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疾病 男科疾病 泌尿外科 妇科 产科 不孕不育 儿科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科 耳鼻喉 皮肤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专题推荐: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胃下垂 >> 胃下垂怎么办

胃下垂怎么办


www.cnkang.com  2012-3-24  康网论坛    
核心提示:胃下垂怎么办 、西医治疗: 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可参照慢性胃炎治疗。 腹胀、胃排空缓慢者,可供给吗丁啉19mg,每日3次,或胃复安5-10mg,每天3次。 试用ATP治……

、西医治疗:

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可参照慢性胃炎治疗。

腹胀、胃排空缓慢者,可供给吗丁啉19mg,每日3次,或胃复安5-10mg,每天3次。

试用ATP治疗,每日早、午餐前半小时肌注,每次20mg,每日2次,25日为1疗程,间隔5天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必要时放置胃托。

二、中医治疗:

耳针:选用毫针柄,在耳壳“胃肠区”按压,寻找敏感点,在此点上加压2-3分钟,每日1次。

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胃俞等穴施灸。

气功:卧位呼吸法:患者取仰卧位,臀部适当垫高或将床脚垫高5厘米,先吸再呼,停闭,重复进行;吸气时行舐上腭,默念字句的第1个字,呼气时落舌,默念第2个字,停闭时舌不动,默念其余的字,默念字句可为“胃上升”、“胃体上升”等。

【预防】切勿暴饮暴食,宜少吃多餐。戒烟酒,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宜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特别是进食后。饭后散步,有助本病的康复。保持乐观情绪,勿暴怒,勿郁闷。要耐心坚持治疗、食物调理和康复锻炼,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有了,定时定量,对体瘦者,应增加营养。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预防本病,还必须保持乐观情绪。也可采用简便易学的健身法,若已患慢性消化性疾病,应积极彻底治疗,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至正常位置。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4厘米以上。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1厘米以上;或临床症状显著减轻,但x线复查未见改变。


