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呼吸肌疲劳 一般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气过阻力持续增加,并长期处于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滞留及全身营养不良的状态下,容易发生呼吸肌疲劳。……
一般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包括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哮喘),气过阻力持续增加,并长期处于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滞留及全身营养不良的状态下,容易发生
呼吸肌疲劳。其次为神经肌肉疾病,如双侧隔肌
麻痹、
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某些中毒以及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
中毒性
休克等,均可引起
呼吸肌无力、疲劳,最后导致
呼吸衰竭。
呼吸肌疲劳与全身其他肌肉一样,都属于骨骼肌。但呼吸肌又异于一般骨骼肌,它是唯一的生命依赖的骨骼肌,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有规律地收缩,永不休止。所以,呼吸肌是呼吸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外呼吸功能的动力。为了保证呼吸有足够的动力,呼吸肌必须保持一定强度的肌力和耐力。如果由于疾病等原因,使呼吸肌长期超负荷运转,不能产生及维持一定的肌力,即收缩无力,则称为呼吸肌疲劳。由于
呼吸肌收缩无力,使有效肺泡通气量减低,最终可导致
呼吸衰竭。
人体的呼吸肌疲劳主要是嗝肌和肋间肌(包括助间内、外肌),还有一些腹部和颈部的肌肉,为呼吸辅助肌,只有呼吸困难时才参与辅助
呼吸。
呼吸运动的先决条件是依靠
呼吸肌的活动改变胸廓容积,从而引起肺的张缩,为实现肺通气提供原动力。