用高生物效价的蛋白质,如牛奶、鸡蛋、肉类,豆制品应限制。

  长期有效地控制糖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影响毛细血管基底膜,使其组成成分发生改变,出现增厚及渗透性能改变,引起糖尿病肾病。因此,积极控制高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前提。对已发生糖尿病肾病者用糖适平控制血糖较为理想。病情严重者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尿毒症患者食欲不振、进食量少,更兼肾脏本身对胰岛素的灭活能力下降,胰岛素需要量减少,易发生低血糖,应随时调整剂量。

  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

  糖尿病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减退,易合并肾盂肾炎,加重肾脏损害。但临床表现可不典型,无严重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仅有轻度排尿不适感和腰痛。可进行尿细菌培养进行诊断,并用抗生素治疗。

  控制高血压

  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血压会引起肾脏损害,后者反过来又加重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高血压都应积极控制。对于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很重要,血压控制后往往尿蛋白排出亦减少。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血压>18.7/12kPa,就要积极采取措施,使血压下降到126/80毫米汞柱,在这个时期治疗高血压比治疗高血糖更为重要,但两者要同时进行。可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心痛定、络活喜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洛汀新)、福辛普利钠片(蒙诺)、卡托普利(开博通)等;浮肿者可用吲达帕胺(钠催离)。使血压控制在18.7/11.3kPa(140/85mmHg)以下。

  尽量避免肾毒性药物及碘造影剂

  有些药物对肾脏有损害,应尽量避免使用,如: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碘造影剂也可加重原有的肾损害,糖尿病者应尽量避免进行静脉肾盂造影。

  改善肾脏微血管病变

  给予扩血管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活血化淤药,如前列地尔、疏血通、潘生丁、黄芪丹参酮等。

  糖尿病性肾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的干预治疗,而无论是否患有肾功能损害的糖尿病患者早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检测是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性肾病的较好方法,若检测结果>30mg/d或>20ug/min,即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性肾病。

  所有的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以上者,要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查。有条件时,应做尿微量蛋白测定和β2-微球蛋白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增加,要3~6个月内连测3次以确定是否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