无效:症状略有改善或无改善,体征无改变。

【治疗】
芒针
(一)取穴
主穴:巨阙、剑突下1寸。
配穴:承满(右)、鸠尾。
(二)治法
仅取常用二穴,如主穴无效,则改用配穴。每次仅取一穴。选28~32号7~8寸长之芒针。患者平卧,放松腹肌,调匀呼吸。巨阙穴刺法:针尖快速入皮,使针体沿皮下直剌至左侧脐旁肓俞穴处。然后,手提针柄与皮肤呈45°角慢慢上提,以术者感到针尖沉重,患者感到脐周与下腹部有上提感为佳。如无此针感,宜出针重新进针,或在剑突下1寸处进针。提针速度宜慢,第一次要求20分钟,以后可缩短为3分钟。剑突下1寸刺法:以28号8寸毫针,迅速入皮,与皮肤30°角沿皮下刺至脐左侧0.5寸处,待出现上述针感后,改为15度角,不作捻转,缓慢提针40分钟,出针前行抖动手法10~15次。针后均平卧2小时。
右承满穴刺法:28号7寸芒针成45度角速刺至皮下,直透针至左侧天枢穴。待有沉胀感,先大幅度捻转7~8次,然后再向同一方向捻转,使针滞住。边退针,边提拉。病人有上腹部空虚、胃向上蠕动感。此时医者可用手压下腹部,往上推胃下极。退针时宜慢,每隔5分钟将滞针松开,退出全程之1/3,再向同一方向捻转,使针滞住。如此,共分3次,将针退出,共提退15分钟。最后,将针柄提起成90度角,抖针7~8次后,出针。用胶布在髂脊连线前后固定。嘱病人仰卧30分钟,再向右侧卧20分钟,最后复原位躺2~3小时。每周1次,共治3次。一般不超过10次。鸠尾穴刺法:先令患者卧于硬板床上,在脐左下方相当于胃下弯部位找到压痛明显处,作为止针点。以32号8寸芒针,从鸠尾穴速刺进针,沿皮下边捻针,边进针,直达止针点。之后,右手持针作逆时针方向捻转,当针柄沉涩感时,将针缓缓退出,须使针下始终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同时,左手虎口托住胃下极,用力缓慢上推。患者可有胃上升感,当提至离皮下约2毫米时,将针再作逆时针方向捻转,左手拇指按压住针尖,右手将针垂直抖提3~5次出针,针刺提退过程约10~15分钟。针后平卧3小时。20天左右治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痊愈:主要症状消失,钡餐透视检查,胃下极回到正常部位;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钡餐透视检查,胃下极较原上提3毫米以上;有效:主症好转,胃下极较原来有所上提;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以上法共治1047例,按上述或类似标准评定:痊愈402例(38.4%),显效231例(22.1%),有效428例(40.8%),无效86例(8.2%)。总有效率为91.8%[5~8]。
电针
(一)取穴
主穴:中脘、胃上、提胃、气海。
配穴:足三里、内关、脾俞。
胃上穴位置:下脘穴旁开4寸。
提胃穴位置:中脘穴旁开4寸。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每次选2~3次,年老体弱者加足三里、脾俞,恶心呕吐加内关。气海穴直刺1~1.5寸,中脘、胃上、提胃均向下呈45度角斜刺1.5~2寸。接通间动电疗机,负极接中脘穴,正极分5叉,分别接双胃上、双提胃及气海,用疏密波,通电量以病人腹肌出现收缩和能耐受为宜,每次约持续刺激20~30分钟。如无间动电疗仪,可用一般市售电针仪,采用断续波或疏密波。为加强疗效,可用维生素B12100微克(1毫升)或苯丙酸诺龙1/3支(25毫克/1毫升),穴位注射足三里(上述系每穴用量)。电针每日1次,穴位注射可隔日1次。电针12次为1疗程(穴位注射6次),疗程间隔3~7日。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痊愈:症状消失,X线钡餐透视,胃角切迹回复正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胃角切迹较治前上升≥2毫米;有效:症状减轻,胃角切迹较治前上升,但<2毫米;无效:治疗前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按上法治疗251例,痊愈75例(29.9%),显效86例(34.3%),有效46例(18.3%),无效44例(17.5%),总有效率为82.5%[8~10]。
头针
(一)取穴
主穴:胃区。
配穴:足三里、中脘(均为体穴)。
(二)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28号1.5寸毫针从发际快速刺入,沿皮下或肌层捻转进针2毫米,持续捻转3分钟,捻转频率为200次/分左右,留针15~30分钟,每隔5~10分钟以同样手法运针1次,每日针1次,配穴隔日1次,2穴均取,针刺得气后施补法。12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158例,结果痊愈136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12]。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建里、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胃上、提胃。
配穴:上脘、内关、梁门、公孙、脾俞、胃俞。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2穴,配穴2~3穴。腹部穴采取仰卧位。建里穴宜双针同时刺入,进针直至得气,天枢穴用4寸毫针,针尖呈15度角向脐下之气海穴方向斜刺,捻转进针。所有腹部穴位,一律采用由浅至深的三刺法:一刺法是针刺入5分左右,施雀啄术,促进经气流动,直至针下得气,然后再将针刺至8分左右,用同样手法,促使酸胀感强烈,并向上、下腹部扩散,然后三刺至所需深度(一般刺至1.2~1.5寸),手法同前,患者觉胃体有酸胀紧缩之感,再向左或右同一方向捻转3~4下,稍停半分钟,再捻转1次,针感强烈后出针。针背部穴时,患者俯卧,针尖斜向椎间孔方向进针1~1.5寸,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四肢穴直刺,用补法,亦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治疗后平卧1~2小时。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体针法共治485例,其中痊愈181例(37.4%),显效149例(30.7%),有效133例(27.4%),无效22例(4.5%),总有效率为95.5%[11~15,20]。
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左肩井、脾俞、胃俞;2、右肩井、胃上透神阙、中脘。
配穴:气海、足三里、关元。
(二)治法
一般仅用主穴,每次一组,两组交替。疗效不显时可加配穴。均采用注线法,以0/2或0号肠线,预先剪成2~2.5毫米长,穿入12号腰穿针内。刺入穴内,至得气后,注入肠线。注意,肩井穴不可太深,以防损伤肺尖,造成气胸。透穴时,肠线长度不够,宜作接力注线,或改用大号三角皮肤缝合针穿线。注线完毕,将针孔用小块消毒敷料覆盖。10~15天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98例,结果痊愈29例,显效28例,有效3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9%[16,18]。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脾俞、肾俞、足三里、中脘。
配穴:提胃。
(二)治法
胃下垂2~4厘米者,选主穴,用维生素B1100毫克加10%葡萄糖至7毫升,每穴注入1毫升(主穴双侧均取)。胃下垂4.5~6厘米者,用维生素B1100毫克加胎盘组织液至9毫升,取主穴加配穴(均双侧),每穴注入1毫升。采用快速进行,得气后速推药。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三)疗效评价
共治46例,显效3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19]。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